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集思廣益

│回第六冊目錄│

下一課上一課

第六冊第七課 億載金城

編寫:莊瑞珠老師


壹、作者介紹 肆、〈億載金城〉的修辭
貳、課文賞析 伍、詩的語言
參、關於億載金城 陸、參考資料

01
壹、作者介紹

白靈,本名莊祖煌,原籍福建惠安,一九五一年生於台北萬華,讀 的是工科,喜歡的是文學藝術,台北工專三年制畢業,師範大學美術系(夜)四年級肄業,美國新澤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化工碩士,現任台北技術學院(原台北工專)副教授。白靈早年參加葡萄園詩社、草根詩社,擔任過草根詩刊主編、耕莘青年寫作會值年常務理事、《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編委,《詩的聲光》創始人,詩作銘刻於台北松江詩園。

近年與詩友合組「台灣詩學季刊社」,擔任主編。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中華日報文學獎、中央日報百萬徵文獎、中國文藝獎章、中興文藝獎章、創世紀詩創作獎、國家文藝獎等。

出版有詩集《後裔》(一九七九年)、《大黃河》(一九八六年)、《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一九九三年)、童詩集《妖怪的本事》(一九九七),詩論集《一首詩的誕生》、《煙火與噴泉》、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白靈散文集》﹝河童﹞,詩論集《一首詩的誕生》﹝九歌﹞、《煙火與噴泉》﹝三民﹞、《一首詩的誘惑》﹝河童﹞等,編有《[八十四年詩選》、《可愛小詩選》、《新詩二十家》等。

top

02
貳、課文賞析

全文共十段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份:包括1、2、3、4、5段,筆調緩慢沈重,時空交疊,寫詩人內心表白,是全文主體。
一段:寫海與城的時空變革,正所謂滄海桑田。
二段:由地理變遷轉入歷史,以錯綜句法,點出歷史演變的無情與遺忘。
三段:想向當年沈葆禎築城之用心,今昔相較,不勝噓唏。
四、五段:以松果失落不語,表白作者對歷史的沈默抗議,再藉松果的輕盪沖淡過重的愁思。

第二部分:包括6、7、8段,節奏較快,以古蹟為拍照背景,寫古蹟之今昔,多映襯之修辭。
六段:拍照之速、與築城之久、歷史之苦相映襯。
七段:以現代進步的印刷技術,再次感嘆億載金城之歷史。
八段:無奈地感嘆承認歷史的走遠,呼應文章開頭:「海已載著岸走得那麼遠了」。

第三部分:包括9、10段,全文尾聲,寫離去前的最後回顧。
兩段寫歷史的億載金城,雖已未老先衰,但城前的新生地日漸繁榮,給予金城另一個新的意義。
本文內涵深刻,不論是緬懷歷史,或前瞻未來,都以銳敏的角度,表達無限的感慨與無奈。

top

03
參、關於億載金城
【取材自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wchi/fortress/for01.htm

【億載金城創建年代】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

  億載金城,古稱「二鯤鯓砲臺」,或是「三鯤鯓砲臺」。其實「二鯤鯓」、「三鯤鯓」都是昔日羅列在臺江西岸的沙洲島名,道光年間後,臺江逐漸淤積,諸沙洲也慢慢合攏連接,「二鯤鯓」、「三鯤鯓」就在這種情形下連成一島,是故有這樣的別稱。

