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集思廣益

第六冊目錄

下一課上一課

第六冊第二課 智慧的累積

編寫:汪鳳娥老師


  (一)作者生平事略
  (二)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生平及作品
  (三)書信的雅稱
  (四)名菜配名詩

01
(一)作者生平事略

孟瑤,祖籍是武昌青山。祖父是位儒醫,她父親以上三代都是單傳,她父親到南京任職,所以她童年是在南京長大的。先讀南京女子中學實驗小學,接著又唸南京女中,未畢業其母去世,接著其父調職武漢,又回到了故鄉漢口,插入漢口市立女子中學,一直唸到高中畢業。那年適逢七七、八一三,政府遷到重慶,那時她參加了全國第一次的大學會考,被分發到國立中央大學的文學院唸歷史學系,但她卻經常到國文系去旁聽。大陸淪陷後,她即來臺在臺中師範教國文,並且著迷於寫作。她有一個怪脾氣,就是她寫作時不喜歡有任何人打擾,即使那個人在另外一間房屋裡不說話、不吵,都不行;她喜歡一個人沏上一杯濃茶,關起門來靜靜的寫。她常說這叫「閉門自居,自得其樂」。民國四十二年她和同在臺中師範教書的先生協議離婚,兩個孩子,一人一個,每週交換一次。同事、同學們平常看他們夫妻恩恩愛愛,突然在「和平」的氣氛下同意離異,大家都感到非常驚訝。最後的結論是因為孟瑤女士要從事她一生更偉大,更聖潔的工作──專心寫作。不久她就轉到中興大學,更上了一層樓,曾任國文系主任。民國六十九年,孟瑤在病魔纏身之下,提早從中興大學退休,待大病初癒後,她即埋頭寫作,且樂在其中。生活單純,應酬少,寫作又勤快,於是她的作品便源源不斷出版。孟瑤的小說裡有許多故事背景都是發生在辛亥革命時或抗戰時期的,這是因為她是湖北漢口人,她的家鄉曾有許多人參加過革命的行列,她自小就聽到很多那段時期的事,而自己是成長於抗戰時期,那時她正在唸大學,她曾親眼看到或親身經歷過許多動人的事情,激發她寫作的動機。

有許多人認為孟瑤寫的小說取材廣泛,筆法灑脫,內容豪放,讀起來像是出自一個男人的手筆。這也許是和她的性格有關,她給人的印象是豪邁不拘的名士派。她不注重服飾,也不喜歡裝扮,平常總穿一襲深素色的旗袍。過去她平日自己洗衣,燒飯,收拾房子,料理自己的生活。也許是多年來的獨居生活養成了她比較孤僻的性情,她不喜歡社交,也不善於社交。因為生活單純,應酬少,寫作又勤快,於是她的作品便源源不斷。十多年來,她已寫了三十幾個長篇小說,出版了二十多本單行本,像最早期的心園和窮巷,後來又有浮雲白日、黎明前、幾番風雨、食人樹、含羞草,以及最近幾年的磨劍、這一代等。她寫完一個長篇,只休息半個月就開始寫另外一個了。但她比較少寫散文及短篇小說。在寫作教書之餘,孟瑤最大的樂趣就是唱戲和聽戲了。以前她參加了臺中友聯票社,每星期私下吊嗓一兩次。她唱的是老生,偶爾也粉墨登場。談到唱戲,孟瑤會特別起勁兒的。她說:「演戲不僅能忘我,而且有一種洩導作用,因而是現實生活中最好的調劑。」要她把唱戲和寫作兩事比較,她覺得唱戲是只樂不苦,寫作是苦中作樂,各有妙趣。

