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106會考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6會考】  ▽ 回上一頁 
29•句子•分句關係
106會考
下列詩句前後兩句的關係,何者說明正確?
(A)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前句為因,後句為果
(B)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前句泉灑蕉葉的假設引發後句的雨聲
(C)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將前句的讀書與後句的尋春互作比較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前句由梅至雪,後句由雪至香,層層遞進

【解析】(C)

【南】
(A)兩句為並列關係,並無因果關係
(B)「泉灑蕉葉」一事並非假設
(D)前後兩句分別說出梅、雪的不足之處,並無使用層層遞進寫作手法。

【翰】
(A)意同「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出自宋朝 邵雍〈安樂窩中吟〉。
譯文:喝美酒正當喝到已微醺醉之際,賞花要看它含苞欲放微開的時候。
(B)「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出自宋朝 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譯文:用兩手捧取泉水去澆芭蕉葉,讓兒童誤認為是下雨聲。
(C)「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出自宋朝 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譯文:埋頭於書堆之中,彷彿沒有終止的日子,不如暫時放下書本,出門到郊外去尋訪春天。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出自宋朝 盧梅坡〈雪梅〉
譯文: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康】
(A)出自邵雍〈安樂窩中吟〉。前後句為並列關係,說明享受美好的事物應適可而止
(B)出自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前句泉灑蕉葉並非假設而是真實舉動,也因為此舉讓兒童誤認為是雨聲
(C)出自朱熹〈出山道中口占〉。將前句的埋頭讀書與後句的尋春作比較,由「不如」可見作者認為與其埋頭書冊,不如拋下書本去尋春
(D)出自盧梅坡〈雪梅〉。前後句為轉折關係,說明梅花與雪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語譯】(A)喝美酒喝到微微醺醉,欣賞美麗的花到花半開之時。(B)百無聊賴中用兩手捧起清澈的泉水去澆灑芭蕉葉,那水聲讓兒童誤以為是下雨的聲音。(C)與其整天埋頭在書堆裡,好像永遠沒有盡頭,還不如暫時放下書本,到郊外去尋訪春意。(D)梅花比不上雪的晶瑩潔白,但雪卻輸給梅花的清香。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6會考】  ▽ 回上一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