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意義段」的界說與應用 點閱:19306
張貼者:噪音 No Email
在課堂上,如果想讓學生親自操作「文本分析」,其中一項基礎工程就是「分段」:加上段落註記。

文章先加上「段落註記」,才好進行摘要、推論、提問。加上「段落註記」可以由教師帶著學生直接進行,或者學生自行加上。

教師帶著學生做,那是教師已經將文本分析完畢,文章架構清楚,段落分明,然而學生並未能從這樣的操作中,得知「為何要這樣分段」的細節與道理。

一般都將「段落」分為兩類:「自然段」與「意義段」。

若是由學生自行加上,純粹的「自然段」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意義段」該如何指導學生自行分段呢?

「意義段」是什麼?

有一種說法是:先概括全文重點,分辨出表達的層次,將相同層級或相對獨立的「若干自然段」,合併為一個「意義段」。

另一種說法是:把表達同一個意思,或意思表達比較完整的「若干自然段」,合併為一個「意義段」。

這兩種說法,經常出現在「篇章閱讀指導」的研習分享中。不過,仔細推敲之後,大家會發現:如果我們把這樣的「意義段說法」展示給學生,不要說國小,連國中生在實際操作上都會深感迷惑而猶豫。

上述第一種說法,在實際操作上,頗有「倒果為因」的意味。它比較適合作用在「已完成初步分析的成果」,進行重新檢視與推敲。或者教師要先提供已經分析好的文章結構表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結構表來操作。

上述第二種說法則是「意義段」的定義很模糊,讓人很難有所依憑、據以操作「意義段」的析取。

假使我們在沒有文章結構分析表的支援下,直接面對一篇陌生的文章,要解讀並進行文本分析,從「分段」並「摘要」開始,會是一種好選擇。

我們先將「自然段」與「意義段」的通俗定義簡要表示如下:


如何找出「意義段」?

要處理「意義段是什麼」,其實就是處理「意義段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可以給出一個比較明確的指示,在操作的時候才能有所依憑。

意義段的「意義」,與文章的安排布局、表現層次有關。「意義」是指:在文章的意義脈絡與組織架構之下,打破「自然段」的界限,相關的文字表達了完整的「某某」的敘述。

這個「某某」,意謂著完成了「一個事件」、「一個場景」、「一組對話」、「一個申論」等敘述。


當我們實際操作的例子多了,我們也會發現:將「若干自然段」合併為一個「意義段」的說法也是需要修正的。

因為我們會發現,在有些文章中,一個「自然段」,也可以拆解成不同的「意義段」。


於是,我們可以將「自然段」與「意義段」的簡要定義進行修正:


同時給「意義」一個比較明確的界說:


以〈雅量〉課文為例:


根據前文所提出的「意義段」之「意義」的界說,來檢視不同出版社的教師用書對於〈雅量〉的意義段分析,我們可以更清楚的覺察「截取意義段的不同思維」。

我們對於意義段之「意義」的界說:
  1. 在文章的意義脈絡與組織架構之下,打破「自然段」的界限,相關的文字表達了完整的「某某」的敘述。
  2. 這個「某某」,意謂著完成了「一個事件」、「一個場景」、「一組對話」、「一個申論」等敘述。


(出版社教師用書)例一


(出版社教師用書)例二


在「例一」中,將原文的「第五個自然段」,別裁為一個「意義段」的用意就不甚清楚;而「例二」的截取方式,則有助於意義脈絡的浮現。就文本分析的需求而言,「例二」能更有效的協助我們進行後續的摘要、推論、提問等閱讀策略。

再以〈謝天〉課文為例: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著先將這四個「自然段」截取成新的「意義段」,每個人截取出來的意義段或許不同,這屬於正常狀況,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自己根據什麼來截取?」

若讓學生依照本文的界說,自行操作,會出現這樣的截取方式:


也會出現這樣的截取方式:


這兩種截取方式都有助於意義脈絡的浮現,也有各自截取的主要憑藉,在此無須分別何者較優,卻能看出不同思路對於閱讀理解的進程。

拆分「意義段」只是個解讀的過程,這樣的練習,是希望能進一步養成擷取和重整「重要概念」與「圖/表整理」的能力,例如〈謝天〉的前四段,可以組織出類似這樣的概念圖:


前面我們曾提到,一個「自然段」,也可以拆解成不同的「意義段」,而〈謝天〉剛好是個可以用作示範的例子。大家可以閱讀底下的〈謝天〉課文,推敲一下,是否感覺到什麼不妥之處?


原本的前四個自然段,可以重組成三個新的「意義段」,如果你不存在著先入為主的段落觀感,這三個新的「意義段」也呈現出很好的意義脈絡與表現層次。

拿出原本文章來比對,就更能體會「意義段」不只是組合「若干自然段」,它也可以從「自然段」分拆出來的道理。這也是過去談「意義段」一直被忽略的部分。


給「意義段」一個較為明確的界說,方便我們操作,除了上述的教學應用之外,它還能在「寫作能力」的訓練上,有所助益。讓學生分析自己的文章,或同學之間交換文章分析,慢慢的,眼界識見提升了,立意行文也會展現出較佳的層次與架構。

2019/7/14,下午 10:18:43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