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107會考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7會考】  ▽ 回上一頁 
22•文義推求•探索寓意
107會考
「今之士俗,無不好詩,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為容。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眾睹終淪平鈍。」作者寫作這段文字的用意,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注釋】警策:作品中精彩扼要足以驚動讀者的部分
(A)歌頌詩風鼎盛,雅俗共賞
(B)憂心以詩取士,難得真才
(C)慨嘆詩風雖盛,但少有佳作
(D)讚嘆各類詩體兼備,蔚為大觀

【解析】(C)

【南】由「庸音雜體,人各為容」、「終淪平鈍」等詞,可知選(C)。題幹文字出自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
【題幹語譯】現在的士子俗人,沒有不喜愛作詩的。初識文學的人,就拚命做起詩來,並且一定心甘情願的為寫詩奔忙。因此即便是平庸或雜亂體裁的詩作,卻人人自認為容貌可人。以至於使富家子弟,以作詩文采不如他人為恥辱,夜以繼日地點綴文辭,吟哦詞句,獨自觀賞,自認為精妙絕倫,眾人觀看,終究淪落為駑鈍平常。

【翰】從文中「今之士俗,無不好詩」可知當時詩風盛行,而末句「眾睹終淪平鈍」可知大多作品皆非佳作。
出處:鍾嶸《詩品.序》
語譯:現在的士子俗人,沒有不喜好寫詩的,才學了些文字,就全心地專注於創作中。於是每個人使用一般的音律、雜亂的文體,來寫出各自的作品。這樣的情況使得富家子弟以文采比不上他人作為可恥之事,於是日夜不停地吟詩寫作,認為自己的作品精彩絕倫,但在眾人看來卻是極為平庸之作。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7會考】  ▽ 回上一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