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 題:琢磨內蘊光彩,未必然泯除赤子童心 | 點閱:4193 |
張貼者:噪音 | No Email |
數日前看到這則新聞,一張照片,寫著作文班的招生宣傳,引起一些關注與討論,當然,也免不了有些非議。 不過,身為專業的米蟲,我看到的是有趣的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素材。為避免直接引用照片有版權糾紛,也方便底下分析時引用字句,所以我動手打打字,該作文班的招生宣傳如下: 範例:草原【國小四年級】 ![]() 範例❶,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看草原;二是吃烤羊。 敘述的時間序很明確,先看到草原,後吃烤羊肉。 遣詞用字,從好的方面看,是童真口語,純樸自然,已經能簡單描述所見事物的情狀。 ![]() 在範例❶中,「我爸爸」應該直接寫「爸爸」即可,這是學生寫作經常出現的贅字。 雖然說童真口語,純樸自然,讓許多人讚賞,不過,我不相信有上進心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永遠停留在這種層次,是一件值得高興、感到榮耀的事情。更不相信,孩子的父母,會希望自己小四的孩子,在描述客觀現象時,只能停留在「很多隻」、「一直跑」的水準;在描述主觀感受時,只有一句「很好吃」,然後就沒了。 小四的孩子,不是那些鍵盤教育專家所想像的蒙昧無知,他們已經知道很多,很有感覺,很有想法,只是不太會運用適當的文字表達而已。 範例❷,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看草原;二是列所見;三是抒感想。 敘述的技巧變化了,從單純的「事件時間序」,變成「文義脈絡」,包含時間和空間的運用。 「看草原」在先,「抒感想」在後,而中間「列所見」的敘述,變成「由近到遠」的空間序,沒有明顯的時間序。這樣的技巧運用,本身立意佳,但是從「看草原」到「列所見」的轉換過於突然,所以會讓人讀起來覺得「刻意」、「造作」。 ![]() 從上面的分析表可以明顯看出: 看草原的敘述方式改變了,原本「很多隻」變成「三五成群」,這讓草原的遼闊感可以藉此烘托出來,所以接上引語「天蒼蒼,野茫茫」便不覺得突兀,因為空間遼闊感烘托出來了,化用適當的古詩,讓視野從草原的平面拉到整個天地之間,可以算是成功的。但是「一直跑」的動態感消失了,原本範例一的敘述中,讓人覺得簡單可愛的「顏色」與「動態」消失,到了範例二變成「強化空間遼闊」與「抒懷(我所嚮往)」,這樣的變化好不好呢? ![]() 若單從「看草原」的文字表現,範例一與範例二各有著重之處與特點,並不足以評價何者勝出更多。但是,許多大人們覺得範例一「自然」、「童趣」,覺得範例二「刻意」、「造作」的原因,主要在哪裡呢? 範例:草原【國小四年級】 ![]() 範例❷分析 ![]() 原因就在於,範例一的敘述「情意連貫」、「脈絡相承」,儘管遣詞用字簡單,但是要表達的情意、呈現的口吻,是連貫而且流暢的。 而範例二的問題,不在於「看草原」的敘述,這部分它是成功的。問題在於,從「看草原」到「列所見」之間的「不連貫」,就是前面提到的,轉換過於突然,所以會讓人讀起來覺得「刻意」、「造作」。要消除這種突兀感,就需要在「看草原」與「列所見」之間,加入適當的過場轉換的情節描述,要適度寫出其後「列所見」的「牧羊人英姿」如何入場,更要把「天地五顏六色」的景致添上對應的元素,這樣,轉場到「列所見」就不會有「刻意」、「造作」的突兀感。 從「列所見」到「抒感想」也同樣存在「不連貫」的問題。「烤羊肉、騎馬英姿、天與地之美」三個草原之行的主要見聞,直接接到「人世間的美好」,在情感上缺乏醞釀,因此也會產生「刻意」、「造作」的突兀感。 為何說這是個有趣的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素材呢?我們可以將範例一看作是「璞玉」,而範例二是切磋琢磨的過渡時期,從範例一到範例二,有了質與量的轉變,但是未竟全功,這個轉變的過程,需要適切的指導與提醒,才能讓這位學習者在認識與運用技巧的同時,覺察不足之處(欣賞與評析文本的能力),進而再「多說一些」,將見聞與體驗,更精緻且精準的表達出來,這也是新課綱國語文核心素養所訴求的: 「運用國語文表情達意,增進閱讀理解,進而提升欣賞及評析文本的能力」, 以及 「透過對文本的反思與分享,印證生活經驗,提升審美判斷力」。 這是個琢磨內蘊光彩的歷程,無須扣上「泯除赤子童心」的帽子。當一個學習者的文字表達從範例一演化到範例二,能經由指點,適時明白繼續改進之處與方針,才是這位學習者最需要的。 對家長而言,如果「我的孩子確實是我的孩子」,不是撿來隨便養的,應該會希望,孩子能得到適時的指導,蛻變而提升。 對學生而言,如果一味相信網路的評論與謾罵,認為國文老師都是腦袋灌水泥的蠢蛋,老師的指導與提醒都是「拉基」,堅持只要保持「童心」與「純真」就是真善美,將來寫個考察報告只需要率真的填上「夭壽讚」就好,那就尊重你的選擇了。 最後,我覺得,烤羊肉真的不怎麼好吃,不過,範例一這麼寫,我還是尊重啦!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