(錄自:http://mtm.ks.edu.tw/~lsm/new_page_7.htm

top

02
(二)北宋女詞人李清照生平及作品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父親李格非官拜禮部員外郎,寫出來的傑作連東坡都稱道。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亦工詞章。李清照可說是出身書香門第,她從小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愛自然,好讀書,工繪畫。十八歲時與徽宗朝宰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由於兩人志趣相投,婚後非常幸福美滿。明誠喜歡蒐羅圖書字畫,考訂金石,曾著《金石錄》一書。夫婦以讀書作詩詞為娛樂,將近二十多年的時光,她們過著詩詞唱和,共同研究古代金石字畫的藝術生活。清照這段期間的詞作,多屬閨情,如一剪梅、醉花陰、鳳凰臺上憶吹簫,非常的嫵媚輕倩。到宋朝南渡時,他們是四十六歲,從此入於轉徙流離的生活。過了三年,明誠病逝,她逃難到臺州、溫州、越州、杭州等地,家藏書物,十去八九。五十二歲在杭州作金石錄後跋。以後依附弟弟李迒於金華。紹興三年五月,上胡尚書松年詩謂:「願將血淚寄山河,去灑青州一抔土。」可見其國破家亡的悲哀。國亡家破的痛苦,身世飄零的悲哀深深的影響了她的思想,造成她後期詞作風格的突變,像武陵春、臨江仙、如夢令、聲聲慢,充滿滄涼無常之感,反映出南渡人士辭別鄉土,國亡家破的共同哀情,造成了不朽的文學成就。清照才氣卓越,傾其生命與真性情於詞的創作,她感觸敏銳,重視音律,自出機杼,喜歡白描,善拈眼前事,家常語入詞,偶爾用典卻不泥古,所以黃山谷說她:「以故為新,以俗為雅。」關於李清照的晚年,文學史上並無詳細記載,傳說她曾改嫁張汝舟,後來因張汝舟對她不好而離了婚。這件事情在後世引起許多爭辯。

(錄自:http://mtm.ks.edu.tw/~lsm/new_page_7.htm

〈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註釋】
  1. 將息:調養,休息。

  2. 堪摘:可以採摘。

  3. 怎生:怎樣,怎麼。

  4. 這次第:宋人口語,即這情形,這光景。

  5. 了得:包含得了,概括得了。

【賞析】

這首〈聲聲慢〉詞滿紙嗚咽,愁情重疊。詞的起調用了十四個疊字連貫而下,如珠走玉盤,琴發哀聲。國破夫亡,金兵南侵浙東,女詞人孑然一身,飄泊東南。離鄉背井之苦,少依無靠之悲,一時湧集於心,令人難以釋懷。她渴望尋覓已失去的美好生活,以取得精神上的安慰,而四周一片冷冷清清,使其心境更陷入悽慘悲戚的深淵中。這裡有動作,有感覺,有心境,聲情急促,一氣貫注。詞人經受了多年來悲傷的折磨,體力日衰,對天氣變化十分敏感。「乍暖還寒」,寫出天氣特點;「最難將息」不言哀愁而哀愁自見。他本想借酒取暖、澆愁,無奈酒淡不敵風寒,更觸發了無限傷感。雁過而覺「舊相識」,是因為他們曾從淪陷了的中原家鄉來,這時正往那裡去,所以睹物生情,原以難平靜的心緒又蕩起了層層波瀾。真是新愁未消,舊恨復起。

過片從抬頭見雁轉為低頭看菊,仍緊緊圍繞一個「愁」字展開。黃花堆積滿地,無人摘取,也無人憐惜,其況正與己相似。對景傷情,詞人久坐窗前,不知怎樣度過這即將來臨的淒涼夜間。偏偏又下起了小雨,那點點滴滴的細雨落在梧桐樹上淅淅作響,像是在彈奏一曲哀惋淒清的樂曲,又像是如泣如訴的哀嘆。這一切使她百感交集,愁苦難禁,於是千愁百哀迸為一句,直述這種感覺絕非一個「愁」字所能概括。這結拍兩句,正是其情也苦,其詞也哀。

在語音上,這首詞適應〈聲聲慢〉調「拖音裊娜,不欲輒盡」的聲腔。除了多用疊字外,如夏承燾《唐宋詞欣賞》所指出,還有意多用齒聲字、舌聲字。尤其是從「梧桐」句至結尾「大多字裡,舌音、齒音交相重疊,是有意以這種聲調來表達他心中的憂鬱和悵惘」。

