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訪 客
回 首 頁
歷屆試題
 單次考題
題型分類
試題疑義
簡單說明

站內輔助工具
字音查詢
成語速解

建議回饋請至
訪客留言板

資料來源:
國中教育會考
 
 
 
100基測一
上一頁  下一頁 5 頁│ 41 筆/目前在第 4

  題號:31
「賀人有喜,曰門闌藹瑞;謝人訪過,曰蓬蓽生輝。美輪美奐,禮稱屋宇之高華;肯構肯堂,書言父子之同志。土木方興曰經始,創造已畢曰落成。」根據這段文字的敘述,下列文句的詞語何者運用正確?
(A)小美參加豪宅建案的破土儀式,當場讚嘆說:「這真是美輪美奐啊!」
(B)老李到友人家作客,離去前對主人說:「感謝招待,令我蓬蓽生輝。」
(C)王家父子木雕展開幕,朋友的祝賀詞寫道:「技藝傳家,肯構肯堂。」
(D)跨海大橋的完工典禮上,來賓對著縣長說:「經始大業,造福鄉里。」

看答案)↗

  題號:32
下列是某記者撰寫的新聞稿,將於當天的電視晚間新聞播報:
「因上個月發生強烈地震,造成土石鬆動,再加上一個連日不斷傾盆大雨的現
                         甲
今天新竹縣部分山區引發土石流沖垮民宅的結果,致使多人受傷。政府立
       乙
即派員提供食物,陸續展開一個救援的動作稍後本臺記者將繼續提供第一手
        丙                丁
即時現場的連線報導。」因文句不夠通順,主編要求他修正。

以下甲乙丙丁四句修改後,何者文句還是不恰當?
(A)甲加上連日傾盆大雨
(B)乙今天新竹縣部分山區暴發土石流,沖垮民宅
(C)丙政府派員立即提供食物,實施救援的動作
(D)丁稍後本臺記者繼續在現場為您連線報導

看答案)↗

  題號:33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關於本詩的解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注】竹枝:竹枝詞,民歌/藕絲:此處代指荷花
(A)詩中描述的是春天傍晚時分恬靜閒雅的田園景致
(B)末句使用「出」字,呈現動態的美感,增添詩趣
(C)此詩藉由巴女放牛的辛勞來暗示農村生活的貧困
(D)詩末描述巴女晚歸,因天色昏暗而不識回家之路

看答案)↗

  題號:34
下列信封的用語,何者完全正確?
(A) (B) (C) (D)

看答案)↗

  題號:35
某戲臺有一副對聯:「此所謂現身說法,且看那善惡貞淫胥教誨;雖然是逢場作戲,難得他嬉笑怒罵皆文章。」這副對聯與下列何者的涵義最接近? 【注】胥:皆、都/文章:隱微的含義
(A)傀儡登場,須知這臺上衣冠是假;痴人說夢,休認作眼前富貴為真
(B)君子小人,才子佳人,登場便見;歡天喜地,驚天動地,落幕即空
(C)假面登場有孝子忠臣,莫輕看過;新腔協律是晨鐘暮鼓,只管聽來
(D)戲愈好,人愈多,看他抒意表情;曲彌高,和彌寡,聽我長腔短調

看答案)↗

  題號:36、37
  這些聲音鐘不但告訴你時刻,也告訴你星期、季節。慢條斯理,喊著「修理沙發哦」的車子經過時,你知道又是週末了。賣麥芽糖、鹹橄欖粉的,照例在星期三出現;賣衛生紙與賣豆腐乳的,都是在星期天下午到達。昨天晚上你也許還吃著燒仙草,今天你忽然聽到他改叫「冷豆花哦」——這一叫,又讓你驚覺春天的確來了。
  時鐘,日曆,月曆。這些美妙的叫賣聲,活潑、快樂地在每日生活的舞臺裡翻滾跳躍。他們像陽光、綠野、花一樣,是這有活力的城市,有活力的人間,不可或缺的色彩。
  我喜歡聽那些像鐘一般準確出現的小販的叫賣聲。
    陳黎〈聲音鐘〉

