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回國文園地首頁│第一冊第二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第三冊目錄

下一課

第三冊第一課 孔子的人格

編寫:洪慧貞老師


一、關於作者──張蔭麟

二、至聖先師孔子──中華文化的表徵

三、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四、勤學好問──聖人無常師

五、萬世師表──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教育家

六、孔門四科──孔子弟子簡介

七、季孫氏僭越禮制──是可忍,孰不可忍?

八、知命之年開始從政,政績顯著

九、五十四歲開始周遊列國十四年

十、述而不作,整理『六經』

十一、救世的木鐸含恨殞落

十二、孔子與弟子相處軼聞略窺

十三、猜謎遊戲──頭腦體操


01
一、關於作者

傳記文學『民國人物小傳』、『思想與時代』月刊第十八期【張蔭麟先生紀念專刊】、國立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張蔭麟君略傳】等文章,皆提到本課作者張蔭麟,號素癡。廣東省東莞石龍鎮人,生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十一月。(教師手冊說他『字』素癡,生於清光緒三十二年,恐有錯誤。)

張蔭麟十六歲就讀清華中等科三年級時,梁啟超見其文,以天才目之。張蔭麟求學時代常寫文章刊載在『學衡』、『東方雜誌』、『清華學報』、『燕京學報』。

民國十八年清華大學畢業後,進入美國斯丹福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和社會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哲學、歷史兩系講師,兩年後升為教授。

民國二十四年,張蔭麟受教育部委託,主編高初中及小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經年,不幸文稿資料毀於戰火。抗戰期間,張蔭麟先後任教於浙江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北大、南開、清華三所大學所組成的)。除了教學外,張蔭麟也曾兼任國防設計委員會文化組研究員,又應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之請,擬定宣傳工作綱要,民國二十八年,為軍委會政治部編印『蔣委員長抗戰必勝詞釋義』一冊。又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經濟史】集刊主編。

民國三十年三月,張蔭麟所著的【中國史綱】第一輯,由浙江大學史地教育研究室石印出版。四月,張蔭麟與張其昀等發起刊行【時代與思想】月刊,六月,成立『時代與思想社』,八月一日,創刊號在遵義出版。不幸,翌年十月底,張蔭麟因慢性腎臟炎在浙大逝世,享年只有三十八歲,可謂英年早逝也。

 top

02
二、至聖先師孔子──中華文化的表徵

對於世界文化來說,孔子的儒家學說無異是中國文化的註冊商標。兩千多年來,孔子的一言一行,透過【論語】的媒介,不但深鏤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版上;而且還遠及異邦外族,臣服了來朝的高麗、日本、越南等國。他的豐功偉業,不僅使得歷朝歷代皇帝尊奉他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賜封他的後裔子孫,也使得遠邦異族因感念其教化之恩,廣設孔廟,祭拜致敬,以表達內心的欽慕,可見孔子教化之廣,影響之深,也可見孔子實實在在是中華文化的表徵。

 top

03
三、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鄹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縣)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沒落的貴族,後來逃難到魯國定居。

孔子的父親叫孔紇(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父母年紀相差甚大,是標準的老夫少妻。根據【史記索隱】引『孔子家語』的記載,叔梁紇是個大力士,原先娶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再納一妾,生下一個兒子孟皮,因為孟皮腳部殘障,不良於行,叔梁紇遺憾自己沒能生下健全的兒子傳遞香火,於是再求婚於顏氏,就這樣,十六歲的少女顏徵在,奉父母之命,嫁給了足足大她四十多歲的孔紇。由於夫妻年紀相差太大,婚後一直生不出孩子,夫妻二人便到尼山禱告求子,三年後才生下孔子,因為是去尼山祈禱後才生下的,所以取名為丘,又因為他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

top

04
四、勤學好問──聖人無常師

孔子三歲時父親便去世,留下孤兒寡母,由母親含辛茹苦扶養他長大。卑微貧困的生長環境,促成孔子思想的早熟,也使他學會了很多粗俗的工作或技能。由於魯國是周公的封地,孔子自又深受周禮的薰陶,十五歲立志向學,十九歲結婚,二十歲便成為年輕的爸爸。為了養家活口,孔子做過『委吏』,替貴族管理帳務,也做過『乘田』,替貴族飼養牛羊。他雖然為貧而仕,但卻立志求道,努力向學。

