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敘事脈絡的節奏與變奏】詩中冒號問題 點閱:2591
張貼者:噪音 No Email
有朋友問起「詩中冒號問題」,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也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厚敦敦的軟玻璃裡,
倒映著碧澄澄的一片晴空:
一疊疊的浮雲,
一羽羽的飛鳥,
一彎彎的遠山,
都在晴空倒映中。

湖岸的,
葉葉垂楊葉葉楓:
湖面的,
葉葉扁舟葉葉蓬:
掩映著一葉葉的斜陽,
搖曳著一葉葉的西風。

【問題】詩中共有三個冒號,請問後面兩個冒號的作用為何?

劉大白先生的〈西湖秋泛〉有二,您引用的是〈西湖秋泛•其二〉。在探討「詩中冒號作用」之前,我們先將〈西湖秋泛〉其一與其二擺在一起看,可以發現,這是〈西湖秋泛〉這組詩歌的共有形式。


「冒號」這個標點符號,且借用教育部的說明,是「用於總起下文,或舉例說明上文」,這樣的解說,放到〈西湖秋泛•其一〉的四個冒號,以及〈西湖秋泛•其二〉的第一個冒號,都很容易理解,「冒號」在詩句中的作用,就是「總起下文,或說明上文」。

這樣的理解是基於「文義脈絡」,作者使用「冒號」,是以「冒號」作為上下詩句的「紐結」,讓「冒號」前後的內容,達到互補的作用。

同一位作者,在同一個主題下的組詩,對於「冒號」的使用,理當有其一致性。您所提問的,〈西湖秋泛•其二〉後兩個冒號的用法,應該也跟其他冒號一致,是以「冒號」作為上下詩句的「紐結」,讓「冒號」前後的內容,達到互補的作用。

只不過,〈西湖秋泛•其一〉已經運用了「形式整齊」的手法,從文學表現的通則來看,〈西湖秋泛•其二〉明顯改用了「形式錯綜」的呈現方式,以避免審美疲乏。

因此,從「文義脈絡的聯貫與一致」與「表現形式的規律與變化」來看〈西湖秋泛•其二〉,可以解構並重組為:


解構並重組詩句之後,可以很清楚看出,〈西湖秋泛•其二〉後兩個冒號的作用,跟整個〈西湖秋泛〉組詩的其它冒號殊無二致,都是以「冒號」作為上下詩句的「紐結」,讓「冒號」前後的內容,達到互補的作用。

除了文義脈絡的「互補」作用之外,接下來要探討「冒號」在這組詩中的「轉換」作用。

從「記號功能」看,我們熟悉「冒號」的是它的「文義紐結」功能,也就是「總起下文,或說明上文」的作用,這個作用,類似「破折號」。它還有行文的語氣功能,這個語氣功能,類似於「逗號」,會讓行文語氣做一個短暫的停頓;也類似「破折號」,會讓語氣在稍停之後,做一個轉換。

也就是說,冒號在這組〈西湖秋泛〉詩中,都起著「敘述視角轉換」與「音韻節奏轉換」的符號標記作用。

個人認為,劉大白先生在這組〈西湖秋泛〉詩中,其一與其二的所有「冒號」,都不是單純的「文義紐結」,而是作者刻意用它來進行「敘述視角的轉換」。當敘述視角轉換時,詩句的節奏也跟著轉變,所以〈西湖秋泛•其一〉在整齊中有變奏,到了〈西湖秋泛•其二〉,這個變奏的現象更加明顯,前後段的「形式錯綜」具體表現在「行數」的控制上,如果我們稱冒號之前的部分為「總」,稱冒號之後的部分為「分」,可以發現〈西湖秋泛•其二〉的前半段是「總2分4」,後半段則為「總4分2」。


然而,〈西湖秋泛•其二〉的後半段,是變形的結構,若要細說「後面兩個冒號的作用為何」,或者說「後面兩個冒號的作用有何特別之處」,除了前述文義脈絡的「互補」作用、「敘述視角轉換」與「音韻節奏轉換」的符號標記作用之外,它們還有:提示讀者注意,這裡有作者錘鍊詩句的匠心所在的作用吧!


2018/7/29,上午 01:59:56

1 篇回應 回應者:marget
謝謝老師,解說得好清楚,我完全懂了。


2018/7/29,上午 09:43:02

2 篇回應 回應者:噪音
這只能算是我的管窺之見,參考參考就好囉。


2018/7/29,下午 09:40:42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