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第二冊目錄 |
│下一課│上一課│ |
第二冊第十課 愛蓮說 |
編寫:郭玉燕老師 |
|
01
壹、作者簡介:
周敦頤北宋時代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後來遷居廬山蓮花峰,屋前有一條溪,因懷念故里,就取同名叫濂溪,學者稱他「濂溪先生」。他出生於書香世宦之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十五歲隨母入京,在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督促下,刻苦攻讀經史,二十歲時,已是「行誼早聞於時」。他為官廉正,擔任分寧縣主簿時,有一久懸不決的冤獄,經他一次審訊,便立即分辨。任南安司理參軍時,為平反一冤獄,和上官力爭說:「這樣官還做得的嗎?殺人媚人,我辦不到。」上官終被感悟。後來到端州任職,嚴禁貪取端硯,與民爭利,於是止息了貪風。臨終之前,檢視其身邊所留下的,只有一破箱子,裡面錢不滿一百。所以,詩人黃山谷形容他的性格:「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
02
貳、課文分析與結構:
03
參、【理學】簡釋:
由於東漢以來,學者治經專重訓詁、考據,希望有補秦火焚書後之殘篇斷簡。至宋代,學者已厭煩鑽研此道,宋儒解釋儒家經典,著重在闡揚義理,故有「理學」之稱。因又兼談性命,故亦稱「性理學」,也稱「宋學」,以別於漢學。 |
04
肆、認識蓮:
蓮、荷本指的是同一種植物。蓮花原產於印度、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澳洲北部等地。台南縣白河鎮種蓮的面積很大。它是宿根性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屬於睡蓮科。古時候,人們叫它「芙葉」,它的花叫「芙蓉」,花苞為「菡萏」,葉子為「荷」,花托為「蓮蓬」。所以,蓮荷都只是芙蕖的一部份。現代人習慣叫整株植物為蓮花或荷花。又因為花在夏天盛開,而秋季花殘,種子蓮子卻成熟了,所以,又有「夏荷」、「秋蓮」的名稱。我國人喜愛蓮花,文人雅士吟詠它,藝術家描繪它。古有畫荷名家徐渭、石濤等,近代有齊白石、張大千等。在佛教裡,蓮更有神聖的意義,佛經裡以它代表理想、完美的人格,許多佛陀菩薩都是坐在蓮花座上或腳踩蓮花。其他民族像埃及以蓮花為國花,印度有「蓮之女神」,象徵生命的創造、力量和神聖。 |
05
伍、文學中的蓮:
一、漢樂府(江南可採蓮) |
|
二、王昌齡(採蓮曲) |
|
三、白居易(京兆府新栽蓮) |
|
四、楊萬里(蓮花) |
|
五、蓉子(一朵青蓮) |
|
06
陸、陶淵明愛菊:
陶淵明特別愛菊花,他的詩中提到菊的很多。如(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飲酒)之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又(九日閑居)詩序云:「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即餐菊),寄懷於言。」,其詩有云:「酒能袪百慮,菊解制頹齡。」;(和郭主簿)之二:「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本傳中也說他「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
【延伸閱讀】 |
07
柒、世人盛愛牡丹:
牡丹花非常艷麗,給人雍容華貴的感覺,世人視為「富貴」的象徵。古人寫牡丹的作品很多。如(群芳譜)曰:「唐宋時,洛陽之花為天下冠,故牡丹竟名洛陽花。」;白居易(買花)詩:「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又新樂府(牡丹芳):「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唐劉禹錫(賞牡丹):「庭中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皮日休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裴潾(長安牡丹)詩:「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新開紫 牡丹。」;宋歐陽修除作詩歌詠牡丹之外,又作(牡丹序)云:「花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謂天下真花獨牡丹耳。」 |
08
捌、文人筆下的花:
一、張潮(幽夢影) |
|
二、林語堂(節選自論花) |
|
09
玖、填入適當詞語:(「花花世界」走一回,大家來「拈花」惹草)
1.( )一現 |
2.舌燦( ) |
3.人面( ) |
4.( )出牆 |
5.並蒂( ) |
6.出水( ) |
7.( )水月 |
8.( )獻佛 |
9.錦上( ) |
10.( )接木 |
11.( )亂墜 |
12.明日( ) |
13.( )招展 |
14.( )雪月 |
15.妙筆( ) |
16.( )微笑 |
17.( )酒地 |
18.柳暗( ) |
19.火樹( ) |
20.走馬( ) |
21.閉月( ) |
10
拾、參考資料:
國文教師手冊(國立編譯館) 新國中國文動動腦(萬卷樓) 中國學術思想大綱(學生書店) 國學概論(國立編譯館)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現代詩導讀(故鄉出版社) 幽夢影(漢風出版社) 台中市西苑高中89級國文學習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