孔子雖然十五歲便立志向學,但卻因為家貧而無法進入當時的學校『庠』和『序』,於是他便努力自學,同時到處向有知識、有智慧、有經驗的人請教,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以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學生子貢曾告訴別人說:「周文王、周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散布在人間,我的老師哪裡不能學呢?又為什麼一定要有固定的老師?」

孔子學習的範疇以詩、書、禮、樂為主,他曾專程到宋國考察殷商禮儀,到洛邑考察宗廟制度,到杞國考察夏禮。他曾向郯子請教官制,向老子問禮,向師襄學彈琴,向萇弘問樂,向齊太師學韶樂,甚至向一些狂人、隱士、市井小民虛心求教,汲取各種智慧知識來充實自己。

孔子最感興趣的是禮制,他曾在祭祀周公的太廟中任職,每次舉行祭典,遇到有疑問的時候,他都到處向人請教,不肯放過任何細節。雖然有人譏笑他不懂禮制,「入太廟,每事問」,殊不知這正是孔子謙虛認真的學習態度,所以他日後才能成為知名的禮學權威。

 top

05
五、萬世師表──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三十歲左右學有所成,能夠堅定自立,便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他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私人辦學的教育家。最可貴的是,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當時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求學的規定,不論是什麼人,只要給孔子『束脩』(十條肉乾),就可以跟隨他學習。所以,孔門弟子貴賤貧富都有,有貴族身份的,像孟懿子、南恭敬叔;也有不少貧家子弟,像顏回、子路、曾參等等,而且這些弟子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來自魯、衛、吳、楚、秦、晉等不同國家。像這樣不分貧富,不分地域,聚天下之士而教之的方式,使孔子在中國教育史上寫下最光輝的一頁。

 top

06
六、孔門四科──孔子弟子簡介

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身通『六藝』者七十多人。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十分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依據學生不同的性格來開導他們。孔子曾按照學生不同的品行和專長,把他們分為四科,各科的代表人物是:

德行── 顏淵、閔子騫。
言語── 宰我、子貢。
政事── 冉有、季路。
文學── 子游、子夏。

顏淵是德行科的高足,也是最常受到孔子讚美的學生。他姓顏名回,字子淵,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一歲,他是孔門弟子中最好學的一位,能聞一知十,不遷怒,不貳過,是一位術德兼修的弟子,後人尊稱他為『復聖』。顏淵一生安貧樂道,簞食瓢飲,居住陋巷而不改其樂,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可惜顏淵短命,只活了四十一歲(另一說,顏回只活了三十二歲)。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一歲,聰敏有才幹,善於外交辭令,被列入言語科。此外,子貢也善於經商,是春秋時候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後,子貢守墓六年,師生之情,逾於父子。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魯國人,比孔子小二十九歲。善理財,長於政事,又勇武善戰,是孔門中一個很有才幹的弟子,雖然曾因幫助季孫氏聚斂民財,而受到孔子嚴厲的批評,但孔子仍然十分肯定他的才能,將他列入『政事科』。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魯國人,小孔子九歲。他與孔子相處四十年,情義甚深。只是子路這人心直口快,出言輕率,好逞血氣之勇,常為夫子所貶,孔子曾罵他是「暴虎憑河,死而無悔者」。子路最後死於衛君之難,享壽六十三歲。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衛國人,比孔子小四十四歲。擅長文學,被列入文學科。晚年於魏國西河自立門戶,收徒講學,曾因喪子悲泣而失明,所謂「抱痛西河」、「西河之痛」、「子夏喪明」等成語皆出於此。子夏曾為魏文侯師,軍事家吳起、李克皆出自其門下。

 top

07
七、季孫氏僭越禮制──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對周公制禮作樂相當傾心佩服,認為周禮比較完備,希望自己也能像周公一樣輔佐明主,匡時救世,但當時的魯國政治卻讓孔子十分失望。因為魯昭公即位時只有十九歲,童心未泯,實權掌握在『三桓』手中。(即季孫、叔孫、孟孫三位魯國大夫,皆出桓公,故稱『三桓』)其中,季孫氏權傾朝野,最為跋扈不守禮制,季孫甚至任意僭用天子的禮樂|八佾舞於庭,把孔子氣得直呼:「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久,魯昭公被逐,更讓孔子忍無可忍,氣得投奔齊國。那年孔子三十五歲。

