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回國文園地首頁│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第一冊目錄

下一課上一課

第一冊第六課 父親的信

編寫:張光慧老師


  壹、書信的結構 肆、朋友  
  貳、相識滿天下,知音何處尋 伍、成語典故  
  參、譬喻法 陸、閱讀測驗  

01
壹 書信的結構

第一部分
稱謂:就是對收信人的稱呼,表示雙方的關係。
提稱語:是提示稱謂的詞語,請對方讀信的意思。有時可省略改為加冒號「:」。
啟事敬詞:是一個發語用詞,表示述說事情的開始。現代書信中常省略。
開頭應酬語:是根據要在信中說的事情,先做一個起頭。

第二部分
正文:就是信中主要談論事情的文字。

第三部分
結尾應酬語:是在信文結束,避免突然收結而說的客氣話。
結尾敬語、自稱、署名、時間

※參見「第二冊語文常識〈上〉應用文作法:書信

書信表達趣聞

書信的表達方式千變萬化,有的可以很嚴肅,有的可以很有趣。下面介紹一則有趣的信:

  那天蘇軾拿到好友秦觀寫的信,發呆了很久。想他去信詢問秦觀的近況,只不過是因為上次和秦觀一起出外遊後,已經隔了很久的時日,好友音訊全無,所以寫信問問好友的在外情形如何。而秦觀怎麼回了這樣排成一圈的怪信給他呢?

  究竟秦觀要告訴蘇軾什麼呢?他現在是好,是壞?

  蘇軾將信誦讀好幾遍之後,撫案拍掌說:「好詩,好詩。」

  原來秦觀將自己的心情及當時和蘇軾賞花的情況,用回環詩的方法來告訴蘇軾: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02
貳 相識滿天下,知音何處尋

  1. (   ) 之交:交情淺薄。

  2. (   ) 之交:年齡一老一少而結為朋友。

  3. (   ) 之交:朋友的交情,比黃金還堅,蘭花還美。

  4. (   ) 之交:心意相投,彼此無疑忌的朋友。

  5. (   ) 之交:曾經共歷困苦的朋友。

答:泛泛、忘年、金蘭、莫逆、患難。

03
參 譬喻法

  譬喻是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類似之點,說話作文時,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就是譬喻法,也就是俗話說的「打比方」。

  譬喻有三大功用:

  ※幫助解說
  ※形容美化
  ※暗示作用

  譬喻,是由「喻體」、「喻詞」、「喻依」三者配合而成。

  「喻體」:所要說明的事物主體。
  「喻詞」:聯接喻體和喻依的語詞。
  「喻依」:用來比方說明主體。

  譬喻的種類:

明喻:喻體、喻詞、喻依三者具備的譬喻,叫做「明喻」。

  1. 朋友像一本一本的好書。

  2. 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

  3. 工廠裡的作業員揮汗如雨的工作。

  4. 柔軟似絮的浮雲。

  5. >愁好像味精,少放一點,滋味無窮;多放了,就要倒盡味口。

隱喻: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是」、「為」代替,叫做「隱喻」。

  1. 酒肉朋友是一陣風,說來就來,說去就去。

  2. 人生是一奮鬥的戰場。

  3. 字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

略喻:略喻是省略「喻詞」,只剩下「喻體」、「喻依」。

  1. 人生人海。

  2. 朋友,精神的支柱。

  3.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借喻:將喻體、喻詞省略,只剩下「喻依」,叫做「借喻」。

例如:夏夜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星星如珍珠;月亮如銀幣。
   借「珍珠」來比喻「星星」,借「珍珠」來比喻「月亮」。

04
肆 朋友

  • 托爾斯泰 財富並非永久之朋友,但朋友卻是永久之財富。

  • 莎士比亞 有很多朋友的人,就是有很多財富。

  • 愛默生  友誼是生活的調味品,也是生活的止痛劑。

  • 歐陽修  君子以同道為友,小人以同利為友。

  • 禮記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蜜。

  • 禮記   與君子遊,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
         與小人遊,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則與之化矣。

  • 張潮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
         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
         對滑稽友,如讀傳奇小說。

05
伍 成語典故

管鮑之交

 

  管仲,名夷吾,是戰國時齊國的宰相。他小的時候,跟鮑叔牙很要好,鮑叔牙也最欣賞他的才氣。當時,管仲家境比較清寒,需要用錢,所以經商分紅時,常常占鮑叔牙的便宜。但鮑叔牙很瞭解他的處境,因此裝做若無其事,始終待他非常友善,沒發半句牢騷。

