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第五冊目錄 |
│下一課│上一課│ |
第五冊第六課 故鄉的桂花雨 |
編寫:傅瑛瑛老師 |
一、課文賞析
二、文意探究
三、文章結構
四、關於故鄉的詩詞
五、關於詩情「花」意
七、新詩選讀
一、課文賞析
本文選自《桂花雨》,是作者慣用的懷舊筆法,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情韻綿邈,令人回味再三。「故鄉」一詞,已經暗示讀者這是一篇利用時空交錯的技巧,以追述的方式緬懷往事,然而「桂花雨」和桂花又有什麼相干?何以使作者有魂牽夢縈的回憶呢?倒是留給讀者一探究竟的衝動。
自民國三十八來台,故鄉的一景一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不但未與琦君漸行漸遠,反而因思鄉情愁,越發想念他們。所以在「每到佳節倍思親」的仲秋時節,想起故鄉幽幽清香的桂花,和「搖桂花」的童年樂趣。作者別出心裁地以「雨」來展現桂花落英繽紛的美麗景象,從而烘托人和年豐的生活,令人心嚮往之。全文脈絡清楚,層次井然,將故鄉的桂花雨交雜在鄉愁裡的人世情事,可令讀者沉湎不已。
首段寫因香氣襲人的桂花,引發作者的鄉愁。先以「摹寫法」,主觀寫出桂花迷人的香味,不僅勾起作者無限的懷念,以給讀者產生鮮明的印象和共鳴的情緒。其次再以客觀方式介紹桂花的種類,詳述大宅院中如何將花團錦簇的花木布置其中。
次段從桂花的「色」、「香」、「味」著筆。雖然樸拙的外表使桂花無法與凡花鬥豔,但它卻有迷人的淡雅清香,和具有其它花種所少有的用途──「吃花」。
第三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全篇文字,正式作者因對桂花的「魂牽夢縈」而細細鋪陳開來。
第四段、第五段寫出桂花加工過程中,盼望、參與和分享的喜樂。前段敘述作者小小心靈的期盼,和母親對多變的天候憂心忡忡的心情,形成孩童世界的無憂無慮的想法,和成人世界裡多煩惱作一映襯。至搖起桂花樹,那種興奮的心情使得幼小的心靈突發奇想:「好香的雨啊!」是全文的重心,也是最精彩之處。如此奇妙又傳神的想像不由得使人佩服,而其中的歡愉景象更是不言而喻。為求印證特附一首父親吟詠之詩,以為之誌。本段「香聞十里」是採用誇飾法,「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則是運用了摹寫(嗅覺)和轉化的擬物法。
第六段、第七段寫出在杭州念中學時和桂花有關的一段往事。此段從杭州名勝滿覺壟談起,再一次談到因「賞花」而「吃花」的經驗。也因景而生情── 一種孺慕之情,並藉母親之口道出故鄉桂花的香味,永遠是無法取代的,猶如既已認定的感情、經驗是無法因時、因地、因人而改變。這種「回味」的難忘經驗,一方面補述自己對桂花的情有獨鍾,一方面說明先前因自嘲「吃花」的俗氣,本是高雅的品味。這是抒情意味十分濃厚的一段,因為自始至終,作者未嘗失去對桂花的鍾愛,即使負笈在外,仍想飽嚐桂花的美味,也想與摯愛的母親,分享桂花的香味。同時襯托出母親悲慈為懷的情操,應如搖落桂花時的景象一樣──「金沙鋪地」那般極樂世界。而字裡行間的淳厚溫煦的人世情感,教人沉浸其中,細細追尋,自然流露毫無做作,是真實人生的難得佳作。
末段憶起同年的搖花之樂,和香郁撲鼻的「桂花雨」,是總結的全文的題旨,文字簡潔明快。
一般人看到桂花,若不是它幽幽的清香,使有心人駐足欣賞外,恐怕它不起眼的外表無法和艷麗的花朵爭妍。作者卻將童年的回憶,以「色」、「香」、「味」,來吸引讀者瞭解桂花之美和桂花的妙用之處,更令人驚奇的是「搖桂花」的樂趣,竟然能如此具有震撼性。一個「雨」字,有如畫龍點睛般的神奇,繽紛灑落的桂花,彷彿一場甘霖滋潤了作者永生難忘的童年,和從溫存的心緒出發,對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慢慢醞釀成生命中的喜樂與慈悲。這種「藉物寓情」的表現手法,值得我們讀後能學習其用欣賞的眼光關照周遭的事物,培養生活的情趣,才是最大的收穫。
二、文意探究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指出本文乃由中秋節引起思鄉念親的情懷,可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寫照,是「因時而作」。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這不是真的聞到香味,而是一種心靈的感受,也是文人的誇飾法。
「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由這段描寫,可知作者父親對花卉的喜愛與熟悉,是個高雅之士,而且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威架勢。
「桂花的姿態是笨笨拙拙的,花也很細,不與繁花鬥艷。」這是寫桂花的質樸、守拙、謙遜的特性。可知作者所欣賞的並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樸實的內在。
