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訪 客
回 首 頁
歷屆試題
 單次考題
題型分類
試題疑義
簡單說明

站內輔助工具
字音查詢
成語速解

建議回饋請至
訪客留言板

資料來源:
國中教育會考
 
 
 
107會考
上一頁  下一頁 4 頁│ 40 筆/目前在第 3

  題號:21
「藏書室是一處有著許多迷睡靈魂的神奇陳列室,當我們呼叫他們,這些靈魂就甦醒過來。」這句話的意旨,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許多作家在藏書室找到心靈的歸屬
(B)好的作品可以喚醒讀者迷睡的靈魂
(C)讀者可透過閱讀與作者的心靈相通
(D)迷失在書海的讀者需要適當的指引

看答案)↗

  題號:22
「今之士俗,無不好詩,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為容。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眾睹終淪平鈍。」作者寫作這段文字的用意,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注釋】警策:作品中精彩扼要足以驚動讀者的部分
(A)歌頌詩風鼎盛,雅俗共賞
(B)憂心以詩取士,難得真才
(C)慨嘆詩風雖盛,但少有佳作
(D)讚嘆各類詩體兼備,蔚為大觀

看答案)↗

  題號:23
「脫離傳統,藝術就像沒有牧羊人的羊群;缺乏創新,藝術不過是具行屍走肉。」下列何者最能體現這句話的精神?
(A)技法自出機杼的新銳畫家
(B)模仿當紅偶像的素人團體
(C)融古典於現代的陶藝創作
(D)遵循古法維護的古老建築

看答案)↗

  題號:24
王與中期爭論,不勝。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或為中期王曰:『悍人也,中期!適遇明君故也。向者遇,必殺之矣。』王因不罪。」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中期說服秦王不加罪於他
(B)秦王因中期與人爭論不勝而大怒
(C)中期徐行而去,表現其謙和的應對態度
(D)秦王不怪罪中期的原因是不願被比做桀、紂

看答案)↗

  題號:25
下列文句「 」中的字,何者意義前後相同?
(A)「發」於畎畝之中/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B)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明山秀水,令人讚不「絕」口
(C)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大軍之至,所「向」披靡
(D)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欲「將」此意與君論,復道秦關尚千里

看答案)↗

  題號:26
「證照是除了學經歷以外,最能量化專業能力的職場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如:良好態度、人際關係等,雖更能左右一個人的工作表現,但卻也較難當作客觀的評估工具,尤其是面對新鮮人求職時。據調查,六成四的企業會給擁有職務相關證照者優先面試的機會。」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這段文字的內容?(瑕疵題)
(A)不是所有企業都會優先面試擁有職務相關證照的人
(B)由職務相關證照可判斷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是否良好
(C)面對新鮮人求職時,證照較難當作客觀的評估工具
(D)證照是最能將求職者專業能力量化的職場有形資產

看答案)↗

  題號:27
下列選項「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之後,何者兩兩相同?
(A)功虧一「ㄎㄨㄟˋ」/衣食無「ㄎㄨㄟˋ」
(B)衣「ㄍㄨㄢ」禽獸/羽扇「ㄍㄨㄢ」巾
(C)運「ㄔㄡˊ」帷幄/拔得頭「ㄔㄡˊ」
(D)「ㄩㄥ」容華貴/「ㄩㄥ」人自擾

看答案)↗

  題號:28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漸深,草木泉石漸幽。初猶騎行石齒間,旁皆大松,曲者如蓋,直者如幢,立者如人,臥者如虯。松下草間有泉,沮洳伏見,墮石井,鏘然而鳴。松間藤數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鳥,黑如鴝鵒,赤冠長喙,俯而啄,磔然有聲。」
關於這段文字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注釋】沮洳伏見:指泉水涓涓滲流在松下草間。沮洳,音ㄐㄩˋ ㄖㄨˋ

(A)文中寫松最為詳盡,有聲有色有形有狀
(B)以譬喻的手法描繪山間林木泉石與鳥鳴
(C)由小景寫至大景,層層推進,井然有序
(D)藉鏘然泉聲、磔然鳥聲反襯山林的幽靜

看答案)↗

  題號:29
「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為張三影?』客不曉,公曰:『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捲花影;柳徑無人,墜輕絮無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子野詞作風格以婉約、柔美為主
(B)寫作用字,子野有其特殊的喜好
(C)子野自認平生佳作無多,僅此三則
(D)世人稱許之處,子野未必全盤同意

看答案)↗

  題號:30
  「一人疾焉而醫者十,並使之歟?」曰:「使其尤良者一人焉爾。」「烏知其尤良而使之?」曰:「眾人之所謂尤良者,而隱之以吾心,其可也。夫材不相逮,不相為謀,又相忌也。人之愚不能者常多,而智能者常少,醫者十,愚不能者烏知其不九邪?並使之,一日而病且亡,誰者任其咎邪?」  【注釋】隱:詳細考量 任:擔當、承受


作者在這段文字中雖論使醫治病,但用意卻在談用人治國之理。據此,作者主張在上位者應該如何?
(A)眾口交譽之人,直接任用  (B)善於汰劣擢優,委賢重任
(C)務求廣納眾議,興利除弊  (D)使愚智不相忌,同心為國

看答案)↗

上一頁  下一頁 4 頁│ 40 筆/目前在第 3
107會考

「歷屆試題」列表歷屆試題疑義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