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 題:韋誕之墓見伐於鍾繇 | 點閱:986 |
張貼者:噪音 | No Email |
「楊脩之軀見殺於曹操,以露己之長也;韋誕之墓見伐於鍾繇,以祕己之美也。故哲士多匿采以韜光,至人常遜美而公善。」(菜根譚) 這次三年級段考試題引了這段文字,頗有趣,順道解釋一下「韋誕之墓見伐於鍾繇」的故事。 韋誕(179年-251年)/鍾繇(151年-230年) 楊脩和曹操的恩怨就不多說了,這裡說鍾繇去盜韋誕之墓,是書法史上一個傳聞。韋誕有一本書,是名家蔡邕關於用筆練字的秘訣,熱愛書法的鍾繇看到了,就吵著一定要借來看看。韋誕本身也是一代書法宗師,雖然鍾繇大他28歲,但那時代「專業知識」是立世傳家的寶貝,說不借就不借。結果,鍾繇哭鬧三天兼自殘,好基友曹操用了仙丹(五靈丹,維基百科寫的)救活了他。 鬧完這場借書風波後,鍾繇撂下了狠話,將來韋誕死了,就算是去盜墓,也要把書挖出來看看! 鍾繇死後21年,韋誕也死了,於是鍾繇就去盜韋誕的墓,把書法秘笈偷出來。(好靈異的感覺) 對了,中醫藥方的「五靈丹」,是用來治療「梅毒重症」的,這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啦! 故事講完,回頭來看「哲士多匿采以韜光,至人常遜美而公善」是什麼意思呢? 語譯:聰明的人知道韜光養晦、隱藏才能;修養境界最高的人,對世俗的美譽會謙遜不受,有好東西也會拿出來分享給大家(或譯:將好事善行歸功給眾人)。 如果以「楊脩之軀見殺於曹操」、「韋誕之墓見伐於鍾繇」兩個事例對應「哲士多匿采以韜光,至人常遜美而公善」,「遜美而公善」的「公善」解讀為「有好東西也會拿出來分享給大家」,應該是較切近原文旨意的。 鍾繇當然不可能死後去盜韋誕的墓,韋誕的墓地被盜,我也不相信盜墓者真的是為了「書法秘笈」,這種故事通常都是「製造」來強調某某人對於某某事特別執著,所以才能成就某某事業。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