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回國文園地首頁│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第一冊目錄

下一課上一課

第一冊第九課 母親的教誨

編寫:陳素秋老師


 

一、胡適二、三事

二、有趣的語言遊戲──諧音

三、歷代賢母知多少

四、類文選讀


01
一、胡適二、三事

(一)胡適的字

  胡適字寫得不好,但別有天趣,自成一體,他曾臨摹顏魯公、褚遂良,也曾經臨寫蘇東坡,但無論學哪一家,總學不好。當時在中國公學一起讀書的同鄉總笑著說:「你樣樣事聰明,就是寫字真笨。」

  胡適字雖不好,但生平不寫草書,自云:「我就要個個字都叫人認得,我要對別人負責任。」他最愛寫的是王安石《登飛來峰》的兩句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二)胡適的荒唐歲月

  胡適年輕的時候,也和時下年輕人一樣,有段迷失自我的時候,據說在十八歲時,他已學會酗酒、賭博。有一天夜裡喝酒,喝的爛醉,在街上和警察打了一架,打得頭破血流回來。第二天他自己對鏡一照,發覺自己面目可憎,決心改過,立志做個好青年。

  後來他還寫了一首白話詩紀念此事:「一日爛醉幾乎死,醒來忽然怪自己。父母生我須有用,似此真不成事體。從此不敢太糊塗,六年海外頗讀書。但能勉強不飲酒。未能長斷淡巴菰。」
(註:淡巴菰:香煙的音譯)

 

(三)著作監

  胡適寫的《中國哲學史》只寫了上冊,沒有下冊。而後來所寫的《中國白話文學史》,仍有上無下,有始無終。黃季剛曾用很幽默的口氣說:「從前有國子監,現在有著作監。」學生問:「誰是著作監?」黃季剛說:「胡適正是。」再問:「胡君何以是著作監?」黃季剛說:「你不見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及中國白話文學史都是有上沒下?監者,太監也﹔太監者,下部沒有也。胡適的著作沒有下部,所以是著作監。」說罷哄堂大笑。

 

 

02
二、有趣的語言遊戲──諧音

  諧音在我國的文學作品甚於日場用語中,都曾被大量的應用,這不但加強了文字或語言的活潑和效果,也更吸引了讀者或聽眾的注意與興趣。詩歌中就常有運用音同或音近但字不同的諧音,使得一個詞語能夠同時表現出兩種不同的意思,而添增了詩歌言外之意的韻味。例如「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句子中的「懷絲」就是諧音「懷思」的意思。而清朝有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在他臨終的最後詩句中,也應用了諧音的手法:「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這句詩表面上是寫蓮子的苦和梨子核心的酸澀,但詩人用「蓮子」諧「憐子」、用「梨兒」諧「離兒」,實際上是在說明與年幼的稚子死別,就此天人兩隔的愁苦和心酸。這些應用了「諧音」的詩句,都能借著外在表面的文字,很有技巧地把內在真正想表達的意思表現出來。

 

(一)雙關語

  利用同音詞可以諧音而一語雙關,表面上說此,實際卻指彼,往往能衍生許多趣味。

1、狗啃河上骨,水流東坡詩。

  蘇軾與佛印感情深厚,一日,二人泛舟論詩,飲酒取樂。船行至江中,蘇軾望著河岸大笑,佛印問其故,蘇軾仍大笑不止,佛印望江岸看去,一看河岸上有一隻狗在啃骨頭,就知道東坡在罵自己:「狗啃河上(和尚)骨。」來而不往非禮,於是佛印就把蘇軾曾提過詩送給自己的扇子,假裝氣憤地丟進水裡。然後也大笑起來。蘇軾也馬上就領會了佛印的「回敬」:扇上提了自己的詩句,而今順水漂流,不正是「水流東坡詩(屍)」恰好和上句「狗啃河上(和尚)骨」相對嗎?

