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號:31
「士之處世,見紛華盛麗,當如老人之度節慶。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壯盛,晝夜出遊,若恐不暇,燈收花暮,輒悵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則不然,未嘗置欣戚於胸中也。」這段文句的主旨,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應學習老人不輕易顯露好惡的處世態度 (B)少年老年的人生滋味,都應該細細體會 (C)慶祝節日宜尚簡樸,不應追求紛華盛麗 (D)對於名利繁華,宜淡然處之,無須掛懷
(看答案)↗
|
題號:32
「有人說:『壞書如損友,危害甚大』,但更多的情況是好人讀壞書仍是好人,壞人讀好書仍是壞人。」下列何者最符合這句話所呈現的觀點? (瑕疵題) (A)讀書應慎選書籍,以免受到不良影響 (B)書籍的好壞,對於人品的影響實則有限 (C)讀書方法掌握得宜,好人也可從壞書讀出滋味 (D)盡信書不如無書,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看答案)↗
|
題號:33
某文人因罪被貶後,寫道:「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則自喜漸不為人識。」根據這段文字,下列對於此文人境況的描述,何者正確? 【注】草屨:草鞋(瑕疵題) (A)因罪人身分為人所不齒,屢受責罵 (B)擺脫聲名之累,心情趨向適意豁達 (C)獲罪之後,心情憂懼,經常閉門不出 (D)對仕途絕望,決意漁樵於江湖,隱逸終老
(看答案)↗
|
題號:34
「李師古跋扈,憚杜黃裳為相,未敢失禮,乃寄錢物百萬,並氈車一乘。使者未敢進,乃於宅門伺候。有肩輿自宅出,從婢二人,青衣襤褸。問:『何人?』曰:『相公夫人。』 使者遽歸以告,師古乃止。」根據本文,「師古乃止」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注】肩輿:轎子 (A)由杜夫人行事知杜府儉樸,不宜致贈厚禮 (B)使者見杜相威儀可畏,不敢貿然呈上禮物 (C)杜夫人治家有方,遣女婢婉拒李師古之禮 (D)得知杜相府當時僅有女眷,不敢隨意過訪
(看答案)↗
|
題號:35
「書畫合一,將繪畫的手法運用於書法並取得成功的先例是清代鄭板橋。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所謂怪,關鍵是怪在他『畫字』。今天看來實在一般,少見多怪也。鄭氏的書法比他的畫好,因為他的畫沒有明顯的突破,如果他的『蘭竹』不題字,就很難看出是誰畫的。他的個性體現於書法。簡要地說,鄭板橋是把畫蘭竹的筆法用在書法上,看他書作中的很多筆法就似竹葉、似蘭葉、似蘭花,某些細線又似竹桿、竹枝。此外,字體結合了篆、隸、行書也是一特點。」根據這段文字,下列對於鄭板橋的書畫評論,何者正確? (A)所書字體揉合了畫技,有傑出表現 (B)所繪蘭竹作品自成一家,風格獨具 (C)繪畫結合篆、楷、行書,獨樹一幟 (D)畫技源於書法筆法,故較書法出色
(看答案)↗
|
題號:36、37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6∼37題: □□,我也渴望自廚房出走。那時下班衝回家總是心急,在廚房裡更是分秒必爭,每個動作都要快快快,洗菜像要溺死毒素菜蟲般凶狠,切菜如斬亂草,然後唰一聲下鍋,鐵鏟鏘鏘鏘與鐵鍋短兵相接,聲如馬蹄狂奔,抽油煙機轟轟然戰車般輾過粗礫的心情,快火熱炒三兩回合便熄火起鍋。□□我厭倦了把廚房當沙場的日子,放慢腳步之後才開始喜歡廚房,喜歡自己的切菜聲,左手指頭也不再帶刀傷。菜刀俐落滑過蔬菜瓜果總帶著痛快又涼快的感覺,鐵鍋油滋滋歡炒著,電鍋啵啵送出陣陣米飯香。與小女低低切切的私語,就像蔥頭蒜苗,隱身在一道道菜肴裡。□□,我在這一方天地裡是純粹而平靜的。 鄭麗卿〈廚房的聲音〉
36.根據本文脈絡,□□處依序應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A)曾經/此外/此時 (B)即使/此外/所以 (C)曾經/直到/此時 (D)即使/直到/所以
37.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用沙場與平靜天地來象徵親子關係由衝突轉為和諧 (B)運用生動的比喻手法,描述下班後作菜的匆促忙亂 (C)透過廚房中各種聲音的描摹,來凸顯作者的刀工技法 (D)藉廚藝由不佳到熟練的對比,帶出作者下廚的成就感
(看答案)↗
|
