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拜託請回...急 點閱:453
張貼者:喵喵.. No Email
可以介紹一下陳之藩ㄉ一些散文咩..??
我們要寫心得說....
謝謝喔...

2003/9/7,下午 01:06:23

1 篇回應 回應者:南一
民國六十年代名噪一時的「在春風裡」、「劍河倒影」、「旅美小簡」這三本散文集,六十六年出版「蔚藍的天」起,至七十四年出版「一星如月」為止,本本散文集都叫好又叫座。

陳之藩的文字風格充滿了科學理念,且蘊涵豐沛的感情,其中更有些快人快語,令人拍案之餘,又發人深省。

民國八十年初,國文天地雜誌社為國文課本作過抽樣性的調查:由學生自己談喜愛的課文,其中陳之藩選入國中、高中國文課本的三篇文章謝天、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被學生一致選為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具啟迪性的課文,足見受歡迎的程度。散文家思果說:「陳之藩的文字是雅潔上品,今天的學生可以捧了去熟讀學習的。

抗戰勝利後,共軍勢力逐漸地擴大了。民國三十六年,有一天,讀大三的陳之藩聽到胡適的一段廣播,當天晚上,他寫了一封信給胡適,並提了一些問題請教胡適。隔了幾天,胡適在電臺裡答覆陳之藩給他的難題,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演講,題目是「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陳之藩對胡適這次演講十分信服,並寫信向他道賀。此時,陳之藩家在北平,而人在天津上學,胡適回信給他,希望他回北平時能去看他。回到北平,陳之藩在東廠胡同胡適的書齋裡談了一個上午。這是他和胡適忘年之交的開始。民國三十七年─陳之藩大學畢業那年,赤潮翻湧,血浪排空。陳之藩畢業那天,學校沒有舉行畢業典禮,家裡也沒有任何人到校;學校的外圍,放眼望去,盡是鐵絲網、堡壘等的城防工事。他在傳達室領了文憑,肩起行李,走出校門,邁過鐵絲網,舉頭只見四野茫茫,他木立了良久,心想,我到那兒去呢!不覺默飲著王國維的詞句來:「天末白雲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風飛,江湖寥落爾安歸!」離開平後不久,他便來到臺灣做事。當年年底,東北及北平完全淪陷了。

他在臺灣,起初在高雄工廠工作,由於職業傷害,眼力受損,不能勝任工作;可是人生地不熟,只好寫信給他所敬慕但素不相識的梁實秋,表示想到臺北找工作。當時,梁實秋任國立編譯館館長,便安插他在館裡工作。在館中服務了四、五年,他除了作編審的工作外,因為喜好文學,也翻譯了些朗法羅、丁尼生、雪萊、華茲華斯的詩。

留學,是陳之藩自幼的夢想。他小時在天井納涼,就常聽祖母講牛郎織女故事,當時聽說有「留學」這個名詞,那時的觀念,所謂留學生大概就是現代狀元的意思。當然「十年寒窗苦」,應該是以「題名天下知」為目標的。

民國六十六年,他離開了美國,應香港中文大學之聘,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講座教授,兼電子系系主任,並開辦博士班。他在香港住了七年,他喜歡居處的那片的碧海與藍天。有位朋友來信問他:「你怎麼會在香港住下去了?」他抄了一首白居易詠西湖的詩給他的朋友,作為答覆。

民國七十三年底,離開香港前,他把這七年內寫的十三篇隨筆與散文,交給遠東圖書公司出版,就是「一星如月」這本書。七十四年他又到波斯頓大學任教。

「旅美小簡」是在剛到美國費城時寫的;「在春風裡」是在剛到曼城時寫的;「劍河倒影」是在剛到英國劍橋時寫的。「在春風裡」中的九篇紀念胡適之先生的文字,是在胡適先生剛逝世後寫的。所以這幾十篇散文的寫作上,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寂寞的環境裡,寂寞時寫成的。

陳之藩的散文雖然不多,但一篇篇如詩的美文,濃烈的家國之感,晶瑩透澈的思想,實在令人著迷和遐思。在當代中國散文文壇上,陳之藩風格獨具的文筆,具有一席之地自不待言。


2003/9/7,下午 05:54:38

回【 集思廣益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