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試題探究:99學年度第二學期二年級第二次定期考 點閱:969
張貼者:噪音 No Email
第二次定期考後,二年級試卷有一題,命題同仁給D,但個人認為A才是正解。先引該試題如下:
「生於憂患」的「於」字意思,與下列何者相同?
(A)業精「於」勤,荒「於」嬉
(B)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雞子「於」地圓轉未止


命題同仁給D,係將「生於憂患」的「於」字解作「在」,與選項D的「於」字意思相同。

將「生於憂患」的「於」字解作「在」,從過去部編版時代相同的孟子選文,相關的參考書、測驗卷便一直作如此解,意為「在憂患中生存」。這種配合語體而衍生的「意訓」,也出現在康軒版99學年度二下的教師備課用書,〈孟子選〉一課的「字詞用法整理」中。在學生課本,該課所附應用練習之「字義練習」,則將「業精於勤,荒於嬉」的「於」字解作「由於、因為」,從而認為選項A的「於」字意思與題幹不同。

個人所持之解題觀點為:

題幹: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A)業精「於」勤,荒「於」嬉
(B)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雞子「於」地圓轉未止
上述五個句子的「於」字在句中皆為「介詞」,適康軒版99學年度二上的語文天地一,才講授過「詞類介紹」,茲引該單元「介詞」的說明如下:
凡是能夠介繫或引進名詞、代詞或是名詞性單位給句子裡的動詞或形容詞,以表示時間、處所、方向、方法、範圍、原因、目的、工具、比較等關係的詞,稱為介詞,也叫「介繫詞」。

從學生才學過的「語法」角度來看,五個句子的「於」字分別解讀如下:

題幹:生「於」憂患/介繫或引進「原因」給句子,意思宜解作「因為、由於」
(A)業精「於」勤,荒「於」嬉/介繫或引進「原因」給句子,意思宜解作「因為、由於」
(B)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介繫或引進「比較」給句子,意思宜解作「比」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介繫或引進「目的」給句子,意思宜解作「給」
(D)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介繫或引進「處所」給句子,意思宜解作「在」

以上便是個人認為選項A作為正解,優於選項D的理由。

此題後經命題同仁決定A、D皆給分,但當時個人僅以口頭陳述方式向命題同仁作以上說明,部分同仁並不解為何A也給分,於是基於求真,由光慧老師向康軒出版社編輯部提問:
「生『於』憂患,的『於』意思解釋為何?又跟業精『於』勤,的『於』意思解釋有相同嗎?」

以下為康軒出版社編輯部的回覆,並附以供同仁參考:
編輯部曾請教師大楊如雪教授,其回覆如下: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句中的「於」有兩種說法:
(1)解為「在」,表示處所或方面,指在憂患中得以生存,在安逸中則被滅亡。
(2)解為「因」或「由於」,表示原因,指「因憂患而生,因安樂而死」。「於」解作原因的其他例子如: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進,「由於」嬉戲而荒廢。

由楊老師的回覆可知,「於」字解為「在」或「因、由於」皆可,編輯部認為作「在」解學生較易理解,故做此解釋。當「於」字解釋為「因、由於」時,是可以和「業精於勤」的「於」字相通的,皆表示原因。


2011/6/8,上午 12:12:02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