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苦難的見證者
◎高天生\洪醒夫集,前衛出版社\國中國文教師手冊第一冊
一九八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凌晨,安迪颱風正登陸台灣中部肆虐,風雨交加之際,一輛計程車從台中市沿著幹道往豐原方向開去,三時許,計程車以一百四十公里時速飛撞電線桿翻覆肇事,乘客及司機被彈出車外分別受輕重傷,其中正值創作壯年的小說家洪醒夫被送往醫院急救因傷重而棄世,一個美滿家庭因而發生缺憾,妻子失去丈夫,兒女失去父親,臺灣文壇也損失不貲,因為他失去了一個特富潛力的寫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出生於彰化縣二林鎮的偏遠農村,童年和家人過著清苦的生活,就像其他貧窮孩子一樣,稍長後他憑著個人努力,考入免費的師專受教育,畢業後則回到鄉下擔任國小教師,展開一段作育英才的生活。
一九六七年間,因著偶然的機會,洪醒夫開始踏上寫作的艱辛路途,迄一九八二年車禍不幸棄世,十多年中洪醒夫孜孜於小說創作,兼及雜文及評論,主要作品收入黑面慶仔、市井傳奇兩本小說集中,洪醒夫「過身」後,他的好友為他整理出版田莊人、懷念那聲鑼兩本書,其中「懷書」除了早期小說作品外,還包括一些散文、新詩,並附錄一些友人的悼念作品。
出身臺灣典型農家的洪醒夫,寫作題材主要以關懷農村的人、事、物為主,他曾經自述說:「我在農村長大,以後到都市生活一段時日,這些生活經驗就是我的題材來源。尤其是,我本身生活在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轉型的時期,我願意忠實的記錄一些事,做這一階段的見證人。」
在黑面慶仔(一九七八年、臺北、爾雅出版社)的序言中,洪醒夫特別強調,那些故事對別人也許沒有什麼,可能也談不上文學價值,對他卻另有意義:「故事的背景大部分在台灣光復後的十幾二十年內,那時一般農民的物質生活都比較匱乏,知識水準也比較低,生活壓力很大,再加上那許多自古以來就輾轉相傳,他們也固執著去維護的愚昧的觀念在那裡作祟,使他們顯得更加窮困艱難,但他們畢竟誠懇、勇敢、強韌的生存下來,而且一代比一代活得更好,更有希望。使我非常關心。」
洪醒夫對台灣作家的困苦命運,自始即有深刻的了解,惟他並不氣餒,反而以「第一流的文學作品都是從苦難中誕生的」、「對於一個負責任的作家來說,文學,便是他的宗教,他將不惜一切犧牲,去擁抱他所關愛的土地與人民」等格言自勉。
一九八二年五月中的一場對大學生的公開演講裡,洪醒夫還特別指出,從事文學工作,埋首十年、二十年,有時不但沒有結果,反倒有喪身辱命的可能,他強調:「作家,是一項非常痛苦的行業,他必須有與生俱來的秉賦,這個秉賦包括你在文學藝術上的技巧,以及你的心──同情心。還必須用盡心血,遠離世界上所有美好事業的誘惑,他必須有堅強的生命力,有說真話的勇氣。當一個寫作的人,往往要在漫漫長夜之中,受盡煎熬折磨,永遠跟貧窮為伍。」
從以上的體會和覺悟出發,洪醒夫的作品自然經營出一些獨特的風格,前輩作家鄭清文表示:「洪醒夫的文學特點,便是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些人物,雖然微不足道,卻是曾經生活在台灣農村的人物。這些人物,曾經背負過台灣社會的苦難。也許社會有變遷,但這些人物將永遠的活下去。」
在現實層面上,洪醒夫的小說也多次獲得徵選比賽的大獎,如黑面慶仔在一九七七年得第二屆聯合報小說佳作獎,一九七八年他則以散戲、吾土分獲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小說雙料大獎。
洪醒夫是為了不屈的文學理想而來,也是為了世間的苦難來做見證,因而洪醒夫車禍遽逝,無法繼續文學創作事業,洪醒夫最要好的朋友王世勛在悼念文中寫道,他相信洪醒夫要再為未竟的文學事業投胎再來!
洪醒夫集共選錄洪醒夫十一篇小說創作精品,各篇皆有其特色,仔細品味,不難從中窺見大時代的隱隱脈動,這也正是洪醒夫的一些好朋友,研讀討論俄國革命前澎湃的文學浪潮,要特別謔稱來自農村、寫農民和卑微庶民的他為「洪醒夫斯基」,並以之作為一種期許的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