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集思廣益

第六冊目錄

下一課上一課

第六冊第四課 自由與放縱

編寫:徐資婷老師


一、作者資料

二、相關名言成語

三、有關「法國大革命」資料

四、論說文的題目類型

(一)單項題

(二)雙項題

(三)三項題

(四)變項題

四、選詞測驗

六、閱讀測驗


01

一、作者資料:

羅家倫曾說:「蔡元培先生是一位中國學問很深,民族意識極強,於中年後再到歐洲留學多年的人,所以他對於中西文化,取融會貫通的態度。他提倡新的科學研究,但當時他為北京大學集合的國學大師,實極一時之盛。他對於雙方文化的內涵,是主張首先經過選擇而後加以保留或吸收。」

〈國立北京大學,42年9月,中華民國大學誌,23頁〉

先生的為人──和而不同:

蔡先生在青年時代,服膺宋儒理學,所以律己很嚴,真是做到孔子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地步。他個人生活是平實的,自奉是儉約的。他先後做過三年的部長及大學院院長,做過十年的大學校長,從十七年起,一直到二十九年去世止,都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但除了幾千冊圖書外,毫無金錢積蓄。他上海的房子, 是朋友學生集款購贈的。他逝世以後,家庭的開支,子女的教育,都時常依靠朋友學生的接濟,先生持躬這樣廉潔,一介不取,實在是儒家本色。但在我國政治史上,就成為奇蹟了。

〈國中國文動動腦第六冊/199頁〉

top

02

二、相關名言成語:

俗諺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盧梭

「無自由、則國家不能存;無德行,則自由不能存。」

孟德斯鳩

「人人據自由權,非有公德以自戒飭,則國將不立。」

「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做任何事的權利。」

世界人權宣言

「人皆生而自由,在尊嚴及權力上均平等,人各賦有理性良知,應和睦相處,情同手足。」

曼特生

「濫用自由之危險,有如濫用威權。」

斯賓塞

「愛自由,是人的天性,然而往往過度而陷於放逸。」

畢賽哥拉斯

「不能自制之人,不得稱之為自由人。」

國父孫中山先生

「大家要希望革命成功,便先要犧牲個人的自由,個人的平等,把個人的自由平等,都貢獻到革命黨內來。」

「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才是真自由,如果侵犯他人的範圍,便是不自由。」

陳文菴

「國無自由無以立,自由無德不能存。」

〈國中國文動動腦第六冊 / 205頁〉

top

03

三、有關「法國大革命」資料:

「法國大革命」是起自1788年迄至1799年這段期間的總稱,正值法國政局風雲多變、飄搖不定。

 

推其遠因,可說肇始於路易十四以來的連年對外征戰,使得民窮財盡,國庫空虛;一連串財政措施,經濟狀況並無起色。近因則歸咎於1787年的水災及1788年的霜害,作物嚴重歉收。再加上苛重的稅賦,農民生活頓時陷入告貸無門的慘況。在舊體制制度下,階級社會分為三等:教士、貴族、及平民。前二個等級占不到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卻是十分之六土地的所有者;辛勤耕耘的農民,除了必須繳納收成的一部份給地主做佃租,並定期進奉教會外,尚須向國家繳付各種稅捐,甚至連飲料及鹽也不例外,在荒災連年、農民經濟面臨破產的威脅下,路易十六不得不同意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

 

三級會議的歷史可追溯至1302年菲利浦四世所召開的會議,目的在召集三個等級的代表諮商國事,並給予王室必要的援助。決議由與會代表們投票表決,但並非依人數多寡定成否,而是依等級。自然地,利益攸戚相關的教士和貴族沆瀣一氣;第三級代表事實上有名無實,即使為數再多亦無濟於事。

 

1789年9月召開的三級會議亦然。………

 

農民代表要求廢除封建下的賦稅制度,但遭教士和貴族等利益實得者所阻。為了避免己方的劣勢,第三級代表於六月間宣佈成立國民大會,誓言絕不在憲法成立前解散。教士和貴族代表也在路易十六命令下加入,而有了所謂「立憲國民大會」。

 

事實上,貴族階級希望藉這次會議的召開,攬大權於手,削減王室權力,因此和王室間的關係亦是暗潮洶湧。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財經狀況惡劣,許多世襲貴族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真正富裕的只占少數,而財力最雄厚的,就是新興的中產階級;其中許多人藉負擔龐大的稅捐,或為王室效力而取的封號,成為新興貴族。

 

………………………

 

八月四日,由貴族階級提出的廢除封建制度一議獲得通過,舊政權宣告瓦解,數日後,由米哈波〈1749-1791〉等人起草的人權宣言亦經國民大會宣佈通過成立;自此,法國民主政治的發展,朝前跨了一大步。

 

但路易十六直至9月間尚不肯同意廢除封建制度,亦不顧認可宣言。他猶豫不決的態度經報界跨大渲染,使得巴黎市的婦女堅信他是受小人影響,決定讓路易十六儘可能遠離「朝臣們的不良影響」;於是10月5日,一支由5000名婦女及失業人士所組成的隊伍,攜槍舞棍,浩浩蕩蕩地朝凡爾賽宮出發,並於翌日將王室成員「帶到」位於巴黎市內的杜樂利宮亦以便就近監視。凡爾賽在政治舞台上的叱吒風雲,至此告一段落。

