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107會考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7會考】  ▽ 回上一頁 
28•作品鑑賞•寫作手法
107會考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初猶騎行石齒間,旁皆大松,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臥者如虯。松下草間有泉,沮洳伏見,墮石井,鏘然而鳴。松間藤數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鳥,黑如鴝鵒,赤冠長喙,俯而啄,磔然有聲。」
關於這段文字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注釋】沮洳伏見:指泉水涓涓滲流在松下草間。沮洳,音ㄐㄩˋ ㄖㄨˋ

(A)文中寫松最為詳盡,有聲有色有形有狀
(B)以譬喻的手法描繪山間林木泉石與鳥鳴
(C)由小景寫至大景,層層推進,井然有序
(D)藉鏘然泉聲、磔然鳥聲反襯山林的幽靜

【解析】(D)

【南】(A)並無寫松之聲與色 (B)並未以譬喻手法寫泉石與鳥鳴 (C)由大景如大松,寫至小景如泉、石井、鳥等。
【題幹語譯】離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裡走山就越深了,盡是野草樹木、泉水岩石,環境越來越幽靜。開始時還騎馬行進在亂石縱橫的路上。旁邊都是大松樹,松幹彎曲的像車蓋,筆直的像垂筒形的旌旗,挺立的像人,平臥的像有角的小龍。松樹下的草叢間有泉水,在低窪潮溼的地方時隱時現;泉水落入石井中,發出鏘然的鳴聲。松樹之間有藤長數十尺,彎彎曲曲像一條大蛇。樹上有鳥,黑色羽毛很像八哥,紅頂長嘴,俯而啄食,發出清脆的聲響。

【翰】(A)寫松沒有描繪其「聲」。(B)未用譬喻手法描繪鳥鳴。(C)非由小景寫至大景。
出處:宋 晁補之〈新城遊北山記〉
語譯:離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處,越往深山走去,草木泉石越是幽靜。剛開始騎著馬在亂石縱橫的路上,路旁都是大松樹,有些彎曲的像車蓋,有些筆直的像大旗,有些挺立的像人,有些橫臥的像龍。松樹下的草叢間有泉水涓涓流過,流入石井中發出鏘然的聲響。松樹間有數十尺長的藤蔓,彎曲纏繞像一條巨蠶。樹上有鳥,羽毛黑得像鴝鵒(ㄑㄩˊㄩˋ),冠為紅色、鳥喙尖長,低頭啄食時發出清脆的聲響。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7會考】  ▽ 回上一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