  億載金城不但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西式砲臺,也是第一座配備「阿姆斯壯大砲」的砲臺,可說是臺灣砲臺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砲臺的創建,緣於「牡丹社事件」[註一] 所引起的日軍犯臺。當時清廷派欽差大臣沈葆楨 [註二] 來臺辦理籌防及交涉,沈氏遂奏請興建砲臺以固海口、護衛府城。因砲臺位置地處沙洲,材料取得和運送皆不易,傳聞當時曾大量搬用已傾圮的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牆磚做為建城材料。整座砲臺於光緒二年完工,雖不及在事件中發揮作用,然在光緒十年及廿一年的中法、中日戰爭中,曾大展雄威,有效嚇阻敵軍入侵。砲臺內地寬闊廣大,原為操兵演練所在,中央原築有一池塘,深約五、六尺,用來緩衝敵砲落地的殺傷力,以免危及四周營房及士兵。如今池塘已被填平不見蹤影,至於營房的確切位置,至今也尚未定論,是淹沒在馬路下?抑或築在下方空地上?有待進一步考證。砲臺西側立有沈葆楨銅像,讓訪客在遊賞古蹟之餘,也順道憑弔這位對臺灣近代建設頗有功業的清代大臣。

註一﹞牡丹社事件:
  清同治10年(1871),一艘琉球船隻因遭颶風而漂流到八瑤灣(今屏東滿州鄉一帶),船上六十餘人,因不諳當地民情,誤闖牡丹社部落,導致多人被原住民殺害。幸運生還的12人,在居民楊友旺、楊天保協助下護送到鳳山縣衙,再輾轉送往福州琉球館,受到福建官員優厚撫卹,隔年安全遣返琉球。史稱「牡丹社事件」。這原本為單純的中國內政事件,但居心叵測的日本人,卻藉言琉球為其保護國,於同治13年發兵攻打臺灣。蓋琉球自明初受冊封以來,至清同治年間,與中國維持宗主藩屬關係已五百多年,彼時福州尚設有「琉球公館」,清廷對其擁有宗主權是無庸置疑的。惟自1609年,日本九州軍閥遠征琉球俘其國王,始造成琉球既為中國藩屬,又為九州控制的局面。 1871年,日本維新政府變本加厲,擅將琉球劃屬鹿兒島縣轄區,其蠻橫霸道之行徑表露無遺!日本攻臺的軍事行動,最後在清廷願意賠款下落幕,卻也促成「億載金城」的誕生。

註二﹞沈葆楨:
  福建閩侯人,日本侵臺時任職福建船務大臣,牡丹社事件後,奉派以欽差大臣來臺處理一切防務事宜。沈氏來臺後,首先議定籌防三策:「開禁」、「理諭」、「設防」。「開禁」即廢止渡海禁令,廣招移民以加速開墾;「理諭」即據理力爭,企圖勸退日軍;「設防」即建造二鯤鯓砲臺及部署南、中、北三路駐軍,期有效嚇阻敵軍來犯。另外如:開山撫「番」,整飭吏治,調整行政區劃分,發展電信郵政、機 器採煤,請建延平郡王祠以明民族大義……等,都對臺灣的加速發展和民心安定深有貢獻。沈氏先後兩度來臺,總共只待了約一年時間, 卻一手奠定臺灣近代化的基礎,誠難能可貴!

top

04
肆、〈億載金城〉的修辭

作者善用譬喻及轉化,透過詩人獨特的著眼點,顯現其對古蹟的特殊的感受:

 (一)譬喻

作者兩次使用「龍宮貝殼」來比喻億載金城,其共同點為:

  1. 兩者皆具有相當的歷史;

  2. 它們的「巨大」在貝類及砲臺中,在當時都是難得的驕傲;

  3. 它們目前都可以輕易的提起、把玩。

換句話說,參觀古蹟和欣賞一枚遠古貝殼是沒有什麼兩樣的。所以作者使用「龍宮貝殼」為譬喻,不但巧妙,而且方便人們從客觀的角度看歷史。

 (二)轉化

這篇文章如果不使用「轉化」將會顯得枯燥乏味,作者善用擬人的技巧,使讀者很快地進入歷史的場景:

  1. 海已載著岸走得那麼遠了。

  2. 歷史,轉首間,就輕易地把抓緊的繩索放鬆,把這座小城堡大砲臺推得這麼遠。

  3. (離)中國人的恨、仇恨(這麼遙遠)──只孤伶伶地,讓它遺留在一大片海埔新生地當中。

  4. 那幾尊(被小孩蹲坐的)黑色巨砲不斷對著太陽擺出射擊的姿勢。

  5. 二鯤鯓砲臺呀,你必須是個萬流砥柱,你要是個億載金城啊!

