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103會考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3會考】  ▽ 回上一頁 
45、46•文義推求•檢核論點/提煉主旨
103會考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45∼46題:
  貞觀初,太宗謂蕭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近得良弓十數,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猶不得其理。況朕有天下之日淺,得為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猶失之,而況於天下乎?」
  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改寫自吳兢《貞觀政要》  【注】1.為「理」之意:治理/2.內省:宮中

45.根據太宗對蕭瑀所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太宗在年少時即能體悟弓矢的妙理   (B)太宗悟得弓矢之理,故能平定天下
(C)太宗稱許的良弓並未得到弓工的認同  (D)太宗嫻熟治國之道,更勝於運用弓矢

46.根據本文末段,太宗在領悟弓矢之理後,所表現的作為是下列何者?
(A)虛心請益,察納雅言  (B)賞善罰惡,立法公正
(C)親入民間,體察民情  (D)以德教化,導正民心

【解析】45.(C)/46.(A)

【45.】(C)文義推求:檢核論點
【南】(A)太宗至今才由弓工口中了解到弓矢的妙理 (B)(D)太宗認為自小熟悉的弓矢尚未能領悟,更何況是治理國家的要領呢?因此便更悉心垂詢政事。
【語譯】貞觀初年,唐太宗對大臣蕭瑀說:「朕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張弓射箭,自以為懂得如何識別弓箭的好壞。近來得到十幾把上好的弓箭,就把它們拿給做弓箭的師傅看,弓箭師傅說:『這些都不是品質好的弓箭。』朕詢問其中的原因,弓箭師傅說:『木頭的中心不端正,那麼它的脈理也就歪斜;這樣的弓雖然剛勁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卻不直,所以不是上好的弓。』從這件事中朕領悟出很多道理。朕通過戰爭取得天下,所用過的弓箭非常多,而我尚且不懂得識別弓箭的要領。更何況朕得到天下的時間還很短,對於治理國家的道理,肯定不比我對弓箭的知識掌握得多。然而,我對弓箭的了解尚有失偏頗,更何況是治理國家的要領呢?」
  從此以後,唐太宗定期召見五品以上的京官,和中書內省的官員。每次召見,唐太宗都要賜給他們座位並與他們悉心交談,仔細詢問宮廷外面的事,以便對老百姓的疾苦和政教得失有全面且詳細的了解。

【翰】(A)太宗在年少時自以為能體悟弓矢的妙理,但其實不然。(B)太宗藉著弓矢平定天下,那時卻尚未悟得弓矢之理。(D)太宗運用弓矢的技巧,相較於治國之道更為嫻熟。


【46.】(A)文義推求:提煉主旨
【南】領悟之後召見京官和中書內省官員悉心垂詢,以便了解百姓疾苦。故選(A)。
【翰】(A)由文末太宗下詔詢問京官的舉動,可知其虛心請益、察納雅言。
【語譯】貞觀初年,唐太宗對大臣蕭瑀說:「我從小就喜歡彎弓射箭,自以為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奧妙。最近得到十多張好弓,拿去給製弓的工匠看,他卻說:「這些都不是用好材料製成的弓。」我問這是什麼緣故,工匠說:「製弓的木材若樹心不正,那麼它的紋理一定也是歪斜的。這樣的材料製成的弓雖然剛勁有力,但射出的箭卻不直,所以不是好弓。」我才領悟到其中的道理。我用弓箭平定天下,所用的弓箭夠多了,卻還沒完全弄通其中的道理。何況我治理天下的日子還很短,對於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肯定還不及對弓箭的了解。對弓箭的認識尚且有不足之處,更何況是治國的道理呢? 從此便詔令京都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必須輪流在宮中值夜班。每回太宗召見他們,都讓他們坐下,仔細詢問外邊各種事情,務必了解朝廷的施政對於百姓的利害影響,以及推行政教的得失。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3會考】  ▽ 回上一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