36.作者比擬小販們美妙的叫賣聲像「陽光、綠野、花」,其用意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呈現生命力與活力的意象  (B)說明各種小吃四季供應如常
(C)肯定叫賣聲精準報時的價值 (D)形容叫賣聲使人有如置身大自然

37.根據本文,「聲音鐘」帶給作者的感受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即便時光流逝,小販的叫賣聲依然不變
(B)小販的叫賣聲將生活點綴得更繽紛有趣
(C)像時鐘一般的小販叫賣聲,提醒作者珍惜時光
(D)小販叫賣聲總能激發作者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看答案)↗

  題號:38、39
  漢書東方朔傳云:「長安水多蛙,貧者得以家給人足。」則古昔關中已常食之如魚,不獨南人也。今粵東極嗜此,供諸盤飧,出以享客,奉為珍味。江浙雖有食者,然率賤品視之,縉紳家以登庖為戒。每歲四五月間,青蛙生發之際,官府多出示禁捕,以其能啄蟲保禾,大有益於農田也,故青蛙一名「護穀蟲」。其有捉取籠以入市者,有罰。蛙性熱,甚補,然人多食,小便若淋;妊娠食蛙,令子多病。    改寫自王韜《瓮牖餘談》

38.根據本文,下列哪一地區的人最愛食蛙?
(A)長安  (B)關中  (C)粵東  (D)江浙

39.根據本文,官府禁止捕蛙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以免縉紳之家賤視蛙  (B)蛙為滋補之珍貴藥材
(C)孕婦食蛙,有傷胎兒  (D)蛙喜食蟲,有益農作

看答案)↗

  題號:40、41
  地球表面的70%由水覆蓋,其中絕大部分是海洋。廣大無垠的海洋蘊涵取之不盡的能源,潮汐、海水溫差與波浪是其中三種。
  潮汐潮汐是因為地球、月球與太陽之間的引力變化所造成,某些地區因為地理環境因素,漲潮與退潮落差可以達到十公尺以上,「潮汐能」便是利用潮差的位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海水溫差水的比熱非常大,每一公升純水水溫升高1℃便要吸收4180焦耳的能量。若能利用深海每天所吸收的太陽能,將是非常可觀的能源。「海水溫差」發電是利用深海與淺海的溫度差,來使發電機運轉。不過只適合用在赤道附近緯度20°以內的海域,能量轉換效率也只能達到1%∼3%。
  波浪波浪是風推動海水造成的。雖然波浪的位能差不像潮汐那麼大,但是不斷上下振動所累積的能量也不容小覷。「波浪能」的開發利用是非常新的科技,目前大部分都還在研發階段,或只有小規模的應用。

40.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潮汐能是利用潮水落差的位能轉換成不同形式的能量
(B)海水溫差目前的應用效率最高,尤其適合在寒帶使用
(C)波浪的位能差不輸潮汐,是海洋能源的最新研發方向
(D)潮汐、海水溫差與波浪三者皆是應用廣泛的海洋能源

41.下列何者是本文的主旨?
(A)說明海洋中取之不盡的能源類型及能量可轉換利用
(B)批判人類一味地發展科技,導致海洋資源嚴重耗損
(C)呼籲珍惜海洋資源,徹底解決地球能源短缺的問題
(D)主張綠色能源是拯救地球環境減少危害的最佳策略

看答案)↗

  題號:42、43
  在古代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蛇身、鱷首、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鬚、顎下有珠。宋代羅願在爾雅翼中也記載,龍具有各種動物的特徵。
  其實,龍最初只是一個圖騰。沒有人真正目睹過龍,但因許多靈異的傳說,如:龍能隱能顯,又能興雲致雨,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於是,人們從內心深處崇拜龍,龍遂演變成神聖的象徵。因此,古代許多帝王亦假託龍的神話,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
  神話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被稱為「龍祖」;炎帝是他母親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再如:史記說漢高祖劉邦之母,於大澤邊歇息,夢與神遇,其父往視,見有蛟龍於其上,不久,母即有孕,生下高祖。劉邦「隆準而龍顏」,醉臥之時,有人「見其上常有龍」。此類說法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於是,龍後來成為皇權的象徵,皇帝又稱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的出現被視為祥瑞之兆,因此逢年過節時總看得到龍的蹤跡,如:舞龍、賽龍舟等皆是。文人們也以龍創出許多成語及俚俗用語,如:龍鳳呈祥、攀龍附鳳、生龍活虎等。可知龍的形象是如何深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中了。      【注】隆準:指鼻子高挺

