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105會考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5會考】  ▽ 回上一頁 
47、48•文法│文義推求•主語判斷│檢核論點
105會考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47∼48題:
  王次仲者,以為世之篆文,工多而用寡,難以速就。四海多事,筆札為先,乃變篆籀之體為隸書。秦始皇次仲所易文簡,其功利於人而召之,三徵入秦,不至。次仲履真懷道,窮數術之美。始皇怒其不恭,令檻車送之。次仲化為大鳥,翻飛出車外,落二翮於峰巒,故有大翮小翮之名矣。    改寫自《仙傳拾遺》、《水經注》
【注】1. 筆札:公文書信
   2. 篆籀:周、秦間通行之字體。籀,音ㄓㄡˋ
   3. 履真懷道:修習道家之學
   4. 數術:關於天文、曆法、占卜等學問

47.下列文句( )中所應填入的主語,何者正確?
(A)( )工多而用寡秦始皇  (B)( )乃變篆籀之體為隸書筆札
(C)( )三徵入秦王次仲   (D)( )落二翮於峰巒大鳥

48.根據本文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次仲因擅自改革文字觸怒始皇,而遭逮捕
(B)始皇過於急功好利,故次仲出走轉而修道
(C)次仲將篆籀之體改為隸書,方便世人使用
(D)仙鳥中始皇之箭,落羽成大翮、小翮二山

【解析】47.(D)/48.(C)

【47.解析】(D)文法:主語判斷
【南】主語:(A)篆文 (B)王次仲 (C)秦始皇。
【康】(A)主語為「世之篆文」 (B)主語為「王次仲」 (C)主語為「秦始皇」


【48.解析】(C)文義推求:檢核論點
【南】(A)王次仲因改革文字獲得始皇賞識,而被徵召(B)王次仲本就喜好修習道家之學,因此不接受始皇徵召入庭(D)次仲化成一隻大鳥翻飛出囚車外,飛走時遺落了兩根羽毛在大、小山峰中,因此才有大翮山、小翮山。

【翰】(A)秦始皇屢次徵召王次仲入朝為官,卻遭拒絕,因而觸怒始皇。(B)王次仲修習道家之學與秦始皇是否急功好利並無關係。(C)由「王次仲者……乃變篆籀之體為隸書」可知是王次仲將篆籀改為隸書,故答案為(C)。(D)文中未提及始皇射仙鳥一事。

【康】(A)秦始皇徵召王次仲,王次仲不加理會而觸怒秦始皇,下令逮捕 (B)王次仲本來就心慕道術而加以修習,與秦始皇無關 (D)王次仲化為大鳥,兩隻翅膀落下的峰巒分別稱之為「大翮」、「小翮」

【語譯】

【南】王次仲此人,認為當時所通行的篆體字,寫起來很費工又用處不廣,人們很難在短時間學會使用篆字。而今天下如此紛亂且事情繁雜,(文字使用普及化十分重要),因此以傳遞消息的公文書信用字為先,就把篆體字、籀體字改良簡化成隸書。秦始皇認為次仲改革文字並使之簡化,有利於統一天下大業,於是徵召他入秦國做官,但接連徵召了三次,王次仲都不到。次仲向來修習道家之學,鑽研天文、立法、占卜等學問(,不喜好入世做官)。始皇認為次仲態度傲慢、不恭敬,感到生氣,於是命令人用囚車去押送他,押送途中次仲幻化成一隻大鳥,翻飛出囚車外,飛走時遺落了兩根羽毛在大、小山峰中,因此才有大翮山、小翮山名稱的由來。

【翰】王次仲認為當時通行的篆文寫起來很費時且用處不多,人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學會使用。現在天下紛雜多事、公務繁重,簡化公文信件的書寫便成為優先的事。王次仲就把篆體、籀文簡化成隸書。秦始皇認為王次仲的改革讓文字書寫變得簡單,讓天下人方便書寫而有功勞,於是召見他。三次邀請他到秦國來作官,但他都拒絕前往。王次仲修習道家之學,探究鑽研天文、曆法、占卜等學問。秦始皇對他的傲慢感到憤怒,派人用囚車載他入宮。他竟變成一隻大鳥,翻身飛到車外,兩根羽毛飄落在峰巒上,這便是大翮山、小翮山名稱的由來。

【康】王次仲這個人,認為世間所使用的篆文,要花費很多力氣去寫,作用卻很少,難以短時間學會。現在正值四海多事之際,公文書信非常重要,所以就改變篆文、籀文的字體為隸書。秦始皇認為王次仲改變後的字體簡便多了,對人非常有用,所以派人召見他,徵召三次,三次王次仲都不來。王次仲修習道家之學,盡心鑽研天文、曆法、占卜等學問。秦始皇對王次仲傲慢不恭敬的態度非常憤怒,下令將他裝在囚車中送到京城。王次仲變成一隻大鳥,飛出車外,兩隻翅膀落在峰巒之上,所以有「大翮」、「小翮」的名稱。

【賢案】「落二翮於峰巒」一語,康軒的翻譯怪怪的「兩隻翅膀落在峰巒之上」,這畫面很像大鳥直接撞山啊!
▲ 回【歷屆試題】列表  ▲ 回【105會考】  ▽ 回上一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