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衛人嫁女」一文在諷諭何事? 點閱:6148
張貼者:噪音 No Email
【原文】(《韓非子•說林上》)

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積聚,為人婦而出(1),常也;其成居(2),幸也。」其子因私積聚,其姑(3)以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4)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於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
【注釋】
(1)出:古代男方離棄妻子,叫「出妻」,也叫「休」。
(2)成居:白頭偕老。
(3)姑:婆婆。
(4)反:返。

這是一篇經常出現在考卷的小故事,通常試題會問:「這篇寓言在諷諭何事?」

以下就兩種可見的說法進行探討:
(A)為官者營私好利,應取之有道
(B)國君縱容臣子聚歛財物,敗壞風氣

先將原文語譯,避免理解上產生歧義:

有個衛國人在嫁女兒之前先教導女兒說:「妳一定要多累積私房錢,當個妻子被夫家休妻,是常有的事;那些能跟丈夫白頭偕老的,屬於少數幸運兒。」衛人之女照著父親的教導而努力累積私財,她的婆婆卻認為這媳婦私藏太多、私心過重,就把媳婦休了。衛人之女裝帶回娘家的私人財物,是她陪嫁過去的一倍。當父親的不自責教導女兒的觀念錯誤導致女兒被休,反而自認這樣的作為讓自家人更富有。當今做人臣子的「為官之道」,也都是這樣的情形啊。

接著【解讀文本寓意】:

這篇寓言以「衛人嫁女」的故事,諷刺「只求利益,不顧是非」的官場。女子因為「營私斂財」而導致被休,因為價值觀「唯利是圖」而不覺得自己有錯,反而得意於財富增加,對應官員的「為官之道」如下:



其三,【解析兩種說法】:

(A)為官者營私好利,應取之有道
【解析】
「為官者營私好利」是文章諷刺的對象,但文章並未提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論點,著重批判:將「唯利是圖」視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

(B)國君縱容臣子聚歛財物,敗壞風氣
【解析】
文章中並未出現「國君縱容臣子聚歛財物」的論據。以故事人物關係對應當下的「為官之道」,則分析如下:
  衛人與女兒(家庭教育)→社會價值/官場文化
  婆婆、媳婦、出妻→君王、臣子、罪免
從對應關係可以看出,風氣敗壞當源於「社會價值」與「官場文化」,而非「國君縱容」。

【結論】
(A)為官者營私好利,應取之有道
(B)國君縱容臣子聚歛財物,敗壞風氣
兩者皆非這篇寓言的諷諭之旨。

2017/1/22,下午 10:33:16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