42.根據本文,古代帝王多藉龍的傳說來鞏固皇權,其主要原因是下列何者?
(A)皇室所用的日常器物與衣飾,皆以龍為裝飾
(B)古代帝王的形貌及其出生、死亡,皆與龍相關
(C)傳說中的龍神通廣大,成為人們心中神聖的象徵
(D)龍的形象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節慶活動處處可見

43.本文有許多關於龍的敘述,下列何者未曾被提及?
(A)龍的祖先 (B)龍的能力 (C)龍的外型長相 (D)與龍相關的生活用語

看答案)↗

  題號:44、45、46
  最初,我們都是一幅色彩鮮豔的畫。
  歲月的刻痕,讓我們失去了光澤,在老來的時光裡,我們逐漸蒙上了灰塵,色彩由濃而淡,「淡出」成為我們在人生舞臺上逐漸消逝的最後畫面。
  回到童稚的年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性。生活的風霜,讓我們原先有稜有角的個性都磨得像一塊鵝卵石。一張輪廓分明的臉多好看,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曾有一個漂亮的尖下巴,為何後來會變得面目模糊?是時光魔術師在後面向我們施了手腳,讓我們由濃而淡,像一片雲樣飄來,又似雲般飄走。
  日日夜夜像棵樹似的活在大地上,還要風姿勃勃然,真不容易。
  又是風又是雨,還有冷雪寒霜,一棵樹要保持自己的綠意盎然,你當然要對它致最高敬意!人呢,人活在世上,老病死亡永遠在向我們搖旗吶喊,而我們卻能把微笑掛在嘴上,以美的姿態站立。啊!大地上的樹啊,如果你會說話,你也一定會向我們鼓掌叫好。
  人和樹,樹和人,我們都是大地上的風景。
  人生際遇起伏,正似潮起潮落。而濃情總有淡的一天,一如風去雲散。當掌聲響起,也應想到幕落人去。
  人間閱歷也能增添智慧。人生一場,由濃而淡,正是光聚光散。華燈璀燦,終須燈息人走,正是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棵樹的生老病死,由楓紅而葉落,隨風起舞的枯葉,正向回家的路途報到。人的最後,也像一滴水重新流入海洋。晶瑩剔透的水曾經以各種面貌出現:細細流來,細細流走;洶湧而來,洶湧而去;時而波光粼粼,時而洪濤巨流。水的風景,也是人的風景,歷經滄桑,隱入大海,不就是人的歸去塵歸塵,土歸土,與大自然合而為一。
      改寫自隱地《人生十感•濃淡》

44.「人和樹,樹和人,我們都是大地上的風景。」作者在文中將人與樹並列,其理由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A)二者都需要得到水的滋潤  (B)二者最終都要回歸大自然
(C)二者的色彩終將由濃轉淡  (D)二者都會面對嚴苛的考驗

45.本文末段著意描寫「水」,下列何者最能切合作者的用意?
(A)用以描述人生漂泊不定、居無定所 (B)藉此形容人生無常,禍福難以捉摸
(C)用來譬喻人生種種經歷與多樣面貌 (D)藉以象徵人生如流水般地匆促短暫

46.「『淡出』成為我們在人生舞臺上逐漸消逝的最後畫面。」這句話在本文中所指涉的人生境況與下列何者相去最遠?
(A)人生際遇,正如潮起潮落      (B)掌聲響起之後,幕落人去
(C)隨風起舞的枯葉,向回家的路途報到 (D)塵歸塵,土歸土,與大自然合而為一

看答案)↗

上一頁  下一頁 5 頁│ 41 筆/目前在第 4
100基測一

「歷屆試題」列表歷屆試題疑義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