  6. 不知是不是海風,不時排開林葉,小心地露出外面的世界,又緊張地閤起。

  7. 每一大浪都攜帶鴉片,騎著船堅砲利而來……用一支鵝毛筆便塞住我們的砲膛;咳嗽一聲……

  8. 林間的小松果欲落未落,吊在陽光中,輕輕盪著秋千。

以上這些句子不但大量出現在第一部份,而且句句精采生動,或許因作者是名詩人,善於遣詞造句,才能營造出強而有力的氣勢吧!

 (三)超現實手法

此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寫法──「超寫實」手法,如「夜來時,沈大人也許會持起老花眼鏡,藉著臺南府城燈火的迴光,府身拾它,並仔細計算……」這種超越事實的純想像寫法,充滿超寫實的特殊效果,容易引起讀者強烈且深刻的反應,而且可以呈現特殊的觀點。

top

05
伍、詩的語言

本課作者白靈是名詩人,所以在行文中自然流露許多凝鍊的語句,如同詩般地深刻。除了運用擬人與譬喻的手法外,更重要的是,意念的營造與語言表達的張力。

一、詩與非詩

白靈說:「站在美或醜的事物面前,我們較容易討論什麼是美;執住眾多的齒葉,會比較易於判定什麼是楓,什麼是槭,或什麼都不是。嘗試讓您的眼光與諸多的詩作廝混,將能更從容的掌握詩與非詩。」(【白靈,詩與非詩】)簡而言之,要辨別「詩」,就是多看各種不同的詩,多加咀嚼,「非詩」將無所遁形,試讀:

(一) (二)

1、與小妹妹拔河

1、與永恆拔河(余光中)

2、操作布偶的動作

2、搖撼傀儡的生命(廣告詞)

3、被車撞了一下

3、被美撞了一下(陳幸蕙)

4、給他一把梯子

4、給夢一把梯子(白靈)

5、讓他的愛永留人間

5、讓他的愛在人間停不下來(白靈)

6、只有月光夜夜由背後照來,照在軍士的肩背上

6、只有月光夜夜由背後前來巡哨,一一拍醒軍士的鄉愁(白靈)

比較(一)與(二)兩組句子後,學生一定會發現,雖然兩者只相差一、兩個字,在意境與力度上卻相去甚遠。請學生以「海洋」、「貝殼」、「潮水」、「沙灘」、「砲臺」、「城牆」……等為主題,請學生試造數句,再重事修改,體會「遣字」不同的效果。

二、詩化的語言

本課有許多「詩化」的語言,請學生一一找出,並加以仿作。

例子:
(一) 海已載著岸走得那麼遠了。
(二) 歷史和海的,步履和貝殼,都在掩埋和整平中了
(三) 西潮和東洋的海浪太大了,美一大浪都攜帶鴉片。
(四) 只有林間的小松果欲落未落,輕輕盪著秋千。

仿作:
(一) 風已載著思念走得好遠好遠。
(二) 夢想和歲月,掌聲和皺紋,都在衰老和死亡中了。
(三) 科技與經濟的浪潮太大了,每一大浪都攜帶功利。
(四) 只有夜空中的星光還閃爍著,垂懸在樹梢間,輕盈地跳躍。

三、文章試作

古蹟之所以發人深省,就是因為本身的「歷史」,深入探訪歷史古蹟的點滴,好似進入時光隧道,(億載金城)一文卻成功地揉和今昔,呈現出更多樣省思觀點,請學生探訪某一古蹟或者老街、老店、古物……等,針對「今」「昔」不同的角度,以「今」「昔」交錯敘述,試作一篇如本課風格相似的文章。

top

06
陸、參考資料

 

top


│回第六冊目錄下一課上一課
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集思廣益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