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自然文學之海洋文學 點閱:1215
張貼者:christine No Email
廖鴻基《海天浮沉》:「海洋雖是腳步的終點,卻是無窮視野的起點。」

下午的研習,請來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將近兩個小時的演講,在我心中卻掀起不小的漣漪。

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可是我們卻從來不曾好好欣賞過海洋之美,廖老師從空照圖開始切入主題。一張又一張從空俯瞰的台灣,或是從三浬外海所面對的東海岸,都令人目不轉睛,這真的是我們所認識的故鄉嗎?

原來從太平洋所見到的台灣東岸像是峽谷(遺憾自己搭船到綠島,躲在船艙內準備「小白兔」而未能見此美景),那種震撼只有親眼目睹才可以感受,難怪他會說每次的「啟航」與「返航」總是對生命有不同的體悟。在追尋鯨豚的過程中,鯨豚從害羞到靠近,廖老師竟親自跳海與鯨豚共游,透過照片訴說每一個他與海洋的故事。或許我也愛海,所以對於這場演講感受特深。想到自己從南迴一路往東海岸開去,海水顏色漸層變化,直至海天一色,海面的遼闊讓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海浪的聲音,足以忘卻機心,當你走近大海,你真的會覺得有股神秘的力量,讓你的心平靜,不再不安;當你身在海洋,你會感受到天地的廣闊無邊。曾經搭船離開本島兩次,印象最深的是到琉球的經驗,因為郵輪的沉穩,我才敢踏上甲板,欣賞一望無際的藍,甚而看見魚兒躍出水面。而浮潛的經驗更讓人體會到海洋豐富生態的美麗。

「海洋給我們的永遠不可知,但若沒踏出去,就無法有所期待。」廖老師在東華大學上通識課程,總會帶著學生出海訪鯨,與牠們作第一線的接觸,每一種鯨魚小則四公尺,大則十八公尺,成千上百的鯨魚圍繞著你,那種聲勢浩大的感動,足以震懾到無法呼吸。

當然,今天也聽到了許多魚的故事與知識,例如鬼頭刀的鶼鰈情深,每次捕魚時總是捕到母魚,這是因為公魚總是特別照顧母魚,將食物讓給母魚,有一次他出海捕鬼頭刀時,發現魚勾上除了母魚外,公魚緊緊靠住母魚,似乎是不捨分離。而我們每天吃下肚的「吻仔魚」竟是許多種魚的魚苗,研究生甚至從市場買一碗回來數數數目,共有五千多隻,而台灣人的好吃「吻仔魚」也造成近海魚類的枯竭。天啊!今天以後我再也不吃「吻仔魚」了。

廖老師討海人變成文學作家,從研究鯨豚到引領賞鯨,豐富的生活也成了他筆下的多采多姿,從他的身上,我感受到「文學真的來自生活」,廖老師的生活故事,重新開啟我的「視」界,透過文字圖片,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2008/3/11,下午 08:56:50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