孔子到齊國後,由齊國大夫高昭子的介紹,得以謁見齊景公,向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主張,齊景公非常讚賞孔子的見解,本來準備重用他,把尼谿的土地封給他,但是因為晏嬰的反對,而景公也只有識才而沒有用人的魄力,孔子在齊國只待了兩年便匆匆離開,再返回魯國。

 top

08
八、知命之年開始從政,政績顯著

孔子三十七歲時回到魯國,繼續辦學,從事教育工作,直到五十一歲時,孔子做中都宰(縣長),由於政績顯著,隨後升為掌管土木建築工程的『司空』。當時,魯定公在位,政權仍然被季孫氏所擺佈,而季孫氏又被其權臣陽虎所挾持。陽虎看中了孔子的才幹,曾多方用計聯絡孔子,但是孔子不願為虎作倀,巧妙地擺脫一切拉攏他的手段。後來陽虎倒台。季孫氏為了感謝孔子不附陽虎,就再將孔子升為『大司寇』,成為掌管國家司法的最高長官。此外,孔子還曾代理過三個月的相職,外交和內政兩方面都頗有建樹。

 top

09
九、五十四歲開始周遊列國十四年

魯國起用孔子,引起齊國的擔憂,他們怕魯國一旦強大起來,會影響齊國的霸權地位,便對魯君和季孫氏使用美人計,挑選八十名能歌善舞的美女及三十匹配飾華麗的駿馬,送給魯國,目的是想讓魯君和季孫氏沉迷聲色,荒於政事。果然魯君和季孫氏接受這份厚禮之後,終日留連,一連三日不上朝聽政。為此,孔子非常失望,便帶領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他周遊列國的活動。那年是魯定公十三年(西元前四七九年),孔子五十四歲。

史記上說孔子周遊列國時,曾拜見七十二君,其實孔子除了周、齊以外,只到過衛、陳和楚國的屬地葉,以及路過宋、曹、鄭三國。所以孔子周遊列國的足跡其實不出山東、河南二省的範圍。不過,他所遭受到的波折和困難卻很多。孔子奔走列國,遊說諸侯推行仁政,尋求仕進機會,可惜當時政治不上軌道,各國紛爭頻傳,孔子到處碰壁,無法施展其偉大抱負,一直到孔子六十八歲,才結束這一段長達十四年形同流浪般的奔波生涯,回到魯國故里。

 top

10
十、述而不作,整理『六經』

孔子周遊列國回到故里,已經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了,但是他依然「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他把老年全部的智慧和精力,投身到教育和整理古文獻的工作上。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他對『六經』的整理,無異是他晚年對中華民族文化最大的貢獻。

 top

11
十一、救世的木鐸含恨殞落

這段期間,孔子朝夕和學生們講學,討論古文化和人倫道德,然而他救世的熱情卻未稍減。他看到別人獵獲一隻怪獸,以為是麒麟,便嘆道:「吾道窮矣!」『春秋』也就不再寫下去了。他也時常因為夢不到周公而悲傷自己的衰老,感嘆理想的幻滅。

後來,他最心愛的學生顏回逝世,更使他痛不欲生,因為孔子視顏回為繼承者,顏回的早夭,無異象徵大道的窮途末路,所以他失聲痛哭:「老天要亡我啊!」想不到翌年,他最親信的愛徒子路又死於衛君之難,在戰爭中被剁成肉醬,這使得孔子如失左右臂,他痛徹心肺地哭喊道:「老天要催我死啊!」雖然,孔子是為學生死亡而哭泣,但這哭泣聲中,卻不知包含了多少『道窮』的悲嘆!

