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與L同學討論〈山居秋暝〉 點閱:2203
張貼者:噪音 No Email
二年級的L同學寒假預計閱讀古典詩,除了閱讀背誦之外,在咱的建議下,自行試寫語譯,今日寄了電子郵件與我分享。難得有學生如此不長進,不去讀《白鯨記》和判決書,居然買了《唐詩三百首》來背。背了之後,還要讓咱比照論文口試提問,答不出來還得挨批罰抄寫,唉!這就是所謂的「抓一尾蟲放在屁股癢」嗎?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L同學的語譯練習】
空曠的山在剛下的雨的洗滌下煥然一新,傍晚之時的天氣,秋意濃濃。皎潔的月光灑落松樹林,潺潺的小溪流呀流的流過溪裡的石頭。竹林間傳來喧譁的嘻鬧聲,原來是洗衣的女子要回家了,湖面上蓮葉搖動,因為漁船正滑入湖裡。雖然花草都已枯零凋謝,不像春天那樣繁盛,但是享受於秋日山景也值得王孫公子流連忘返。

【五塊錢不負責解說】

這首詩你在一下學過,挑這首詩來練習,可算是真心誠意的「混」啊!

第一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是有「因果」關係的,但是你的語譯並未能掌握這層關係。若是我來翻譯,我會這麼處理:「這幽靜的山林稍早時落過一陣雨之後,越到傍晚,秋節的涼意越讓人感受深刻。」

「秋」字在此所要呈現的「寒涼」氣息,在語譯中點出會更好。

月光明亮,灑落松林,自然也灑落在流泉之上;新雨過後,清泉流過石頭的聲響,也比平常更明亮了。詩人此刻心境一如流泉月光,清楚明亮,對於自己的人生選擇,早已經明白透悟,這部分,將在最後一聯點出。

「空山」的「空」字解作「空曠」,也許是你直譯成白話不得已的選擇而已。這「空」字在此,不只是山的空曠(山境),也反襯出山居的寧靜與山林的茂盛;更代表詩人的「心境」,一種自在隨喜的空靈,而這種心境就展現在此詩的二、三、四聯之中。

為何說「反襯出山居的寧靜與山林的茂盛」呢?在這山裡居住生活的不只有作者,還有其他住戶在此山中從事不同的活動;在詩句中,作者聽見了流水聲、喧嘩聲,看見了水面蓮動,卻沒有直接看到「人」,這就是「空」字的反襯效果──山靜聲顯,林茂人隱。

沒有直接看到「人」,但是這些「人」卻又真實存在於作者的生活週遭。用「間接」筆法點出來,重點不在於「間接」的技巧有多麼高妙,而在於「間接」所要營造的效果,也就是「聲氣相聞、各隨己意」的自在氛圍。

時間是傍晚,天還未全黑,但此時月已升起,月光從松林間灑落,這也突顯出「明月」的「明」。何以知天色將暗未暗呢?因為詩人在第三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告訴我們。如果天全暗了,浣女返家與漁舟返航的時間點便太遲了些,而「蓮動」若只是月光加星光的映盪景象,便失去了「傍晚時分(暝)」那種「紛紛歸來」的喜樂溫馨感。天若全黑了,比「蓮動」更明顯的應該是「槳聲燈影」,在沒有衛星導航、聲納雷達的漁舟上,就算插上了照明的火炬,這時返航的路也是頂不安全的。

因為前三聯一直扣著「自在自適、自然而然」的基調,「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一聯,我是這樣理解的:「隨著秋意漸濃,原本繽紛喧鬧的春芳都已經凋謝了,原本因為春草萋萋而留連忘返的王孫(隱居者),有人勸說繁華落盡、山居孤獨、不可久留啊!但是這位王孫(隱居者)並不這麼認為,這山境秋涼還是有很多讓人感到欣喜的事物,繁華落盡只是自然的規律,山裡頭自有欣欣生意,一點兒也不孤單,這位王孫(隱居者)還是選擇留在這裡喔。」

會這麼理解,跟王維在「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一聯「掉書袋」有關係,這裡是有典故的。《楚辭》裡有一篇〈招隱士〉,是西漢人的作品,作品中間有一句「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就是上頭我說「因為春草萋萋而留連忘返的王孫(隱居者)」的根據。

在「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後,說到春草凋零、夏蟬悲泣,歲末一如人老,山居寂寞無依靠,山裡不是人住的好地方,最後做出結論:「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作品名曰「招隱士」,自然就是希望這位王孫(隱士)別逗留在山中,而王維彷彿藉用這首詩回應〈招隱士〉,說這山中四時自有真趣,山裡也還住著不少人家,不寂寞也不恐怖,這位王孫(隱士)當然可以選擇留下。

之前我們一起討論過張九齡〈感遇〉,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也可以拿來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一聯比較一下。如果你能讀出張九齡的無奈與王維的自適,那你這次寒假的古典詩閱讀,也算是很有收穫了。

【國際慣例,免責聲明】
咱是個粗人,書讀得不多,道理也不是很懂,更重要的是,咱學歷不高,也非文壇碩彥或詩壇桂冠,這些都只是咱雙手不自主在鍵盤上亂打隨選的文字,千萬不要未經思慮便率爾當真喔。

2011/1/30,下午 05:50:56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