(錄自《詞林觀止》,陳邦炎主編)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堂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top

03
(三)書信的雅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是詩聖杜甫有名的詩作「春望」,他不但道盡了國家破滅,山川草木賦予他心靈的濃濃的悲愁,也譜寫了在危疑震撼的時代,家書是多麼的彌足珍貴。

的確,自古以來,書信就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侶。一封遠方的來信,也許就帶來生命的陽光,驅走了心靈的寒霧;也許就送來一些有趣的訊息,使你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情趣;也許什麼也不寫,只是輕輕的綴上幾句祝福的話,但是已經夠你整天流連,感謝友情的贈予了。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讀前人的著作,你可能會驚訝的發現:書信竟然擁有這麼多雅稱,又叫「尺素」,又叫「雙鯉」,可是他們是怎麼得名的,你知道嗎?

原來古人的書信,常常是以潔白的絹帛來書寫,長一公尺左右。因此,稱為「尺素」,或「尺素書」。另外,因為潔白的尺素,常常是結成雙鯉的形狀,所以書信也叫「雙鯉」。除了「尺素」「雙鯉」之外,古代還有「鴻雁傳書」的典故。說的是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北海牧羊。他把信懸在大雁的腳上,帶回朝廷。後人就以「鴻雁」帶稱書信。或把魚雁合起來,代稱書信。書信的稱呼還有很多,例如:玉札、玉函、華翰、華簡、華札、尺翰、尺牘、手札、大札。

(錄自《動動腦學語文》,賴慶雄著)

top

04
(四)名菜配名詩

據說有一個名廚,不但烹調手藝高明,而且書也讀了不少。由於他所做的菜,經常是以詩句來命名,所以大家都稱他為「詩廚」。

有一天,有一個秀才存心考考他,就拿了兩個雞蛋,要他辦一桌酒席,並且規定每道菜都必須以詩來配合。詩廚知道是秀才出難題,卻也毫不猶疑地答應了。

這一天,詩廚約了秀才來看他辦酒席。第一道菜上來了,是兩個煮熟的蛋黃,盛在碟子中間。蛋黃下面餔了一些韭菜葉子。韭菜夜是青綠色的,蛋黃是黃色的,黃綠配合在一起,真是既賞心又悅目。第二道菜是拿煮熟的蛋白作材料,把他切成小粒,然後排成一字形,鋪在淺藍色的碟子上。第三道菜,用的材料也是蛋白,只是蛋白已經炒過,師廚把他集攏成一小撮,單獨放在一個長方形的托盤上,盤底畫了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

秀才見詩廚一連上了三道菜,卻不見有詩句附上來,心裡有些著急,就拖住他說:「師傅且慢,你已經作了三道菜,怎麼連一句詩也沒有?莫非是在捉弄我?」詩廚說:「相公別急,我還有一道菜沒端上來呢!」秀才以為詩廚藉機開溜,硬是不肯放手。詩廚沒有辦法,只好先把三道菜的謎底──詩句說出來。

原來第一道菜──兩個蛋黃配韭菜,就是唐詩的「兩個黃鸝鳴翠柳」。第二道菜──蛋白切成顆粒狀,鋪在藍色碟盤上,就是唐詩的「一行白鷺上青天」。第三道菜炒蛋配山峰,就是唐詩的「窗含西嶺千秋雪」。三道菜分別表現的,正好是唐朝詩人杜甫一首詩的前三句的意境。秀才這時候才明白,詩廚的才藝果然不凡。只是下面這道菜,應該是要表現同一首詩的第四個句子:「門泊東吳萬里船」的詩意,不知道師廚要怎樣來處理?正在思索的時候,詩廚已經叫人把第四道菜送上來了。那是一碗加了調味料的清湯,上面浮了四片蛋殼。清湯象徵著詩境中的江水,蛋殼代表「萬里船」。兩個雞蛋剛好把杜甫四個句子表現的恰到好處。

(錄自《動動腦學語文》,賴慶雄著)

 

top


│回第六冊目錄下一課上一課
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集思廣益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