就在這情感創傷和理想幻滅的雙重打擊之下,這位救世的木鐸,歷史上最偉大的萬世師表,終於殞落了。然而,殞落的只是孔子的肉身,他的精神,他的理想,卻永遠奔放不休,活在億萬人的心目中,成為中華文化的靈魂。

 top

12
十二、孔子與弟子相處軼聞略窺

◎先聲奪人──

孔子曾問子貢說:「你和顏淵哪一個學識較好?」子貢說:「顏淵這人是聞一知十的,我哪敢跟他比!」其實,顏淵學識勝過子貢,這一點孔子早就心裡有數,但是顏淵老實憨厚,大智若愚,子貢能言善道,伶牙俐嘴,推想孔子可能怕子貢有欺凌顏淵之意,所以先聲奪人,故意這樣發問,以抑制子貢。

◎金人緘口──

孔子走進周朝后稷廟,看見一尊用金屬鑄造的人像,背上刻有銘言說:「這是古代不隨便說話的人,不要多說話,話太多常常會壞事。不要多事,多事就會生禍害。必須戒安樂,不要做以後會後悔的事。不要說沒有什麼害處,其害處很大。」孔子對學生說:「孩子,你們要記住這些話,因為這些話很切實中肯。」

◎高下之分──

孔子周遊列國經過山中,口渴叫子路去山澗取水,遇虎,子路勇敢搏虎,拉下虎尾藏在身上。回到孔子身邊問到:「高級讀書人殺虎用什麼方法?」孔子回答:「上士殺虎抓虎頭。」子路又問:「那中級讀書人呢?」孔子說:「中士殺虎抓虎耳。」子路又問:「那低級讀書人呢?」孔子答:「下士殺虎抓虎尾。」

子路把身上藏的虎尾扔了,隨手撿了一塊石片,對孔子怒視威脅道:「老師知道有虎在澗邊出沒,卻故意叫我去取水,是想要害我?」接著逼問孔子:「高級讀書人殺人用什麼方法?」孔子說:「用筆尖。」子路再問:「那中級讀書人呢?」孔子答道:「用言語。」子路又問:「那低級讀書人呢?」孔子回答:「用石片。」子路就把石片扔掉,慚愧地走開了。

◎王者之香──

孔子在諸侯之間周旋,可是都沒受到重用,後來孔子從衛國回到魯國,在山谷間看到芬芳的幽蘭,孤獨地盛開,就很感傷嘆息道:「蘭花是王者之香,現在卻獨自盛開,與眾草為伴。」就停下車來彈琴,哀傷自己生不逢辰,把心懷扥於幽蘭,因而譜成『猗蘭琴操』之曲。

◎哲人之萎──

有一天,孔子早起,一手放在背後,一手拿著手杖,在門外漫步,嘴裡還唱著:「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一面唱著一面走進屋裡。子貢說:「泰山倒了,我們要仰望什麼?梁木朽壞,哲人凋謝,我們要如何安頓?老師是否快要生病了?」結果那一天晚上,孔子真的病倒,七天後就去世了。

◎孔子禮讚──

宋代著名畫家米芾,甚為推崇至聖先師,曾寫下如此的『禮讚』文字:「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這些文字看起來有點像遊戲筆墨,但卻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孔子的偉大處,正在於其『空前絕後』!

 top

13
十三、猜謎遊戲──頭腦體操

  1. 謎題──「死,於我乎殯」的『殯』。(猜國語四字成語、台語三字俚語)
    謎底──「不速之客」(國語成語)。
        「歹人客」(台語俚語)

  2. 謎題──「洞房裡掀起蓋頭來」。(射本課一個字)
    謎底──「窺」。

  3. 謎題──「夫子之道」。(猜孔子弟子名一)
    謎底──「子路」。

  4. 謎題──「樸拙得像不會說話」。(猜本課一字)
    謎底──「辯」。(會意格「說話雙倍辛苦」)

  5. 謎題──雪中送炭為哪般?(猜本課一字)
    謎底──「裘」。(請求送寒衣保暖也)

  6. 謎題──六人座載卡多。(射本課一字)
    謎底──「輩」。(象形格,形似車上二排六人對座)

  7. 謎題──裡面說話。(猜本課一字)
    謎底──「訥」。

  8. 謎題──「訥」。(猜一句台灣俚語)
    謎底──「聽某嘴」。(某,妻也)

  9. 謎題──「青年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猜孔子弟子數)
    謎底──「七十二賢人」。

  10. 謎題──「真金不怕火燒」。(射本課二字用詞)
    謎底──「鏗然」。

top

※【參考書目】

•「思想與時代」月刊第十八期「張蔭麟先生紀念專刊」
•張起鈞老師及吳怡老師著的『中國哲學史話』
•國民中學國文科第三冊教學活動設計參考資料
•翰林版「高級中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第一冊」


│回第三冊目錄│下一課
第一冊第二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