 

在宮中的路易十六見群情沸騰,一方面口頭承諾加以安撫,一方面又調遣大軍鎮壓皇宮及巴黎市。這一舉動觸怒了不滿之情已達沸點的百姓。屬於改革派的首相內克〈1732-1804〉下臺,則是市民暴動的導火線。他們受到王室軍隊的壓力,擔憂貴族有不利於人民的陰謀,在羅伯斯庇黨人號召下,群起湧向當時的國家監獄巴士底,向獄官索械自衛。由於典獄長反抗,民眾情緒激動,終於釀成暴行,攻陷象徵君主專政任意獨行特權的巴士底監獄,並釋放囚禁監獄中的犯人。………它之被夷為平地,在當時只是群眾憤怒情緒下的愚行,事先並未經周詳計劃;釋放的犯人十有九八是偽幣製造者,很快又被遣送入獄,政治犯反而寥寥無幾。事過境遷後,巴士底監獄的陷落,才被中產階級視為舊政權傾頹的象徵,7月14日也視之為歷史性的日子,但要到1880年才訂為國慶日。

 

〈節選自馬慧男 巴黎,法國大革命的聖地 當代雜誌第39期〉

top

0401

四、論說文的題目類型:

(一)單項題

1、狹義類:

為何類:

即是提出理由的論說文,如:「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如何類:

即提出辦法的論說文,如:「如何改善社會風氣」。

何事類:

如「拒抽二手菸運動」。

2、廣義類

「為何」、「如何」、「何事」…,同時包含其中兩項以上。例如:「談禮
貌」、「談習慣」…,大都利用三段式寫法申論。

top

0402

(二)雙項題

因果關係

如「有恆為成功之本」。

並重關係

如「愛與敬」。

對立關係

如「自由與放縱」、「難與易」

偏重關係

如「健康與財富」〈屬於並重關係〉、「勤勞與懶惰」〈屬於對立關係〉,我們一看就知道重點在「健康」、「勤勞」,因為這些都是積極的,代表好的一面,所以將他們另闢為一類。

top

0403

(三)三項題

包含三項主題以上。如:「智、仁、勇」、「昨日、今日、明日」、「請、謝謝、對不起」。

top

0404

(四)變項題

大多屬於申論題。如:「三人行必有我師」。

《摘自論說文的寫法/張鼎》

top

05

五、選詞測驗:

『 人有言論和行動的﹝ 1 ﹞,只要他所作所為,不與法律相﹝ 2 ﹞,這就是自由。人能自由,生活便﹝ 3 ﹞、無拘無束。反之,如果因個人的自由而造成他人的不便,則變成放縱。人的行為一放縱,便如脫韁﹝ 4 ﹞,踴躍疾驅,甚至墜入犯罪的﹝ 5 ﹞。 』

﹝ ﹞1、(1)權利(2)義務(3)責任(4)享受。

﹝ ﹞2、(1)冒犯(2)循環(3)輔弼(4)牴觸。

﹝ ﹞3、(1)多福多禍(2)多彩多姿(3)多變不經(4)主一無適。

﹝ ﹞4、(1)飛鳥(2)走獸(3)野馬(4)麋鹿。

﹝ ﹞5、(1)淵藪(2)谿壑(3)阡陌(4)夢鄉。

答案: 1 4 2 3 1 。

《摘自最高水準 第6冊/ 黃漢周•黃德芬 / 96頁》

top

06

六、閱讀測驗:

制裁與自由 / 梁啟超

『 制裁云者,自由之對待也。有制裁之主體,則必有服從之客體。既曰服從,尚得為有自由乎?顧吾嘗觀萬國之成例,凡最尊自由權之民族,恆即為最富於制裁力之民族。其故何哉?自由之公例曰:「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人之自由為界。」制裁者,制此界也;服從者,服此界也。故真自由之國民,其常要服從之點有三:一曰服從公理;二曰服從本群所自定之法律;三曰服從多數之決議。是故文明人最自由,野蠻人亦最自由;自由等也,而文野之別,全在其有制裁力與否。無制裁之自由,群之賊也;有制裁之自由,群之寶也。 』

﹝ ﹞1、「顧吾嘗觀萬國之成例」、「顧不如蜀鄙之僧」、「亦所不顧」、「臨風顧盼」,以上四個「顧」字的意思共有幾種?(1)一種(2)二種(3)三種(4)四種。

﹝ ﹞2、文明人與野蠻人的分別,全在於有無(1)公德心(2)制裁力(3)群體組織(4)悠久的歷史文化。

﹝ ﹞3、真自由之國民,要服從三點,下列何者為非?(1)服從主席團體(2)服從公理(3)服從多數之決議(4)服從本群所自定之法律。

﹝ ﹞4、根據文意,放縱與制裁的關係是(1)意義相反(2)性質相同(3)性質對立(4)可同時並存。

﹝ ﹞5、有關本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1)越文明的民族越無自由(2)只要服從的事實存在,便無自由可言(3)有制裁的主體,則必有制裁的客體(4)真自由之國民,必須服從公理、法律、多數之決議。

答案: 4 2 1 3 4 。

《摘自最高水準 / 黃漢周•黃德芬 / 96頁》

top


│回第六冊目錄下一課上一課
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集思廣益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