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記一堂「五柳先生傳」 | 點閱:2709 |
張貼者:噪音 | No Email |
四月十三日下午,因著長腿妹老師婚假,讓我有機會代了一堂一年級第八節輔導課。依規定這堂課只能複習,我向辦公室同仁借了課本,就晃啊晃的進了這班,跟一群不熟悉的一年級生「填鴨」了一節課。 記下這堂課不是課堂演示了什麼驚人或翻轉的內容,對我而言都是老生常談的課題,只是五點下課鐘響,已經習慣「事了拂衣去」的我,在學生突如其來的「起立」聲中停下腳步,訝異地揮手說不用敬禮了,卻在學生說「應該的」回應下,轉身正面接受了敬禮與一句「謝謝老師」。 這事讓我很感動,也跟身兼導師的長腿妹老師說起,這真是導師帶班帶得好才有的學生回饋,卻讓我偶然得以享受到這溫馨的一幕。為了珍惜這分感動,也感謝這班一年級同學忍受我四十五分鐘填鴨之後,仍然有禮貌的回饋,於是滿懷欣喜寫下當天老生常談了些什麼,作為紀念。 為何稱「五柳先生」? 學生第一個反應都是「宅邊有五柳樹」。這答案不完整啊!「宅邊有五柳樹」是一個應變的解決方案,事出有因喔!對啦,「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才是第一因,總不能每次見面或私下提到,就說「喂」或「那個先生」吧。 「五柳」是唯一選擇或最佳選擇嗎? 在實際生活裡,當然也常見用身體或行為特徵來稱呼別人,例如我稱呼你們導師「長腿妹」,而學校老師都叫我「猥瑣賢」。但是這樣稱呼很容易變成「霸凌」,或者不夠莊重,這篇文章叫做「傳」,是模仿史書來記人,自然要正經一些。不然,我們看看課文,從文章中,根據「閑靜少言」可以稱之為「守黑先生」或「金口先生」,根據「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稱之為「書蠹先生」或「書櫥先生」,根據「性嗜酒」可以稱之為「酒仙」或「酒鬼」,根據「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實我們更可以稱他為「自嗨先生」。 相較之下,「五柳」就顯得正經又有飄逸的感覺啦! 那麼,拿這「五柳」來稱呼,除了正經又飄逸的感覺,還有沒有值得探究的地方呢?至少,憑我們野獸般的直覺,「五柳」跟其他稱呼選項,還有什麼明顯差異呢? 當具體的事物被提升作概念符號,它就脫離了具體的意義;而中性或抽象的符號,可以涵蓋更多概念,或者引發更多關注與詮釋,這就產生了行銷的效果。 有些事情,古人憑直覺做了,我們後世人有了更多文化累積的見識,可以知道或者推演出更多的道理。這「柳樹」在你們之前老師上課時,應該已經補充說明柳樹在當時社會的文化象徵意義,我今天要談的是「品牌」與「商標」的概念,這概念陶淵明不知道,但是他寫「五柳先生」就恰巧觸及了這概念。 所以各位同學看見「蘋果咬一口」不會認為是賣水果的宣揚產品很好吃,看見「圓圈繞著三根牙籤」不會認為是賣口腔保健用品。如果那位先生住家旁邊改種一棵相思樹或芭樂樹,我們稱他為「單相思先生」或「八樂」先生,這樣會不會比較好? 且不管數字大小,讓我們比較一下「柳」、「相思」、「樂」這三組文字,哪個比較中性?是的,各位都可以憑著野獸般的直覺,發現「柳」是最中性的,這就是剛剛提到的,可以涵蓋更多概念,或者引發更多關注與詮釋,進而產生行銷的效果。 接下來要談「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你們之前課堂上應該會提到,「不求甚解」在其他地方出現,可能會是負面的描述。但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不求甚解」有沒有故意唱反調的意圖,這個我也不確定;可以確定的是,「不求甚解」放在這篇文章中,從閱讀理解的角度看,它是正面涵義的。 這個正面涵義不是因為課本注釋這樣寫,也不是老師上課這樣說而成立,而是我們可以從課文當中自己發掘出來。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同學們可以看看課本,「好讀書,不求甚解」,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之間,是什麼標點符號?如果課本寫的是句號,請把它打叉,並祈禱今天晚上編課本的人作夢時,夢見陶淵明在月光下,扛著鋤頭去敲編書先生的頭。 「好讀書,不求甚解」,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要併在一起理解,才能領略「不求甚解」的正面涵義跟「欣然忘食」的境界。這是兩個分句,所以中間要用「分句」的符號,叫做「分號」。 那麼,讀書要不要仔細推敲字詞的涵義呢? 