題號:38、39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38∼39題: 由於女人比男人長命,臺灣尚無任何一縣市步入男人高齡縣,但已有嘉義、雲林、澎湖、南投、苗栗、臺東六縣成為女人高齡縣。 根據衛生署調查, 100年5月時,全臺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10.75%,6年後老年人口比率將達14%,進入「高齡社會」,8年後則是「超高齡社會」,每 5人就有l人是老人。國民健康局表示,法國歷經115年,老年人口才由7%上升至14%,瑞典花了85年,美國預估73年,臺灣大約只花24年。 嘉義、雲林、澎湖三縣65歲以上老人比率已超過14 %,即聯合國定義的「高齡社會」。高齡縣或超高齡區幾乎都是鄉村地區,年輕人多外移到工作機會多、學校多的都市地區。 至於臺灣最年輕縣市,依序為桃園縣、新北市、臺中市、新竹市及連江縣,老人比率都低於10%。值得一提的是,新北市雖在年輕縣市之列,卻有平溪、雙溪及坪林三個超高齡區。 很明顯地,前四縣市皆為都會區或工業區,年輕人在此「立業」,也在此「成家」。至於連江縣也名列年輕縣市,經分析,恐怕是因人口少,只有一萬人左右,多一位年輕人就可能影響統計數據,國健局調查也發現,當地因觀光發展,似有年輕人回流歸鄉的趨勢。 改寫自《聯合報》100.07.12〈老化海嘯襲臺〉
38.假設某縣市已達「超高齡社會」的標準,該縣市總人口100萬人,則該縣市老年人口數最可能是幾人? (A)7萬人 (B)10萬7千5百人 (C)14萬人 (D)20萬人
39.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人口老化速度有逐年減緩的趨勢 (B)高齡縣多集中在臺灣北部與離島地區 (C)增加在地就業機會,可減緩當地老化趨勢 (D)臺灣在100年時正式成為高齡社會的國家
(看答案)↗
|
題號:40、41、42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40∼42題: 把一桶桶的醃魚打翻了胡鬧, 又在男人的禮帽做巢。 甚至連女人七嘴八舌的說笑, 也不得不為牠們時高時低的尖聲怪叫, 勢減聲銷。 布朗寧(英國詩人)
為何我要把動物不太光采的一面先搬出來說呢?因為一個人如果對牠們討厭的地方都能忍受,那他對牠們的喜愛也就不容置疑了。 我不知該怎樣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太太。你想誰會讓家鼠滿屋子亂跑,把床單一點一點地咬下來做窩?我們晾在院子裡的衣服常常會被鸚鵡啄掉扣子像這樣的事,誰的太太受得了?還有,我們養的鳥每次吃飽了漿果,就會把所有的家具窗簾都染上小小的藍點子,怎樣也洗不掉。碰到這種事,一般人的太太會怎樣說?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對動物太縱容了,認為這些麻煩事並非不可避免,那就錯了。雖然你可以把動物關入籠子裡,放在客廳當擺設,但若想真正了解智力高、精力足的生物,唯一的方法就是讓牠自由活動。那些終日關在籠子裡的猴子和鸚鵡,是多麼的悲哀和遲鈍;可是同樣的動物,在完全自由的環境裡,卻是難以置信的機警和生動。 把高等動物養在不受拘束的自由環境裡是我的專長,我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是基於科學方法的理由,我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就是針對自由自在、不關在籠子裡的家養動物。 不幸的是,我太太在管教雁鵝上所花的心血,大半都被我的父親毀掉。這位老先生特別喜歡雁鵝,每天都要請牠們到書房邊的走廊上吃茶,無論怎麼勸說都沒用,一定要等腳上踩滿了鵝糞,才會悟到牠們做的好事。 一天傍晚,我忽然發現花園裡的雁鵝都失蹤了。我立刻趕到父親的書房,在那塊漂亮的地氈上站著的,可不就是那些雁鵝?牠們緊緊地圍著父親,而他一邊喝茶,一邊拿麵包餵鵝!這種雁鵝在陌生的環境裡都會緊張,只要一緊張,消化作用就不正常。從那天下午的茶會至今已過了十一年,那張地氈上的斑斑點點也從暗綠色漸漸變為淡黃色。 所以,我們養的動物不但享有完全的自由,同時對我們的屋子也相當熟悉。牠們看見我從來不逃開,反而會向我走近。別的人家你也許會聽到:「快!鳥從籠子裡逃出來了,快把窗子關上!」我們家裡叫的卻是:「快!快關窗子,那隻鸚鵡(烏鴉、猴子……等等)要進來了!」 最荒唐的是,我太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發明了一種「顛倒用籠法」。那時我們養了好些大而危險的動物:渡鴉、孟高芝狐猴,還有戴帽猿。如果讓孩子單獨和牠們在一起太不安全了,所以我太太在花園裡做了個大籠子,然後把我們的孩子關了進去! 改寫自勞倫茲〈動物的麻煩〉