2、「彰化」與「髒話」雖是諧音,但有識之士善用諧音的修辭來加以運用,推行「我愛彰化,不說髒話」運動,使人印象深刻,容易記憶,借力使力,推廣社會教育於無形。

(二)俏皮話、歇後語

  在我國的文字和語言中,因諧音而產生聯想,並且應用得更為廣泛有趣的,就是俗稱「 俏皮話 」的──歇後語。現就舉出一些利用諧音的歇後語讓大家做參考:

  • 火燒褲檔 ── 當然(襠燃)。

  • 棉花店失火 ── 免談(免彈)。

  • 稻草人烤火 ── 惹禍上身(惹火上身)。

  • 皇帝的媽媽 ── 太厚(太后)。

  • 歪嘴吹喇叭 ── 一團邪氣(一團斜氣)。

  • 牆頭上種菜 ── 難交(難澆)。

  • 女學生開會 ── 無稽之談(無雞之談)。

  • 太太死了兄弟 ── 沒救(沒舅)。

  • 寡婦死了兒子 ── 沒指望了(沒子望了)。

  • 孕婦走獨木橋 ── 鋌而走險(挺而走險)。

  • 狗頭上裝犄角 ── 出洋相(出羊相)。

  • 肚皮眼裡放氣 ── 妖氣(腰氣)。

  • 打著燈籠撿糞 ── 找死(找屎)。

  • 公共廁所裡丟石頭 ── 激起公憤(激起公糞)。

 

03
三、歷代賢母知多少

(一)獨立撫育子女的蔡母

  蔡元培先生十一歲喪父,兄弟三人全靠母親周氏撫養。母親非常賢能,當蔡先生父親去世的時候,世交朋友以蔡先生兄弟孤苦無依,打算替他們募捐,供他們生活和讀書之用,但被周氏拒絕了。她勤儉刻苦,勉勵孩子要自立,不可倚賴別人,她常告訴他們「每當有事和人家說,要先預想對方會怎樣說,自己應該怎麼回答。事後進一步思考,對方說了什麼?我自己又說了什麼?有沒有說錯話?這樣就不會誤事了。」蔡先生後來能夠寬宏大量,不苟取,不妄言,都是受母親教誨的影響。

 

(二)斷機教子的孟母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幾句《三字經》,相信是大家都能琅琅上口的句子。戰國時候的大思想家──孟子,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從此以後,撫養教育孟子的責任就全部落在孟母一個人身上了。孟母代替了孟子的父親,以嚴父的面目教誨兒子;但她也沒忘卻母親的身分,而以慈母的角色撫育著孟子。所以說孟母是中國賢母的典範,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三)畫荻教子的歐母

  歐陽修出生在一個小官員的家裡,在他四歲那年,父親就不幸的去世了,那時候歐陽修的母親鄭氏也才二十九歲,她立誓要獨立撫養兒子長大成人,就帶著年幼的歐陽修去依附叔叔過日子。歐陽修的父親生前只是個小官,而且做官十分的清廉,死後並沒有留下什麼財產,所以家裡的環境十分的清苦。歐陽修長大了以後,該要讀書識字了,但因為家裡沒有錢,所以無法到私塾去上課,出身書香門第的鄭夫人就親自教兒子識字。但是他們家實在是太窮了,就連紙筆也買不起,於是歐陽修的母親就拿蘆荻的莖當作筆,用沙灘當作紙,在地上一筆一畫的教他認字和寫字,並且教他背誦古人的詩詞和文章,練習作文和寫詩,使得「歐母畫荻教子」的故事和「孟母三遷」同樣成為我國賢母的典型之一。

 