如果你是做基本功課、做學術研究,那當然要仔細推敲。做基本功課仔細推敲才能養成學力,更重要的是,這是難以逃避的現實,仔細推敲才能應付考試啊。做學術研究更累了,你不只要仔細推敲一篇文章,還得仔細推敲成千上百的文獻,甚至要寫成密密麻麻、五顏六色的筆記。而這裡的「不求甚解」則是指另一種型態的閱讀,這種閱讀是一種創造性的閱讀,閱讀的材料,文章或書籍,都只是一種媒介,閱讀者只是透過這些媒介,汲取自己靈魂或生命所需,將它轉換內化成「認識自我」或「建構自我」的養分。 這樣說太深奧了,會讓同學們誤以為我很有學問或者是來詐騙的。簡單的說,各位看「動漫」或「小說」時,就是這樣的歷程。當你看「火影忍者」的時候,不會去仔細探究「螺旋丸」的原理原則,也不會去仔細探究「宇智波」家族為什麼要在衣服背後畫一支乒乓球拍,更不會去研究「卡卡西」、「鳴人」、「小櫻」的頭髮為什麼顏色會不同,是吧!當你「閱讀」火影忍者時,除了劇情之外,關於自我惕厲、親情、友情、愛情、正義、邪惡、榮譽、承諾等議題,會在你的心目中自我建構起來。每個人得到的都不一樣,喜歡的、欣賞的也因人而異,所以有人欣賞大蛇丸,有人崇拜我愛羅,而我則喜歡綱手大人。 「欣然忘食」的境界是什麼樣的境界呢?這個叫做沉浸在某種事物中,進入渾然忘我並且享受喜樂滿足感覺的境界,它有個聽起來很專業的名稱,叫做「心流經驗」或「高峰經驗」。聽起來很專業很深奧,其實就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各位同學如果有「看動漫或打電動,沉迷到廢寢忘食,連老媽吼叫來吃飯都聽不見」的經驗,根本忘了現在幾點鐘或玩了多久,完全忘了還有其他事情必須要做,那麼,這個經驗就是了。 我們常常聽到的「有愛情,沒友情」、「有異性,沒人性」,其實也是這種「欣然忘食」的境界。同學們一年級課程應該也會讀到「兒時記趣」這課,裡頭描寫到作者啟動「智障模式」的狀態,例如「為之怡然稱快」、「神遊其中,怡然自得」、「觀之,興正濃」,其實也是類似這樣的情境。讀書,要舉一反三啊!不只是相關課文要舉一反三,放進日常生活裡也要舉一反三,這樣的「不求甚解」才有正面意義。 什麼叫做生活中的舉一反三?舉個暗黑的例子,同學們聽聽就好。 如果你想寫本小說,注意,是寫小說喔,正當濃情密意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或「羅密歐與茱麗葉」,想拆散他們就只能造成殉情的悲劇了。若劇情合理安排,就應該等他們在一起一段時間,尤其是結婚之後,度過了「有愛情,沒友情」、「有異性,沒人性」的階段,這時候切入舊愛新歡來攪局,那還不急轉直下、手到擒來? 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它的內部結構是相互關照呼應的。文章當中的詞語意義,理當從文章脈絡中可以推求出來。如果一個詞語的解釋放進文章脈絡中,出現解釋不通,或者自相矛盾,那可能是作者自己失誤了,也可能是讀者理解錯誤了。 讓我們來看「親舊知其如此」的「親舊」,各位同學認為這詞語應該怎麼解釋呢?唉唷,不要這麼賴皮地跟我說「不求甚解」啦!文章詞語當然不能用「腎」來理解,科學一點講是用「腦」解,文青一點講是用「心」解啦! 「親舊知其如此」的「親舊」,同學們都回答是「親戚和老朋友」,哎呀,看來各位的學習都很「翻轉」,除了上課老師講的,還會自己買參考書或上網找資料。「親舊」的「舊」解釋作「老朋友」這個我也同意,但是「「親舊」的「親」解讀為「親戚」,各位難道都不覺得有問題嗎?翻轉來、翻轉去,就是不用腦袋思考找根據想原因,這樣翻轉半天也只是一隻猴子而已。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同學看看手中的課本,我的字醜外加人懶,就不寫黑板了。看到文章開頭這句,看到「知」沒有?這個「知」字用在人際關係上,有「熟悉熟識」的意思,朋友也就算了,如果這位先生身邊有熟悉他的「親戚」,這還能說「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嗎? 對的,同學們都開始會思考了,身邊有熟悉熟識的親戚,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位先生是哪裡人?怎麼可以說不知道這位先生姓啥名啥?至少也知道姓什麼吧!所以這個「親」字解讀為「親戚」有沒有問題呢?如果不是作者寫錯,那就是讀者解讀有錯。 板書「親:A親戚 B親近的人」,選哪一個比較好? 來,同學們說說,放進文章脈絡中,哪一種解釋比較合理?對嘛!大家都很聰明,馬上可以察覺問題並修正自己的解讀。