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言近指遠】之「簡直效」:簡單、直接、有效 | 點閱:679 |
張貼者:噪音 | No Email |
簡單、直接,不需要多說明;課堂上關鍵的「有效」,在於掌握學生先備知識,與運用國中國文課程相關的知識系統,一以貫之,所以效度提高。 雖然咱「偶爾」也考考注釋,可是一直強調「不要背」,課本注釋只會越背越笨,要學會「試著去解釋」,所以偶爾小考或定期段考,批閱的時候,咱也不照課本,只看寫出來的句子能否「盡可能精準詮釋某詞語」而給分。 課堂上常舉例、使用最多的「增字解釋法」就不贅敘了。倒是崔瑗「座右銘」有個例子頗有趣,這篇從部編版年代就是課文了,當中有一句「隱心而後動」,部編版把「隱」解釋為「安」,南一版解釋為「詳細考量」。 部編版把「隱」解釋為「安」,是採取通假義,「隱」通「穩」,而穩就是安,安就是穩。 南一版把「隱」解作「審度(詳細考量)」,是採取本義。至於「隱」的本義有沒有「審度」,這個我就呵呵了,要論證這東西就很有筆墨官司可以敲打啦! 在南一版的教學補充資料裡頭有相關論證,也許南一版編書的專家學者說得有理,但是這樣的論證對於國中生學習這字詞而言,說真的,不但幫不上忙,說多了還會讓學生心生恐懼,產生「國文老師好有學問」或者「不是人」的錯覺。 要說誰的好呢?簡單、直接、有效,當然最好,能一路推論出個清楚概念,又能妥善解說字詞,就是好的囉。 所以,講「隱心而後動」,先做整句提示:「隱心而後動」就是「三思而後行」。「行」跟「動」可以理解不?當然可以。「三思」和「隱心」可以理解不?有點困難。那麼就來推論一下,讓它變得有系統思路,也就不會很難了。 國中生學過「形聲字」,也知道一些聲音相關的「通假字」,例如:「不亦說乎」的「說」。所以使用「通假義」來解說,其實是溫故而知新,這對國中生的理解和學習是有正增強的。 因此把「隱」通「穩」是個好方法,「隱心」就是「穩心」、「安心」,要讓「心穩」、「心安」,心頭抓乎定,做了不後悔,被批遭謗也能擇善固執、繼續努力,當然要事先把道理「審度」清楚,才不會像十二年國教「滾動式修正」,滾著滾著就滾歪了。 就這樣,先簡單直接將「隱心而後動」=「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再來推「隱心」,就可以很輕易的推出:為了讓心志不被動搖,事前就要考慮清楚啊! 這樣的推導,也是思辨與論證的練習,行之苟有恆,久久自靈光囉!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