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回國文園地首頁│第一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第二冊目錄

下一課上一課

第二冊第六課 背影

編寫:莊瑞珠老師


 

壹、關於朱自清

伍、作法分析

 

 

貳、背影的寫作背景

陸、藍袍與黑掛

 

 

參、結構與內容

柒、語言藝術

 

 

肆、修辭文法

捌、文章選讀

 


01
壹、關於朱自清

貢獻

朱自清是中國著名的詩人和傑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個用白話寫詩的人,但是他的創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響很大。

身世

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至逝世經歷了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朱自清是在小資產階級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因此他背著沈重的階級包袱,開始人生的旅程。

朱自清祖籍浙江紹興,他的祖父和父親一直在江浙一帶做小官,家道小康,後來就每下愈況。朱自清自幼在私塾受傳統的封建教育,後來在楊州上中學,一九一六年考上北大預科,進哲學系畢業後在浙江一帶中學教書,一九二五年至清華大學中文系執教至去世。

創作風格

朱自清的創作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一九二五年以前是詩,以後是散文,抗戰勝利後是雜文。朱自清的詩流落出消沈悲哀的情緒,反應了五四運動徬徨悵惘的心情,但是朱自清不如此,他用詩歌積極表現人生, 抒發時代心聲,在藝術上也刻意創新,反對出超主張精粹的藝術品,他的詩歌格式豐富,是表達哲理思索所的散文詩,是成就卓然的年輕詩人。

散文是創作總體中最主要的部份,有抒情、敘事、遊記、特寫、隨筆,也有對社會片段的描寫,對人生無情的揭露,總之寫實是他創作的法則,也就是對事物客觀觀察深入的體味。

朱自清從事雜文創作絕非偶然,是抗戰勝利後嚴酷現實對他教育的結果,使他向魯迅學習,選擇雜文為武器,向黑暗挑戰,此時他的創作視野最為開闊,因此雜文是他創作道路上的里程碑。朱自清一生是嚮往光明、追求進步的一生,他勇於破舊創新,為我國開啟文學的道路。

資料來源:http://www.ccym.edu.hk/chinese1/web-material/3A-book-reports/3A29.html

 

02
貳、背影的寫作背景

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多字的「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扛鼎之作。於民國十六年十月間寫成,是描述親情的經典之作。

文中所寫,是朱自清二十歲,民國六年冬天的事。父親一生中最好的差事(徐州榷運局長)丟了,祖母去世,朱自清從北平到徐州,和父親一起回楊州奔喪。父親點當家具,變賣田地,還了虧空,辦完喪事,去南京謀事;朱自清則回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父子從揚州同行至蒲口車站分別的情形。

 

03
參、結構與內容

全文分七段,脈絡清楚:

第一段(現在)
開門見山指出最不能忘的是父親的背影,提供全文線索。

第二段(過去)
回憶那年冬天,於徐州見著失業的父親,同行奔喪。

第三段(過去)
喪事辦完,父子同去南京。

第四段(過去)
記父親的不放心,與親自送過江。

第五段(過去)
記父親的仔細叮嚀。

第六段(過去)
記父親過月台買橘子,父親的背影鏡頭出現。

第七段(現在)
寫接到父親來信,勾起十年前在蒲口車站,看見父親背影的回憶。

全文重心在第六段,其餘各段皆是輔助。文中共提四次(背影),第一次在首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於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在第六段,是父親費力去買橘子的背影;第三次仍在第六段,是父親安頓好兒子後,離去時的背影;第四次在末段:「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背影出現以第六段最頻繁,是全文最精彩處。朱自清把鏡頭對準父親買橘子那部分,不厭其煩地刻畫,細微動作的描繪,讓人感受到偉大的父愛。

「背影」,的成功是在他短小的篇幅中,以真實的筆觸寫出了複雜的心理。用字技巧雖略有瑕疵,(全文共用了二十八個『了』字,詞尾多選得鬆散)但「背影」是「白話文學」萌芽期的作品,今天,有多少文章能如此感人呢?

 

04
肆、修辭文法

1、倒反修辭:
  •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份。」其實是說自己愚笨過份。

  • 「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其實是說真是太愚笨了。

2、映襯修辭:
  • 文中以父親給他的「紫毛大衣」和父親穿的「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形成對比。

  • 「紫毛大衣」亦和父親買回的橘子,顏色上相對比;情感象徵上則相互陪襯。

3、象徵修辭:
  • 「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以「背影」象徵父愛。

  • 以「紫毛」大衣、「朱紅」橘子象徵父愛的溫暖。

  • 以「黑布」小帽、「黑布」大馬掛、「深青布」等象徵父親當時的慘淡愁苦與樸實的個性。

4、感嘆修辭:
  •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05
伍、作法分析

  1. 文體是「抒情文」,屬記敘式抒情文。採第一人稱,以兒子的立場表達對父愛的領受。

  2. 採用寫實筆法,透過往事的回憶,以表現出父愛,採「現在、過去、現在」的倒序手法。

  3. 本文第一段與第六段皆寫現在,中間四段寫過去,這樣的結構造成鏡框式的效果,將回憶中的「背影」鑲嵌其中間。這種安排給全文以立體的感覺。

  4. 背影在作者心中已超出一次特殊經驗,成為父親慈愛的象徵,是不可磨滅的永恆意義。

 

06
陸、藍袍與黑掛

朱自清的父親──小坡公在文中讓作者不能忘懷的「黑布馬褂、青布棉袍」,即是民國十八年制訂的「藍袍、黑褂」禮服。

袍藍褂黑一方面是順應民情,一方面則具有歷史文化淵源。早在西周初年,即以「玄衣」最尊,秦漢魏晉及明代,也都用玄色作為最高禮服──冕服的專色,其間唐代改用青色,宋朝、元朝襲之。

無論是玄色或青色,都有「法天」、「象天」的涵意,清代皇帝後來祭天,祈年,求雨,龍袍都用藍,其用意是一樣的。

 

07
柒、語言藝術

國人忌諱說「死」,往往以其他辭語代替之。

例如:
駕崩、晏駕、薨(帝王用),駕返瑤池(女),駕鶴西歸,魂歸太虛,一命嗚呼,逝世,撒手人寰,去世,捐館,嗚呼,大去,昇天,歸陰,翹辮子……等等。

 

08
捌、文章選讀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戶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裡過去;喫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隻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著,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祇有徘徊罷了。祇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賸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回第二冊目錄│下一課上一課
第一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集思廣益

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回「後甲國中國文園地」首頁 site statistic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