40.本文在起首引用布朗寧的詩,其作用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A)與文章內容的敘述互為印證 (B)藉用此詩的內涵來引起下文 (C)引用他人的作品以增加文章的趣味 (D)為作者飼養動物的方法提出理論基礎
41.作者願意包容動物所引起的麻煩,並不是基於下列哪一個原因? (A)自己對動物的喜愛 (B)不忍動物受到拘束 (C)從事研究工作的需要 (D)對復育動物的責任感
42.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作者全家對於如何管教雁鵝,有相同的看法 (B)作者的妻子為了讓動物享有自由,而限制小孩的行動 (C)作者為避免飼養動物的麻煩,所以給予動物完全的自由 (D)作者描述動物所闖的禍,是要警惕讀者飼養動物前應慎思
(看答案)↗
|
題號:43、44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43∼44題: 小小的客家山村,我們走過紫蘇茂生的小徑,站在高大的桐樹下。山路上落滿白花,每一塊石頭都因花罩而極其溫柔。而陽光那麼好,人走到林子深處,不免嘆息氣短,對著這驚心動魄的手筆感到無能為力,強大的美有時令人虛脫。 忽然有個農婦行來,問道:「你們來找人?」 「我們來看花。」 使我們為之絕倒發痴的花,婦人竟可以擔水夷然走過,說: 「花,哪裡有花?」 但風過處花落如雨,似乎也並不反對她的說法。忽然,我懂了,這是她的家,這前山後山的桐樹是他們的農作物、是大型的莊稼。而農人對他們作物的花,一向是視而不見的。 不為花而目醉神迷、驚愕嘆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對那大聲地問我「花,哪裡有花?」的山村婦人而言,花是樹的一部分,樹是山林地的一部分,山林地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渾然大化的一部分。她與花可以像山與雲,相親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開的時候,我總想起那婦人,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婦人,並且暗暗嫉妒。 改寫自張曉風〈花朝手記〉 【注】1.夷然:淡然、平常貌/2.大化:大自然
43.「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誰非過客?花是主人 (B)盛衰有時,自然之理 (C)花落如雨,皆為文章 (D)生活之美,自然而然
44.關於本文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順著時序描寫桐花的開落,寄託時光易逝之慨 (B)以敏銳的視覺捕捉農家工作的情形,充滿恬淡自然的田園生活之樂 (C)藉由作者與婦人的對話,呈現兩人各與周遭環境是否融為一體之別 (D)籍由描摹桐花與婦人之美,兩相映照,因此引出作者暗暗嫉妒之情
(看答案)↗
|
題號:45、46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45∼46題: 貞觀初,太宗謂蕭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近得良弓十數,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則脈理皆邪;弓雖剛勁,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猶不得其理。況朕有天下之日淺,得為理之意固未及於弓,弓猶失之,而況於天下乎?」 自是詔京官五品以上,更宿內省。每召見,皆賜坐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 改寫自吳兢《貞觀政要》 【注】1.為「理」之意:治理/2.內省:宮中
45.根據太宗對蕭瑀所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太宗在年少時即能體悟弓矢的妙理 (B)太宗悟得弓矢之理,故能平定天下 (C)太宗稱許的良弓並未得到弓工的認同 (D)太宗嫻熟治國之道,更勝於運用弓矢
46.根據本文末段,太宗在領悟弓矢之理後,所表現的作為是下列何者? (A)虛心請益,察納雅言 (B)賞善罰惡,立法公正 (C)親入民間,體察民情 (D)以德教化,導正民心
(看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