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第五冊目錄 |
│下一課│上一課│ |
第五冊第五課 習慣說 |
編寫:陳貞妏老師 |
一、漫談「說」
二、名人的讀書習慣
三、與習慣相關的格言
四、範文
一、漫談「說」
本課的題目是「習慣說」,為什麼作者劉蓉不取為「論」、「辯」之類的名稱呢?這就要從中國的散文發展史中去概略的了解一下。
在中國的散文發展史上,議論說明文類文章的總稱論辯文,又稱為論說文。這類文章在古代散文中數量相當多,其範圍包括相當於今天的議論文和說明文兩大類。這類文體肇始先秦諸子的散文,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為了在政治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就要讓執政者了解自己的政治理念,於是一篇篇說理透徹、邏輯清晰、文采勃發的論說文,就此誕生。
至於「論」這個名稱的由來,劉勰認為是從「論語」得來的,可是「論語」一書是孔門後代將孔子及弟子的語錄集合起來,裡面的論述部分較為片面。到了「孫子」、「墨子」、以初具論說文規模,發展到「莊子」、「荀子」、「韓非子」,成熟的議論文模式,就此確立。漢代以後,以先秦的論文為基礎,一直在不斷地發展。
古代論說文的樣式很多,有論、辯、原、說、解、釋等體類。這些大致是從題名和寫作角度的不同,及其一定的特徵,而加以區分的,這期間的區別往往較為模糊,不是絕對的。而「說」體文接近今天的說明文,其內容、寫法、風格都較具自由多樣性,包括有生活雜感、讀書心得、劄記之類的雜文性文字,如宋陳亮的〈西銘說〉等。至於說體文的發展,關鍵在韓愈及柳宗元。他們以「說」為題名,寫下不少著名的篇章,如韓愈的「師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換句話說,「說」體文在韓、柳的努力之後,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名人的讀書習慣
「習慣說」的作者劉蓉在本文中,說明培養好的讀書習慣是「貴慎始」,現在看看一些名人的讀書習慣,我們是否可從中擷取效法的部分。
(一)與時間賽跑的朱自清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是個「實事求是、謙遜嚴謹」的人,因而在其一生中,他都在與時間做拔河賽,除了上課和休息時間外的,他的所有時間都用在讀書上。
在平日,朱自清一大早刷牙洗臉之際,順手就拿起放在一旁的書看。吃完早點之後,到圖書館進行讀書的工作,直到閉館才回家。這中間除了稍事休息外,其餘時間都花在閱讀及思考上。甚至到了家裡,他的思考活動都尚未停止過,一直到晚上十一點才上床休息。
而後朱自清不論到什麼地方,對於每日讀書的時間,都會做妥貼的安排,希望能與有限的時間做比賽,盡其本能的充實自己。
(二)擅長利用零碎時間的劉墉 劉墉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每年都有排不完的演講及活動要參加,可是他仍出版了不少好書,及成立青少年諮詢中心,為青少年服務。那他是如何劃分自己的時間呢?
首先,他先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加以分類,並安排優先順序,在每天例行的讀書畫圖的時間外,將其於是情安排在一起處理,就是這個「一時多用」的作法,讓他做起事來,有條不紊。
至於在讀書方面,他有一個「電腦」的封號,因他深信人腦和電腦一般,需要用自己的語言程式,加以規劃,這個部分人人不同。他的作法是,看一本書的時候,先快速瀏覽一遍,依大綱的方式,在腦中依樣建立一個綱要。背不起的,在書頁邊寫摘要,或製成小卡片,以備複習之用。
(三)先速讀再品味的司馬中原 在電視台上以講相也傳奇聞名的名作家司馬中原,他沒有顯赫的學經歷,可是卻靠著自修讓自己件事廣博。他認為人要多方面的學習,才能培養出自己高度的理性及洞察力。所以只要他感興趣的,他一定會耐著性子,慢慢地讀完,就這樣他所涉獵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了天文、地理、考古等。
司馬中原認為讀書的目的,是不能強求的,或是模仿而來的,而是透過知識的傳遞,讓自己了解更多的事物、明白更多的道理。因此,他讀書的方法事先速讀一遍,了解書內所傳達的概念後,在細細去品味書內的深意。
三、與習慣相關的格言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漢、班固)
發奮誠心要做的人,一切舊習定要截斷。(明、薛珀)
習與性成,嚴師益友不能勸勉,醲賞重罰不能匡正矣。(明、王夫之)
習慣會使我們的雙手伶俐而頭腦笨拙。(德國、尼采)
