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106會考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6會考】  ▽ 回上一頁 
47、48•古典詩詞/作品鑑賞•寫作手法
106會考
請閱讀以下詩文,並回答47∼48題:

甲: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注釋】扶桑:相傳東海外有神木名為扶桑,是日出之地。亦為日本別名。
乙: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煞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47.關於這兩首詩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詩描寫時間為晚上,乙詩描寫時間是清晨
(B)甲詩送別地點在扶桑,乙詩分別地點在揚子江
(C)甲詩作者將與友人同行,乙詩作者送友人獨往
(D)甲詩友人以船為交通工具,乙詩友人亦是如此

48.關於這兩首詩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兩詩皆遲至末句才點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甲乙兩詩各自重複某些字詞,增添詩的節奏感
(C)甲詩由眼前景寫到想像景,乙詩從想像景寫到眼前景
(D)甲詩只有二、四句用韻,乙詩是一、二、四句皆用韻

【解析】47.(D)/48.(B)

【47.解析】(D)
【南】(A)乙詩描寫時間是晚上(B)甲詩扶桑是遠行人的目的地(C)甲詩作者送友人獨往,乙詩作者和友人分別都要遠行。

【翰】(A)乙詩第三句「數聲風笛離亭晚」表示時間非清晨而是入暮時分。
   (B)甲詩扶桑並非送別地點,而是友人要前往之地。
   (C)甲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並非與友人同行。
語譯1:遙遠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東邊還要往東。
    此去誰能與你一起回家鄉?唯有一船明月和滿帆清風。
語譯2:揚子江頭楊柳青青而春光明媚,柳絮紛飛讓渡江之人無限惆悵。
    向晚時於風笛聲中在驛站離別,你將要前往瀟湘我卻奔向西秦。

【康】(A)甲詩由「明月」可推知時間為晚上,乙詩由「晚」字可推知時間同為晚上 (B)甲詩送別的地點從詩中無法判斷,詩中以「扶桑」凸顯友人家鄉的遙遠;乙詩送別的地點為揚子江 (C)甲詩由「此去與師誰共到」可推知作者並未與友人同行,乙詩由「君向瀟湘我向秦」可推知兩人將各自前往不同之處 (D)甲詩由「一船明月一帆風」可推知是以船為交通工具,乙詩由「揚子江頭」、「渡江人」可推知同是以船為交通工具

【48.解析】(B)
【南】(A)甲詩第二句即點出(C)甲詩為想像景寫到眼前景,乙詩主要描寫眼前景色(D)甲詩是一、二、四句用韻。
【語譯】(甲)日本已經在遼遠不易見的大海中,而您的家鄉還在比日本更遙遠的地方。這次回日本誰與您一同前往呢?但願明月陪伴您一帆風順地回到您的家鄉!
    (乙)揚子江岸邊的楊柳春色依依,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晚風陣陣,從驛亭裡飄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到瀟水和湘水流經的城鎮(今湖南一帶),而我則要去京城長安。

【翰】(A)甲詩在第二句就已點明友人前往的地點。乙詩在末句才點明兩人分別前往的地點。
   (C)乙詩首句「揚子江頭楊柳春」是從眼前景色入筆,但沒有想像之景。
   (D)甲乙兩詩皆是一、二、四句用韻。

【康】(A)甲詩於第二句「家在扶桑東更東」便點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乙詩於末句「君向瀟湘我向秦」點出友人前行的目的地 (B)甲詩中的「在」、「東」、「一」字與乙詩中的「江」、「楊」、「向」字皆於詩中重複出現,增添詩的節奏感  (C)甲詩的前兩句為描寫友人家鄉的遙遠,並非眼前景,而末句「一船明月一帆風」為想像景,希望明月陪伴著友人,一帆風順的回到家鄉;乙詩「揚子江頭楊柳春」為眼前景,「君向瀟湘我向秦」為單純敘述,並非寫景 (D)甲詩與乙詩皆為第一、二、四句用韻
語譯甲:扶桑已遼遠而不易見,而您的家鄉還在扶桑的東邊再東邊。這次回日本,誰將與您一同前往呢?但願明月陪伴著您,一帆風順的回到家鄉。
語譯乙:揚子江的岸邊楊柳青青,隨風飄蕩的柳絮愁煞了渡江人紛亂不寧的離情別緒。晚風陣陣吹拂,在驛亭裡傳來的數聲笛音中,你將前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而我將前往京城長安。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6會考】  ▽ 回上一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