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碧沉西瓜〉課文賞析 點閱:11969
張貼者:噪音 No Email
〈碧沉西瓜〉課文賞析

本文作者運用細膩的觀察,自生活中取材,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與靈活的修辭技巧,將西瓜的顏色、形體、生長情形,與人們享用西瓜時的暢快感覺,構成了一個季節特有的生活情趣。

以西瓜為主題,本文的命題本身便是一項特色。就文章結論來看,題目大可以訂個「吃西瓜的滋味」,或者直接寫「西瓜」兩個字就好;但是作者為了彰顯「西瓜」作為「盛夏」的自然題材,題目的「碧沉」二字,便緊緊扣著一般人對酷暑的「火熱」記憶,達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同時也寫出西瓜沁涼沉穩的具體形象。因此文章的命題上,從「碧沉西瓜」四個字便能看出作者用字的講究,與鍛鍊字詞的功力。

全文可以概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總說,為課文第一段。在這部分交代了寫作緣起、文章背景,同時確立了本文「安寧與豐饒」的基調。文章一開始便由高速公路特有的「南來北往的動態感」,襯托著「台灣西部平原的安寧」,而「成陣羅列的西瓜」與用來陪襯的「恣意盛開的菜花」,則呈現了這片土地的豐饒。

第二部分又可分為「實景的摹寫」與「想像的延伸」兩個子項。

在一大片「耀眼的菜花黃」的鮮麗畫面中,敘述的時間由暮春進入初夏,作者的目光也從最遠的淺河,轉到次遠的水田;從「無心散落的綠色棋子」,漸漸走近躺在沙地上,彷彿悠閒享受著日光浴的西瓜。從「菜花」到「西瓜」,再從「淺河」、「水田」到「西瓜」,寫作的視野由「平面」到「點」,再由「遠」而「近」,這可以視為一種「由大而小,由小而大」循環安排,如此的安排正是一種「留連」的筆觸與心意,流露出作者對這片土地的關懷。在「懶洋洋」、「謙讓」、「無心散落」、與「閒閒地」敘述下,看似靜態的景物,其實都表現著旺盛的生命力,只是伏在「安寧」的基調下,不著痕跡地呈現出一種「台灣西部平原的農家風情」。

相對於前面的實景描繪,五、六段則是作者想像力的發揮。先引用鄭板橋的詩句寫收穫的歡樂,再推演著:數不清的「碧沉西瓜」輾轉流通,適時地送到了口乾舌燥的人們面前。原本潛藏在「安寧」基調下的旺盛生命力,至此以豐收的歡樂轉為「豐饒」,而時序也邁入「酷暑」,越是「揮汗如雨」的日子與「焦燥如焚」喉舌,當然也就越能彰顯出西瓜所帶來的──汁水淋漓的痛快。

行文至此,文章進入第三部分,作者為本文做了一個結論:兼具著「汁水淋漓的痛快」與「醍醐灌頂的清涼」,以及色彩上無可比擬的鮮活對比,在炎炎夏日中──「碧沉西瓜」當然是無可取代的專利品。也呼應了首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寫於2004年10月

2005/4/5,下午 09:25:09

1 篇回應 回應者:噪音
課文

往來南北高速公路,臺灣平原丘陵的安寧與豐饒,總像是鄉土畫家筆下清麗淳樸的透明水彩畫,一年四季,各以不同的題材,在天地之間遞嬗著。但是,在所有不同的窗外景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許還是暮春時節恣意盛開的菜花,和初夏橋墩之下成陣羅列的西瓜吧?

菜花耀眼的黃,是染坊裡新調和成的色彩,成片潑濺出來的結果。那種自成格局、恰到好處的氾濫,是只有天地這樣的作手,才能夠鋪排得出來的。

如果成畦的菜花,是后土之上段落鮮明的大塊文章,是幾何學裡最精整富麗的平面;那麼沙田內星羅棋布的西瓜所展現的,便應是疏淡自如的點的趣味了。

孟夏時分,車行過橋,往往遠遠地,你就可以看見在沙地上懶洋洋前進的淺河,忽然沒來由地消失它們的尾巴,卻另在寬闊的兩岸,謙讓出一片肥沃的瓜圃來。而遠處,秧針半吐的水田,如棋盤一樣整齊排列;近處,無心散落的綠色棋子,閒閒地被灑在局外。可是走得更近了,棋子擴大成深碧的卵石,你才猛然醒悟,那成點狀分布的碧綠,竟是臥在沙地上安恬地晒著太陽的西瓜。

每一次見到那樣胖呵呵的瓜,就忍不住想起鄭板橋所說「原上摘瓜童子笑,池邊濯足斜陽落,晚風前個個說荒唐,田家樂」的句子來。瓜熟蒂落的時刻,橋下的世界,想必也就是這樣充滿了收穫的歡愉吧!

然後,當成卡車成卡車碧沉沉的西瓜,集散到各地的果菜市場,那便是揮汗如雨的夏日,喉舌焦燥如焚的人們,最能夠大快朵頤的時候了。

其實,西瓜給人的感覺,說穿了,只是「痛快」兩字——汁水淋漓的痛快;當然,除此之外,在所有瓜瓞綿綿的同類中,它也是最美麗的一族,那種剖開來時,碧沉與朱紅,或是碧沉與金黃的鮮活對比,都是其他一清二白的遠親所不能望其項背的。

於是仔細想來,酷暑似乎也並不那麼可詛咒了,因為在碧沉西瓜豐沛的汁水中,享受醍醐灌頂的清涼痛快,是別的季節都不會有的專利。


2005/4/5,下午 09:32:01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