習慣總是乘人不備,向你襲來。(美國、富蘭克林)
習慣開始是吐絲,隨後不久就結成大網。(西班牙諺語)
習慣是一根大粗繩,我們每天都在捻著它,就是無法破壞它(美國、賀拉斯曼)
習慣如不加以抗拒,很快就會變成必需品(古羅馬、奧古斯丁)
習慣是很難打破的,誰也不能把它從窗戶拋出去,只能一步一步地哄著它從樓梯上走下來(美國、馬克吐溫)
習慣於一定的見解,經常會使我們深信他的正確性。習慣能掩飾這個見解的最大弱點,並會使我們失去運用反駁它的論證的能力。(瑞典、伯齊勒斯)
四、範文
古人說: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任何一種行為,經長時期的重複,自然就形成慣性模式,順之則感覺自然而愉快,逆之就感到牽強而痛苦。
有人說: 「人是習慣的奴隸。」你看,我們的一日三餐與睡眠,都有一定的時間,這就是習慣;如果依循著固定的時間飲食作息,就會感到舒適,因為這些已經成為自然的慣性行為。假如超過了吃飯時間,肚子就會抗議;熬了夜,眼睛就不聽使喚,因為這是不自然的生活。因此,人類的生活處處受到習慣的支配,我們可不能小視它。
但上帝創造人類,製造了好人,也製造了壞人;而習慣也有好壞之分。譬如一個時常面帶笑容、文質彬彬的人,一定處處受人歡迎。好習慣可以幫助你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而事業順利。但如染上賭博、喝酒、吸毒之癮者,不僅終身不能自拔,甚至步上自我毀滅的道路。因此,好習慣其實是生活的利器,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但習慣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培養的,所謂約定成俗,久習成慣。因此聰明的人,都會趁著年輕的時候,趕緊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使自己走上正路,邁向大道;走得愉快,也邁向成功。當然我們不是天生良知良能,但對於不知不能,甚至不感興趣的,只要我們經常去做,使它成為一種習慣,自然可以培養出興趣與能力來。尤其是讀書的習慣,一定可以勉強自我培養而達到手不釋卷。
劉蓉說:「君子之學貴慎始。」其實不必君子,也不一定在開頭時,我們應該從現在起,戒除不良習性,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幫助我們充實學識,成功立業。
第一屆湖中文學獎(散文組.第三名) 題目:在湖中與北一之間
作者:彭苾棻
好久了,彷彿已經很久沒有穿那條有如蘇格蘭服飾的格子裙,很久沒有聽到教室裡男男女女的吵鬧聲混雜著老師的怒吼;如今,在我的世界裡,是清一色的綠衣黑裙,清一色的女高音,女中音。以往令人厭惡的一切,現在竟是這樣引人懷念。
偶爾和以前同學回校園逛逛,一步步都是回憶:
在校門前,就忙著拉拉鍊、紮衣服;進到教室,又要面對一整天的上課、考試。儘管生活是如此忙碌,忙中偷閒的機會卻仍不少,就連校外的紅磚道、路口,都有憶不完的歡笑。從早自習到晚自習,在每天的求學過程裡,可以收藏的點點滴滴,又豈是畢業紀念冊所能記錄完的?
重遊舊地,往事都上心頭,每一步,竟都變得如此沉重;每一步,卻又讓人不忍離去。
剛上高中時,導師向我們打了一個比方:每個人國中時都是校內最耀眼的一顆鑽石,現在大家都到了北一女中,使得學校閃閃發亮,也正因為如此,沒有一顆鑽石特別亮。第一天的新生訓練,或許是天氣熱,加上教室小、人多,竟讓我覺得悶,快要窒息。對於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群,心裡產生了一些小的抗拒,我不得不承認,這都是湖中害的,誰叫我對你的眷戀這麼深!
好累,真的好累!經過了一學期,只覺得身心俱疲。也許是因為必須每天早起趕沙丁魚公車,讓我的疲憊加倍。而每當想起老同學以前無聊的對話、行徑,一起在私底下批評老師,曾經那麼同仇敵愾的要與某班為敵的種種昔日情境,嘴角就會不自覺的綻出一朵笑容。一直在想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後來我歸納出一個可的結果:由於在班上失去了主宰的大權,所以對班級事務、活動興趣缺缺,在校內不再戴著光環,所以對學校產生排斥。有時難免自嘲地想著,原來我也只不過是個虛榮的人,貪圖司令台下的掌聲及師長的讚美罷了。唉,現實竟是那麼令人難堪!
習慣真是可怕的東西。讓我習慣了湖中,又不習慣北一,把思想搞得一團亂,看來是以前「習慣說」沒讀透,忘了前輩劉蓉教誨過的「習之中人甚矣哉」啊!
這不是在埋怨,只是在警惕自已要學習,學著把湖中當成最好的回憶,學著去適應北一生活,學著在湖中和北一之間找到平衡點,學著……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