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問題 點閱:779
張貼者:102-39<汎> No Email
「紅不讓」是外來用語,那麼它又是由哪裡轉變而來的?

「好像/前生是一個憂傷的君王/變作禽鳥/啼濺了鮮血/尋找春天的精魂」本詩中所提到的禽鳥最可能是哪一種?為什麼?
  1. 精衛
  2. 慈鳥
  3. 杜鵑
  4. 夜鷹



2003/3/3,下午 11:45:13

1 篇回應 回應者:噪音
「紅不讓」應該是棒球術語「HomeRun」的音譯。﹝全壘打所以跑回本壘﹞

去教育部國語辭典查一查「杜鵑」,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2003/3/4,上午 12:32:05

2 篇回應 回應者:102-20....
嘻嘻嘻~~~~~~~~~~~~~~~~~~~~~~~~~~~~~~~~~~~


2003/3/4,下午 10:15:35

3 篇回應 回應者:阿紊
"啼濺了鮮血",杜鵑再換水ㄉ時候,很像在吐血.
ㄣ~如果錯了敬請指正^0^


2003/3/5,下午 09:21:48

4 篇回應 回應者:惠惠
答案應是杜鵑
以下引網路資料
杜牧云:
  蜀地曾聞子規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一叫一回腸一斷,為什麼杜鵑的叫聲會令人聞之斷腸呢?其中頗有緣故。  
相傳古代蜀國杜宇自立為蜀王,號望帝,他是個非常關心百姓民生的仁君,那時國家常鬧水災,望帝頗覺束手無策
  有一年,江水忽然逆流飄來一具男屍:逆流的現象,令岸邊的人驚奇不已。更奇怪的是,鄉民將屍首撈上岸時,這個男子馬上復活了,他自稱是楚國人,名叫鱉靈,不小心失足落水,以致於隨江水漂浮到此。
  望帝聽說了這個怪異的情形,好奇的召見鱉靈,兩人一見如故,知鱉靈擅長治水,遂委以宰相之職。鱉靈也不負重託,在評定洪水力面屢建奇功望帝因他治水有功,遂仿堯舜禪讓的方式,將君位傳給了鱉靈。鱉靈即位,號開明帝,望帝功成身退,就到西山隱居起來了。由於望帝隱居時,恰在三月杜鵑鳴時,蜀人每見杜鵑即思望帝,久而久之,杜鵑鳥遂成為望帝的化身,故杜鵑又名「杜宇」
  以上是其中的一種傳說,果真如此,求仁得仁,何怒之有?然而不少詩作中,寫到杜鵑鳥,總說牠夜啼達旦,啼到口吻出血,一聲聲仿彿是在說「不如歸去」,……離不開「冤」、「怨」、「恨」、「思鄉」等形容。例如前面引到的杜鵑「一叫一回腸一斷」;杜牧《杜鵑》詩又說子規鳥夙有「積恨」:
  杜宇竟河冤,
  年年叫蜀門,
  至今銜積恨,
  終古弔殘魂。
方孝孺《聞鵑》詩則寫他客拘異鄉,聞杜鵑「不如歸去」的啼聲所撩起的思鄉之情思:
  憶昔在家未遠遊,
  每聽鵑聲無點愁,
  今日身在金陵上,
  始信鵑聲能白頭。
  望帝之怨,恐怕非上面的傳說所能解釋,又有另一種傳說較能交待望帝之怨:原來那竟是一場政治權力的爭奪戰,望帝的君位被開明所篡,只好逃到西山去躲起來。而開明忘恩負義,奪取君位後,反而誣陷望帝在他擔任宰相、出門治水峙,與其妻私通。後來望帝自認君德有虧,羞慚之餘,才讓位給他。

爾自無歸處,何須苦勸人
  望帝有家歸不得,又遭誣陷滿腹委屈,鬱結而死。死後遂化成杜鵑鳥,日夜悲啼,聲聲皆似「不如歸去」,這就是杜鵑鳥又叫做「怨烏」的緣故了。後人每聞杜鵑聲,好像皆是望帝千古遺恨的代言。



2003/4/1,下午 03:06:33

5 篇回應 回應者:102-09阿布
...哇勒...看不懂!!!!


2003/4/10,下午 10:29:17

6 篇回應 回應者:102-10情人節
.......我也素有看沒懂.......


2003/7/2,下午 03:09:53

7 篇回應 回應者:南一
(1):【3-杜鵑】
(2):假如杜鵑吐血就代表快要死去,聲音仿彿是在說「不如歸去」,......離不開「冤」、「怨」、「恨」、「思鄉」等形容。

PS:杜鵑=杜宇:相傳古代蜀帝名杜宇,號望帝,死後魂化為杜鵑。
杜鵑的別名。見「杜鵑」條。

PS:不如歸去~杜鵑鳥的啼聲。後多用為思歸或催人返鄉之詞。宋˙梅堯臣˙杜鵑詩:「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綠楊影裡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

補充:<1>羔、雁、雉等禮物。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杜預˙注:「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2>鳥。儒林外史˙第一回:「水面上的禽鳥,格格驚起了許多。」


呼~我看南一老師也要來充當:英文老師(English-techer)囉!

代表全壘打的英文:(1) gopher ball『棒球俚語』-全壘打,(2) <名詞> home run『棒球』全壘打,(3) homer『棒球』擊出全壘打,(4) round-tripper <名詞> ((俚))全壘打。

「紅不讓」應該是棒球術語「HomeRun」的音譯。


2003/8/25,下午 04:43:59

回【 集思廣益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