04
四、類文選讀

(一)大哉母愛

  九二一這場無情的災難,奪走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多少家庭破碎流離,觸目所及,盡是斷垣殘壁,耳邊所聞,皆是哭救呼喊聲,往昔喧囂熱鬧的市集,現已宛如破敗廢墟般,這裡原有的和樂融融,如今已是天人永隔,舉凡種種,思之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本連在震災後一小時內,接獲指示,點齊裝備及兵力,火速抵達豐原「永照大樓」,進行救難支援任務,那是一棟十二層的大廈,禁不住地震的侵襲,而從中折斷,上半段整個栽倒在地面,本連奉命開挖這棟大樓,搶救支援慘遭活埋的災戶。在開挖過程中,見一婦人蜷伏在瓦礫中,上半身被石塊、瓦片壓覆著,生死未卜。弟兄們同心協力的開挖,希望能救出活口,但進行到一半,在旁的救難隊員,以專業告訴我們「婦人已往生了」,弟兄們聞之不禁黯然,忽然眼尖的弟兄,從石塊及木片的夾縫中,看到一隻小女孩的腳,還在微微的顫抖,尚有生命跡象,弟兄們宛如打了一劑強心針,精神大振,奮力開挖,原來這小女孩被媽媽緊緊的抱住,媽媽的身體為他擋掉了大廈倒塌的衝擊,為她遮蔽了不斷落下的屋瓦石礫及木片,使得小女孩倖免於難。小女孩存活下來了,但母親卻犧牲了,這種為子女犧牲奉獻的精神,甚至到了犧牲性命的地步,這種為人父母的愛,值得天下間子女們捫心感念。

摘自聯合報88.10.28

 

(二)母愛的馨香

  車子行經十字路口,看著他沿著紅燈下的車輛一路走來。賣玉蘭花固然不是女性的專利,可是男性畢竟少見。直到看清楚他臉上和手上的斑紋,答案才揭曉。「先生好像很喜歡玉蘭花的味道哦?」他收下廿塊錢,綻著一臉不勻膚色的笑容說:「今天多送你一串好了!」 

  隨著每天紅燈暫停閑聊幾句,一位被火重度紋身乃至部分截肢的男子,如何重新起身的歷程更逐漸清晰。當命運中的傷痕如此睜眼可見,當環境隨之的困頓硬是擺脫不去,有些當事人可能就此放棄生命。「 我想到我的母親」,他指指蹲在對街路,正專心為籃裡的玉蘭花噴灑清水的老婆婆說,「 在我病危的時候都沒有放棄我,在我滿心怨恨甚至罵她推她的時候,也還是容忍我。」 

  車停路邊聽他說起這段過程,讓人很悸動。「 有一天她賣完玉蘭花回家,我看她一邊數著零錢,一邊用力咳嗽的樣子,我突然忍不住想大哭。」 

  「我想到她冒著危險在車陣中叫賣玉蘭花,太陽下或風雨中走了一整天,而我竟然只會在家怨天尤人!」 

  於是他頂替了母親,為微薄的家計,誓願來到十字路口,刺眼的陽光曬在植皮的傷口,像是在傷口灑鹽一般,但他還是綻著堅強的笑容,不顧人們隔著車窗一眼乍看震驚異常的表情。 

  他說他謝謝我的慷慨,我說我更感謝他每天為我送來一整車的馨香。因為在那鐵絲串著花苞的清香中,我呼吸著一份覆蓋傷痕的無悔母愛,以及一分穿越生命困頓後的真正堅強。

摘自聯合報89年5月31日

 

(三) 成功的媽媽

  一天早上已八點多,匆匆忙忙晒好衣服,衝出家門開車上班,才開出巷口轉入另一條街,看見一位母親牽著兩個孩子向我招手本想加緊油門而過,或許同是女人,到了她的面前,很自然地停車詢問:這時才注意到在她身旁有兩位應是智能不足的孩子,但是衣著乾淨整齊,天真的笑容,兩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

  這位母親焦急的告知,因有急事出門,叫不到計程車,可否搭便車去車站。顧不得自己上班將遲到,請他們上車。

  一路上,從後視鏡看見孩子愉快的神情,以及下車後有禮貌地說謝謝,令我感受到這位媽媽的偉大及成功,我衷心祝福這兩個孩子,並向這位媽媽致敬。

摘自聯合報89年1月4日

 


│回第一冊目錄│下一課上一課
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 site statistic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