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第五冊目錄 |
│下一課│上一課│ |
第五冊第十四課 報紙的言論 |
編寫:李貞慧老師 |
01
一、篇章結構
文體:論說文。
全文綱領:健全輿論。
開頭法:冒題法。
結尾法:前呼後應法。
結構:採「引論-本論-結論」的架構。
特色:立論精確、說理透徹、結構嚴整、雄渾有力。
課文結構分析表:
02
二、文意探究:
「只有大智大慧才能不以人廢言。」因為有智慧的人能明辨是非善惡。
「嗤之以鼻」是不屑一聽。「洗耳恭聽」是專心聆聽。
「識見卓越,才能洞察各種隱約的朕兆或昭著的事實。」這就是洞燭機先,明察幾微;能如此,才能「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放馬後炮」與「做急先鋒」正好相反,前者是「緩其所急」,後者是「操之過急」。
「搖筆為文,泛泛論說。」指言論膚淺,虛應故事而已。
「有的寫來沈著活潑,使人有『劍及履及』的情緒。」這就是文筆精鍊,生動感人,能使人振奮。
「鞭辟入裡,針針見血」,是指文章見解精到而深大。
「以不關痛癢的言論了之」,這就是「含渾籠統,敷衍點綴」的表現。也就是缺乏「膽氣」。
「動機純潔,然後才能黑白分明,正氣凜然。」這是說必須動機純正,才能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
「識見卓越,然後才能指導朝野,利國福民。」可知輿論負有反映民意,督促政府的責任。
「膽氣橫逸,然後才能申張公道,不屈不撓。」可知輿論的立場應該是主持正義,無畏無懼。
「違反民意的是否比民意高出一籌?」可見報紙的言論要有獨立卓越的見識,不可只一味迎合大眾心理。
「輿論以自由為前提」,這句話意為人人都有言論的自由,才算是健全的輿論。換言之,只有民主自由的國家,才有輿論可言。獨裁國家根本無所謂「輿論」這回事。
「言論自由在近代國家是天經地義的。」是說言論自由理所當然,與後所謂「個人自由是天賦的」相呼應。
03
三、修辭與文法:
誇飾法
「差之千里」、「嗤之以鼻」、「洗耳恭聽」。
借代法
「論說所褒,便可登臺。」以「登臺」代表執政。
「動機純潔,然後才能黑白分明」,以「黑白」代表是非。
倒裝句
「嗤之以鼻」為「以鼻嗤之」的倒裝。
「價值毫無」為「毫無價值」的倒裝。
判斷句
「所謂輿論政治,原來不是一種制度,而是民主精神的一種現象,政治道德的反映。」
表態句
「動機純潔」、「識見卓越」、「文才暢達」、「膽氣橫逸」。
層遞法
「世界上文明國家政治演進的途徑,最初總是帝王政治,進一步則為議會政治,更進一步則為輿論政治。」
排比法
「經過如何迂迴曲折,時期如何悠遠長久。」
「論說所褒,便可登臺;論說所貶,只有下野。」
「以大公為好,以便私為壞。」
「不能理解其內蘊,不能判斷其是非,不能察知民意向背,不能供給解決方案。」
「壞人說話,嗤之以鼻;好人說話,洗耳恭聽。」
「有的寫來莫名其妙,使人沈沈欲睡;有的寫來沈著活潑,使人有『劍及履及』的情緒。」
「有的限於文才,放馬後炮;有的一氣呵成,做急先鋒。」
「動機純潔,然後才能黑白分明,正氣凜然。識見卓越,然後才能指導朝野,利國福民。文才暢達,然後才能鞭辟入裡,針針見血。膽氣橫逸然後才能申張公道,不屈不撓。」
同義複詞
「菲薄」、「朕兆」、「昭著」。
04
四、成語探源:
差以千里 語出易緯通卜驗,大戴禮記保傳:「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之慎始也。」又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此之謂也。」又史記太史公自序:「易曰:『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不以人廢言 語出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劍及履及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齊,……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及宋,宋人止之。……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履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杜預注:「窒皇,寢門闕。」按履及劍及云云,表示楚子急欲興師,迫不及待之狀。
