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95年學測─國文科 | 點閱:1214 |
張貼者:南一 | No Email |
噪音兄,南一有事請教,下述二題,不知您的答案(見解)為何? 小的第7題,選【D】;第18題,選【A、D】。 7、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下列有關《論語》這一章的詮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文中「發」字,意指顏回發憤向學,樂以忘憂 (B)「省其私」,乃指顏回時時反省自己有無過失偏私之處 (C)從孔子曾說「剛毅木訥,近仁」,可知孔子欣賞顏回「不違如愚」的表現 (D)由「回也,不愚」看出,孔子認為顏回不像表面上的唯唯諾諾,而是既能知,且能行 18、近年知性之旅甚為流行,或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畫文學之旅;或依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畫古蹟之旅。下列藝文之旅的主題,與作品內容相關的配對選項是: (A)右軍書藝之旅─曾鞏(墨池記) (B)遊園賞花之旅─陶淵明(桃花源記) (C)農田酒鄉之旅─歐陽脩(醉翁亭記) (D)民俗曲藝之旅─劉鶚(老殘遊記) (E)赤壁泛舟之旅─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
第 1 篇回應 | 回應者:噪音 |
這不是本年度大學入學考試的國文試題嗎?南一兄怎麼會拿如此高深的問題來戲弄小弟呢?阿賢沒有「大學以上」的學歷文憑,也非縱橫業界的名嘴名師,只是小小的、卑微的、該死的國中國文教師,所以只有淺見、拙見,您就姑且看看吧! 7、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下列有關《論語》這一章的詮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文中「發」字,意指顏回發憤向學,樂以忘憂 (B)「省其私」,乃指顏回時時反省自己有無過失偏私之處 (C)從孔子曾說「剛毅木訥,近仁」,可知孔子欣賞顏回「不違如愚」的表現 (D)由「回也,不愚」看出,孔子認為顏回不像表面上的唯唯諾諾,而是既能知,且能行 【阿賢不負責解析】 題目問有關《論語》這一章的詮釋,哪個選項正確? (A)文中「發」字,意指顏回能發明義理,發揮所學。 (B)「省其私」,乃指孔子觀察顏回私底下的表現。 (C)本章從「不違如愚」以至於「回也不愚」,旨在稱讚顏回好學深思、領悟力高,與「剛毅木訥近仁」一語無關。 (D)正解。 18、近年知性之旅甚為流行,或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畫文學之旅;或依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畫古蹟之旅。下列藝文之旅的主題,與作品內容相關的配對選項是: (A)右軍書藝之旅─曾鞏(墨池記) (B)遊園賞花之旅─陶淵明(桃花源記) (C)農田酒鄉之旅─歐陽脩(醉翁亭記) (D)民俗曲藝之旅─劉鶚(老殘遊記) (E)赤壁泛舟之旅─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阿賢不負責解析】 題目提出兩個條件,作為判斷「藝文之旅的主題與作品內容配對與否」的依據: 一是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畫文學之旅; 二是依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畫古蹟之旅。 故解析選項如下: (A)「墨池」相傳為右軍洗滌筆硯之處。符合條件二。 (B)「桃花源」是作者寄寓的理想之境,講的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忘機」境界,與「遊園賞花」無關。 (C)雖然「醉翁亭記」講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歐陽脩貶知滁州,與民同樂,符合條件一。以上主要是著眼於「醉」字與「與民同樂」之旨,若大考中心要說「醉翁亭記」乃「山水之樂」,而「山水」非「農田」也,那就隨大考中心的意思,反正大考中心硬拗瞎掰、不學有術,也不是頭一遭了!他們的專家學者看不出「醉翁亭記」的太守之樂,其實就是「與民同樂」,也是意料中的事。 (D)看過黑妞、白妞唱曲一章,便可知本選項符合條件一之「作品內容」。 (E)赤壁之戰的周郎赤壁,與蘇軾泛舟寫賦填詞的黃州赤壁,歷來大抵認定其不同,卻絲毫不妨害「一樽還酹江月」的「風流」,與「覽觀江流之勝」的「快哉」,故本選項符合條件二。 |
第 2 篇回應 | 回應者:噪音 |
為避免誤人子弟,補上大考中心公布的答案: 第18題為AD |
第 3 篇回應 | 回應者:南一 |
沒想到我隨便矇,好像還被我矇對了呢! |
第 4 篇回應 | 回應者:噪音 |
嗯,還是您比較體貼大考中心的想法。 |
回【 集思廣益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