各位同學也不要灰心,覺得被我嘲笑深受打擊,我手上這本「教師用書」,也是解釋作「親戚」,跟你們買的參考書或上網找的資料,一模一樣,這就是「不求甚解」的負面意義用法,大人們作學問抄來抄去、人云亦云,可是,國家的未來就靠你們了,你們來學校受教育,就是要學會用腦袋思考,找根據想原因,千萬不要書上寫什麼、老師講什麼,不經推敲辨識就完全接受。 學過這課都會提到,作者「自然率真」啦!「任真自得」啦!這個「率真」、「任真」也是閱讀這篇文章的重要線索,為什麼?因為這是作者的「匿名自傳」,寫的就是自己,雖然他裝做不知道、不認識,而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啊! 「率真」、「任真」是什麼意思?有一句「賤人就是矯情」大家都聽過吧!這邊我們拿來跟「率真」、「任真」比較的重點不在「賤人」,而是「矯情」。呃,那邊有位同學說,作者寫「匿名自傳」,寫自己又裝做不知道、不認識自己,這樣很矯情。啊!這是你說的,我可沒說,今天晚上你自己在夢中跟陶淵明「喬」清楚,記得準備「酒」,他就不會用鋤頭敲你喔。 大家都能理解「率真」、「任真」是什麼意思,再來思考「造飲輒盡」這個「盡」字,我知道你們的課本有解釋這個字,但是,今天我一直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觀念,如果書上寫的,你不假思索就完全相信,那我從冰箱拿出一坨冷凍狗屎,附一張說明書說是「巧克力冰淇淋」,難道你也不假思索、毫不猶豫地吃下去? 還是回到課本,記住「率真」、「任真」是解讀的根據之一,而文章本身也有線索的,只是你之前沒注意而已。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前面我們剛好提過「分句」、「分號」的概念,這「造飲輒盡」是要放進「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整句一起解讀的。 板書「盡:A把酒喝完 B喝到盡興」,你選哪一個? 選A的舉手,放下;選B的舉手,放下;選其他的舉手,沒有。 朋友好心請這位先生來喝酒,要注意喔,這位先生當時「歸隱田園」,他住的地方,不是那種「夜泊秦淮上酒家」的繁華都會,請朋友吃飯喝酒,通常就是來家裡同樂,所以那個「造」字,是「到訪」的意思。 朋友好心請這位先生來喝酒,他一來就把酒喝光光,這不叫「率真」、「任真」,這是「土匪打劫」啦!一來就把酒喝光光,那下一句「期在必醉」,是說給鬼聽喔!還是說把酒喝光光,如果還沒醉,就要一直「盧」朋友再去買酒來,喝到醉才可以?如果是這樣,就不叫「率真」、「任真」,而是「死皮賴臉敲竹槓」、「厚顏無恥喝到飽」啦! 所以剛剛選B的同學注意一下那些選A的人,這些人不能當朋友喔!小心啊! 「那考試考出來怎麼辦?」一位男同學發問了。 考試是你們要考的,關我什麼事呢?如果你把道理推敲得透徹,還能夠清楚又有條理的表達,考試考出來,就看你怎麼抉擇了。要嘛就裝傻裝死,把自己都不相信的答案填上去,賺個一兩分;或者,就寫你慎思明辨之後的答案,如果被打叉了,再具狀申訴,說大人冤枉啊。最壞的狀況就是損失個一兩分,但是你得到的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與實踐。 時間剩下不多了,「因以為號焉」在你們參考書上的其他問題就不多說,只說說這個「焉」字。 你們的課本這個「焉」字有解釋,是什麼?是的,是句末助詞。那你們知道這句末助詞是做什麼用的嗎?是的,是結束語氣。 照著書本回答大家都可以啊!可是通常也只能知道這麼表面的知識而已。「句末助詞」的「句末」對應「結束」,「助詞」對應「語氣」,說話或寫作時,語氣重不重要?尤其是只有文字的時候,表示語氣的助詞重不重要? 國文文法你們升上二年級才會學,但是,「語氣重不重要」跟「表示語氣的助詞重不重要」,現在就可以體會得到。 大盜甲:「這票大買賣幹完就收手,退出江湖。兄弟,你幹不幹(1)?」 大盜乙:「(2)!」 在(1)中,不加語氣詞,跟加了語氣詞「呢」,商量的態度跟語氣是不同的。加上「呢」,態度跟語氣比較和緩,商量的意味相對濃厚;不加語氣詞,隱約有「就算乙不參與,甲也勢在必行」的意思。 在(2)中,直接回答「幹」,或者加上語氣詞「幹了」,回答的態度跟語氣也是不同的。直接回答「幹」,就不確定是「發語詞」,還是小弟對大哥宣示忠誠;加上語氣詞,就很清楚表達「乙在平等位置上,果斷接受甲方建議」的意思。 回過來看「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這句,如果少了「焉」,會顯得話還沒說完,後面應該還要有補充說明的敘述。加上「焉」,感覺就是這件事說完了,接著換下一件事情。 鐘響。下課。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