藏諸名山 語出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鞭辟入裡 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程顥注:「學只要鞭辟入近裡,著己而已。」朱熹近思錄:「學只要鞭辟近裡。」
自暴自棄 孟子離婁篇:「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殺人越貨 尚書康誥:「殺越人于貨。」孔安國傳:「殺人顛越人,於是以取貨利。」孔穎達疏:「越人,謂不死而傷。」又孟子萬章下引尚書康誥此句,趙岐孟子注曰:「越、于,皆於也。殺於人,取於貨。」又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越,假借為敓。」,按敓,音ㄉㄨㄛˊ,同「奪」。據是,則越有三解:「解為顛越人,即傷人;二解為「於」,介詞;三解為奪取。今人採第三解。
嗤之以鼻 頤瑣黃繡球七回:「說於鄉,鄉人笑之;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
一氣呵成 清高宗文:「一氣呵成,句句轉,筆筆靈。」
05
五、參考資料──不同報社社論之比較
興衰昌廢【2002-03-05/聯合報/18版/高雄縣新聞】 樂透彩推出後,舉國歡騰,有若國恩家慶般,受到狂熱的青睞、討論與參與。每周二次,便有多位千萬、億萬富翁產生,不費吹灰之力,躋身全國富豪,令人稱羨。不勞而獲、平空得來的財富,一向與儒家的思想相背離,即使法家也不贊同。春秋戰國時期,法家韓非子便提出:「守株待兔」的寓言,撻伐好逸惡勞希望平空獲得財富的人。不過人性的弱點,永遠無法填平,貪婪的習性,千古不變。許多立委擔憂「守株待兔」影響善良淳樸的風氣,也會侵蝕國本,立委組反彩券聯盟,引起高雄縣部分業者反彈,揚言到台北抗議。如果為彩券引起對立、動盪,更是不必要的紛爭。史家王充在史觀一書指出:「昌必有衰、興必有廢。」孟子也指出:「五百年一興衰。」他們都認為沒有永遠興旺的朝代,加以引述,也沒有永遠繁盛的事業。回顧清末天津的鹽商,富可敵國,如今鹽商安在?鹽業不再是最熱門的商業。明初江南首富沈萬山,興不及第二代,如今已不見其子孫飛黃騰達。若以此觀之,彩券目前極興盛,未來還能常保興盛?它必然有衰、有廢的時刻,因此,又何必為它傷神?就順其自然吧!
樂透降溫虛應故事【工商時報/論壇/91-03-05】 儘管表面上認為調整樂透彩券開獎頻率需要時間觀察、評估,但財政部部長李庸三及樂透發行主管單位終也感受到樂透熱失控,以及不採取行動可能噬臍莫及的嚴重性,而研議將目前周二、周五的開獎日期,改為周三、周六。這樣的改變,能否降溫?坦白講,不用觀察,不用評估就知道答案,只能有治標的短暫作用,絕不可能達到治本的降溫目的。政府對樂透彩券狂賣,臨開獎日職場員工或社會大眾不約而同放下工作或家務,全部湧往投注站大排長龍的現代奇觀,應該多少心存警覺,否則,財政部不會要求立即停播促銷彩券廣告,也不會在立法院答應將開獎日由周二、周五修改為周三、周六。這樣的調整,雖然對原先屬於工作日的周五影響程度可以減輕,但對周三上班日的困擾仍然存在。事實上,只要開獎頻率仍然維持一周兩次,整個社會一周可能至少浪費兩天在談論樂透或排隊購買樂透的狂潮,絕對不可能消褪。政府之所以故做鎮靜,認為減少開獎頻率,必須觀察、評估,說穿了是因為樂透熱賣,公益收入大增,有助減輕政府財政負擔而捨不得調整開獎頻率,減少唾手可得的公益收入。然而,樂透彩券風靡整個社會,增加社會浮誇風氣,擴大台灣貧富差距的副作用,以及高達六成三受訪民眾要求改為一周開獎一次的事實,政府實在不應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若是為了挹注財政困窘,不惜典當社會大眾的靈魂,公然放任現代版浮士德上演,狂賣樂透的代價很可能是因小失大,甚至動搖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