  過了不久,齊君被殺,鮑叔牙事奉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奉公子糾,互相爭奪王位。管仲與小白交戰,幾乎把他射傷了。後來小白即了王位,就是齊桓公,於是把公子糾殺了,也把管仲囚禁起來。鮑叔牙向桓公推薦說:「管仲這個人很能幹,可以幫助你治理天下。」桓公說:「他是我的仇人,我決定把他殺掉。」鮑叔牙勸道:「我聽說:一位賢明的君主,不計較個人的私怨。如果君王想稱霸諸侯,匡救天下,那就非靠管仲的輔佐不可。君王您就赦免了他吧!」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不但赦免了管仲,還任命他當齊國的宰相。果然不負所望,管仲為相沒有幾年,齊國大治,富強康樂。桓公稱霸諸侯,阻擋了野蠻的南方氏族入侵。所以孔子稱讚他道:「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將要淪為夷狄之邦了。」的確,管仲的功勞應該歌頌,而鮑叔牙的知人推薦,功更不可沒。

  以後鮑叔牙生了病,管仲難過得吃不下飯,很感慨地說:「我少年窮困時,曾經跟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利潤時,我時常多拿一些,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得無厭,而是瞭解我的家境貧窮的緣故。我曾經跟鮑叔牙一起做事情,卻把事情弄糟了。鮑叔牙不認為這是我的愚笨使然,他很瞭解:做事的時機,有時對我有利,有時對我不利。我曾經多次出來做官,多次被罷免,鮑叔牙不認為我不行,知道我沒有碰到好的時機。我曾經多次參加戰爭,多次失敗逃竄,鮑叔牙不認為我畏怯,知道我尚有老母,需要我奉養的緣故。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他的大臣召忽為他殉職,而我被囚禁,忍辱偷生;鮑叔牙不以為我寡廉鮮恥,以姓名不顯揚於後世為恥。生養我的,是我的父母;可是真正瞭解我的,這世界上恐怕只有鮑叔牙一個人了,萬一鮑叔牙有個三長兩短,那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瞭解我了。」說罷傷心地哭了。

  管仲與鮑叔牙的交情,如此深厚,後世因稱朋友之間能有相互深刻瞭解者,為「管鮑之交」。(據《列子》「力命篇」、《韓詩外傳》、《史記》「管晏列傳」改寫)

 

刎頸之交

 

  藺相如完璧歸趙後,位封上大夫;澠池之會使趙王不辱於秦王,趙王歸,愈重相如,拜為上卿,位於大將軍廉頗之右。

  廉頗身為趙國名將,素負戰功。相如出身微賤,僅憑兩次外交勝利,擢為上卿,廉頗極為妒憤,聲言如遇相如,必當面予以侮辱。

  可是相如不但有膽識,而且也有修養,從此便避免與廉頗晤面,甚至上朝時候,也常稱病不到,以免與廉頗衝突。有一次偶爾外出,望見廉頗,他立刻令車夫掉頭避開。他的幕友以為相如畏廉頗,都憤憤不平。相如向他們解釋道:「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相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聽到了相如的這一番話,極為感動,知道自己的氣度,遠不及相如寬大,乃立即肉袒負荊,踵門謝罪。從此兩人結為刎頸交,相約以身許國。(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


06
陸 閱讀測驗

知音難覓

列子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歎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者,乃擗琴絕絃,終身不復鼓。

【語譯】

  伯牙很會彈琴,鍾子期很會欣賞。有一次伯牙彈琴,內心嚮往著高山,鍾子期就說:「彈得太好了!多麼崇高呀!有如泰山。」伯牙內心嚮往著流水,鍾子期就說:「彈得太好了!多麼盛大呀!有如長江大河。」──伯牙內心所想的,鍾子期一定馬上知道。

  有一次伯牙到泰山北面遊賞,突然遇上大雨,他就在大石下休息,內心感到很悲涼,就拿起琴來彈;開始先彈久雨之曲,後來再改為山崩之音。每次奏出來的曲調,鍾子期每每能探究他的旨趣。伯牙才放下琴而嘆息說:「太好了!太好了!你能聽出別人的心意,你所想像的完全和我的心意相同,我要怎麼樣隱藏我的琴聲呢?」

  鍾子期死了,伯牙認為世上已經沒有知音的人,於是把琴摔掉,把絃割斷,終身不再彈琴。

【測驗】

  1. 「志在高山」的「志」宜解為 報負 意念 興趣 專心。



  2. 「峨峨」應同於 岑岑 嵎嵎 嶽嶽 巍巍。



  3. 「洋洋」在本文的意思是 得意的樣子 水勢盛大的樣子 水面廣闊的樣子 聲音激昂的樣子。



  4. 「泰山之陰」應是在泰山的 東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5. 「卒逢暴雨」的「卒」字在本文用法應解為 驟然 終於 偶然 兵士。



  6. 第一段主要的大意是說 伯牙善於鼓琴 鍾子期善於聽音 伯牙與鍾子期推誠相交 好朋友難找。



  7. 子期死,伯牙斷絃不復鼓琴是因為 表示對子期的懷念 傷心過度 沒有知音的人 琴與人俱亡。



  8. 「知音」後人引申為 喜好音樂的人 音樂造詣很高的人 殉情的人 知心的朋友。

答:2、4、2、4、1、2、3、4


│回第一冊目錄下一課上一課
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