「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從這段描寫可以看出中國人的人情味,也可知作者的母親是一個為人慷慨仁慈,並能敦親睦鄰、處處為他人設想的人。
「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透露作者喜愛桂花與焦急、興奮、期待的心情,也勾畫出小孩子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這是借「雨」比擬桂花飄落的景象。顯現出欣慰、滿足的心情,也點出了題文「桂花雨」。
「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韻腳是煙、年、甜。其中「細細香風」指桂花香及檀香,「淡淡煙」指檀香爐煙。整首詩是從「豐收」的角度歌頌花季的概況,尤其末兩句最能看出生活的安適、幸福。其中「競收桂子慶豐年」呼應前文「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作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這是回應前面「送一斗給胡宅……」、「桂花是糕餅的香料」,也寫出「人和年豐」的生活景象。
「撒上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可見她的「吃花」,不僅不俗,而且還是「高雅」的品味。
「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是作者悲憫情懷的表現。而這種「軟綿綿」的感覺,也使她想起「金沙鋪地」。
「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原是形容滿覺壟桂花飄落,鋪滿地面的景象,象徵出作者母親的溫和悲憫,及和樂的胸懷。這暗示我們,在人生旅途中,應該心存喜樂。
「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這表現了一種懷鄉念舊的心情,正與「月是故鄉明」的心境一樣。
三、文章結構
本文是感時之作,以物寄情,屬於記敘兼抒情文。
記敘的方法屬於倒敘法,記敘的內容屬於「記事」類。第三段在母親說:「可別作風水啊!」之後,說明「她擔心的事」與「桂花也有收成」,這是「補敘」的手法。
本文是中秋感懷的作品,是敘事寄情的寫實佳構,寫出了桂花的特性,母親的敦厚、和樂,父親的才華、溫和及童年的「搖花樂」。全文從聞、食、搖花樂等方面描述。
本文的題目是借「雨」比擬桂花灑落的景象,具有「兒語」性質,是一種天真的認同。親切的表象,把握人物景象的描寫,頗能引起讀者共鳴。
本文全以寫實筆法,文字淺白,感情真摯,平淡有味。在字裡行間不時透露出作者深受雙親的陶鑄、影響而有敦厚寬柔的襟懷。
四、關於故鄉的詩詞
月夜憶舍弟/杜甫
戌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回鄉偶書/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除夜/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雲鬢明朝又一年。
五、關於詩情「花」意
在中國,每一個月份都有象徵的花,也是花神的生日,例如:
正月梅花
二月杏花
三月桃花
四月薔薇
五月石榴花
六月荷花
七月鳳仙花
八月桂花
九月菊花
十月芙蓉
十一月茶花
十二月蠟梅
宋朝曾瑞伯以十種花卉作為十種朋友:
茶靡韻友
茉莉雅友
瑞香殊友
荷花淨友
巖桂仙友
芍藥艷友
梅花清友
梔子禪友
在西洋,每一種花都有一種專屬的花語,例如:
玫瑰:愛情
櫻花:嫵媚
文竹:永恆
水仙:冷淡
百合:純潔
雛菊:靈巧
風信子:歡喜
白茶花:無瑕
向日葵:高傲
鬱金香:絕望
年輕學子信仰的十二星座也各有專屬的花語,例如:
水瓶座:
蝴蝶蘭(智慧、理性、才華)雙魚座:
香水百合(浪漫、心細)白羊座:
鬱金香(熱心、有耐心)金牛座:
黃玫瑰(溫柔、含蓄、踏實)雙子座:
紫玫瑰(神秘、多變)巨蟹座:
百合(感性、柔和)獅子座:
粉玫瑰(高貴)處女座:
鈴蘭(脫俗)天秤座:
海芋(自由、爽朗)天蠍座:
嘉德利亞蘭(熱情、非凡)射手座:
馬格麗特(活潑、開朗、積極)魔羯座:
紫色鬱金香(堅強、積極)
六、可以用雨來形容的事物的詞語:
流星雨:比喻眾多流星飛逝,在夜空中有如一陣雨,燦爛輝煌。
槍林彈雨:敵方掃射過來的子彈,有如一場大雨。比喻戰爭非常激烈。
淚如雨下:比喻傷心過度,淚流滿面。
法雨均霑:人人得而受教,如春風化雨。比喻智慧開化之語。
傾盆大雨:比喻雨下得很大。
七、新詩選讀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後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