top
│回國文園地首頁│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第一冊目錄

下一課上一課

第一冊第十一課 論語選

編寫:呂恆芳老師


 

一、半部論語治天下

二、孔子

三、與求學有關之名言佳句

四、為什麼「馬馬虎虎」要用「馬虎」而不用「牛羊」或「豬狗」呢?


01
一、半部論語治天下

  宋臣趙普曾經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子書,並分別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朱注四書,後來歷代朝廷都定為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最大。

02
二、孔子

  孔子一向被譽為「至聖先師」,在後代許多腐儒的介紹中,變得十分的呆板與無趣,以至現今,學生只要一聽到孔子,就覺得很無聊,不過是考試要考的一個古人而已。然而,翻開《論語》這一本實際保留孔子言行的弟子紀錄冊,孔子的音聲笑貌,卻是呼之欲出,而他與學生間也不止於「傳道、授業、解惑」,不時有幽默或溫馨或輕斥的場景洋溢其間,學生對老師的尊敬都是發自內心,若學生不滿老師的做法,也可以提出抗議,這林林總總,都令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孔子一生以教育為己任,弟子至少三千,可能更多,有名望與成就的,也有七十二人。而在孔子死後,弟子都服喪三年,子貢甚至結廬在孔墓旁,陪了六年才離去。相信孔子一定有一種自然的魅力,再加上令人心折的氣度,學生才會這麼的敬愛他。以下幾則有關孔子的紀錄,可以一窺孔子的為人和他與學生之間的情誼:

  1. 孔子捕魚不用大的漁網,以免把魚捕盡。而且對於正在巢中休息的鳥,不會去射牠們,因為牠們沒有防備。

  2. 葉公曾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但是子路卻沒有回答。孔子知道這件事後,就告訴子路,你怎麼不說:「他的為人啊!發憤讀書的時候會忘記吃飯,而且陶醉在書中的時候會忘記憂愁,不知道年紀已老大,如此而已。」

  3. 孔子在魯做司寇時,齊國害怕魯國在孔子的帶領下變得強盛,於是送美女到魯國給魯君。為此魯國三天不早朝,君臣都看美女去了。孔子很生氣,但仍期待國君與當權者可以收斂一點。但直到祭祀時,國君沒有按照禮節把祭肉送給大夫階級的孔子,孔子就離開了魯國。

  4. 有一次,子路在石門這個地方過夜,早上起來,要出的時候,守門的人問他:「你是從哪裡來的?」子路回答:「從孔先生那兒來的。」守門的人就問說:「是那個明知道做不到,卻硬要去做的孔丘嗎?」

  5. 孔子在家中從不皺眉,隨時保持活潑愉快的心情。孔子十分喜歡音樂,聽到別人歌唱得好,都會請別人再唱一次,然後自己跟著唱和。但是孔子這種喜歡唱歌的習慣與隨時心情愉悅的生活態度,卻會在遇到別人有喪事時予以改變,變得整日哭泣,晚上也不唱歌,這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視喪事。

  6. 孔子跟從師襄學琴,不但要彈得很順,節拍沒有錯,還要從音樂中去掌握作曲者創作的目的、作者是何樣的人。可見他學習的認真態度。

  7. 孔子曾對他的學生子貢說:「唉!都沒有人了解我!」子貢連忙安慰老師不要這麼悲觀,並問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孔子就說:「我這一生不怨天,不尤人,從基層的學識與艱苦的人生起步,不為現實所困,而可以昇華形而上的境界,可是可以真正了解我的,恐怕只有上天了!」言下不勝感慨,但這些感嘆的話,卻也側面勾勒了孔子的一些特質。

  8. 孔子是以詩、書、禮、樂來教弟子,同時重視仁德與個人的出處進退,所以孔子常以此要求弟子與讚美弟子,被讚許最多次的,首推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9. 孔子把學生視如己出,他的學生冉伯牛生了病,孔子親自去看他,並且拉著他的手很難過的說道:「我知道他快死了,命運真是弄人啊!為什麼這個人生了這樣的病?」孔子對冉伯牛的德行是肯定的,而這樣的好人卻重病快要死了,怎麼能不傷心呢?

  10. 孔子的另一學生冉雍,非常的有才華,但出身並不好,因此非常自卑。孔子就安慰他說:「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孔子借用牛祭祀的比喻來告訴冉雍,不要介意自己的家庭出身如何,只要自己有真學問與才學,別人想不用你也難。

  孔子為了推行理想而周遊列國,干七十二君,卻都不受重用,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孔子不屑不正當的手段。他的學生人才濟濟,對各國的當權者都造成了威脅。可以做君王的有冉雍,可以做宰相的有子貢,可以帶領軍隊的有子路,可以主持大典的有公西華,可以做外交官的,公西華、子張皆有此一能耐,……如果孔子要拿下一國的政權,並不是難事,只是他不屑為此。而他與學生的相處更是視學生如自己的孩子,而他對弟子的態度總是很溫和親切,即使衝動的子路,常與老師抬槓,孔子也不以為意。除非學生的作為太過分,如冉求替季氏斂財,他才會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但這也是愛之深,才會責之切,並不是真的不理冉求。面對學生組織成家臣的陣勢,他是嗤之以鼻的,認為「與其死時群臣圍繞,不如學生圍繞」,那種與學生的深情已盡在不言之中,所以他的學生在孔子死後,竟有多數人在同學中找出言行似聖人的有若,想要繼續師事之,彷彿老師沒有死一般。可以說孔子以他的真誠感召著學生,至死也不曾忘懷他的教育事業,而學生也如事父一般的對待孔子。所以師生關係極其融洽,也極其感人。

03
三、與求學有關之名言佳句:

  1. 人材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用。【說苑】

  2. 學問貴細密,自修貴勇猛。【陸九淵】

  3. 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黃宗羲】

  4. 學問之功,貴乎循序漸進,經久不輟。【梁啟超】

  5. 有學問的人,如山蘊玉,如淵藏珠,雖不現出,而精采自然光潤。【白雲上人】

  6.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7.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論語】

  8. 為學本無盡境,惟篤實沉靜之士,始能入其深。【陶模】

  9. 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左宗棠】

  1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1. 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言語無味,面目可憎。【黃庭堅】

  12. 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朱熹】

  13.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曾國藩】

  14. 求學好像種樹,春天開花,秋天結果。【譯自晉書】

  15. 少年好學,如初出的太陽;壯年好學,如日中的太陽;老年的好學,如燭火的光明。【譯自說苑】

04
四、求學與做人都不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你知道為什麼說一個人隨隨便便,草率苟且,
   要用「
馬虎」而不用「牛羊」或「豬狗」呢?

據說,宋朝有位畫家,有一次他剛開始畫一隻虎時,恰巧有人請他畫馬,於是他就在畫好的虎頭後面畫了個馬身子。這位畫家的大兒子看見了,便問父親說:「這是馬還是虎?」他回答說是虎。可是小兒子問他,他又說是馬。後來,大兒子去打獵,遇到一匹馬,他誤以為是虎,便將馬射死,結果只好賠償馬主的損失;而小兒子有一天在野外遇到虎,他卻以為是馬,便去騎牠,結果被虎咬死。畫家痛定思痛,燒掉「馬虎圖」,還寫了一首詩告誡自己,後人就根據這個典故,把做事草率、不認真、粗心大意叫「馬虎」。


相關連結:

 

│回第一冊目錄│下一課上一課
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 site statistic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