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課堂五四三】《幽夢影》選之教學建議與「帶得走的思辨能力」 | 點閱:3854 |
張貼者:噪音 | No Email |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 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 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 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 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 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 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 若松之于秦始,鶴之于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張潮《幽夢影》 《幽夢影》這段文字常見於課堂作為延伸補充文史常識之用,它可以搭配: 陶淵明相關課文(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 、飲酒詩、桃花源記), 與周敦頤「愛蓮說」、《幽夢影》選等課。 除了陶淵明跟周敦頤之外,文中提到的,可以約略如此分類,當然,這部分見仁見智,所以討論起來就充滿思辯樂趣。 跟「吃」有關的: 「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楊貴妃 「七碗茶歌」盧仝與「(茶神經)茶神茶經」陸羽 「蓴羹鱸膾」之「牽拖我想家」的張季鷹 就是「愛」某植物的: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梅妻鶴子」林和靖 (常言道:「老婆是別人好,小孩是自己的好。」但是,這裡「鶴」被無視了) (國中教到選自《儒林外史》的「王冕的少男時代」,其實王冕本業是畫梅的) 「乘興而來」之「就是要竹子」的王徽之(書法家) 「杏林源起」董奉(五柳陶潛、五杏董奉、三支雨傘標是友露安) 就是「愛」某動物的: 「只愛一隻雞」的晉人宋處宗之「鄉野靈異傳奇」 看到鵝就「不能自拔」的王羲之 愛鶴成痴、鶴官高於狗官的衛懿公 特愛石頭的(愛物控獨一例): 「元章拜石」米襄陽(米芾)(書法家) 跟樂器有關,跟「知己」無關的: 型男打鼓脫衣秀之憤青酸民,其實根本瞧不起鼓的禰衡 琵琶古今不同,而千古文人意淫很一致的王昭君 其他跟「知不知已」無關的: 桃花源查無此地、不知有漢的避秦人 「扈江離與辟芷兮」之「人形花瓶」屈原(騷人由來) 「生活智慧王」勤儉楷模之「自敘帖」懷素寫芭蕉葉 有機農業楷模之好大好甜「東陵瓜」邵平(召平) 秦始皇隨口賞賜九品芝麻官「五大夫松」其實只有一棵松的八卦 簡介完畢,回到正題。 以這篇文字用來補充文史常識是有趣的選擇, 既然用了,建議更進一層,讓學生思考幾個問題, 練習一下研析文章「理據洽否」的課題。 【討論】從這篇文字來看,作者張潮下論斷的條件為何?有無矛盾之處? 最明顯的是這三組: (一)「蓴鱸以季鷹為知己」 →季鷹「吃」蓴鱸 (二)「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 →處宗「愛」一隻雞/右軍「愛」所有的鵝 (三)「鶴之于衛懿」/衛懿「愛」所有的鶴 先以這三組讓學生思考討論發表,學生會猛然發現「真的很有問題」。 接著學生會陸續發現:桃、荔枝、香草、瓜、鼓、琵琶這幾條, 好像也值得探討深究一下。 以「荔枝」而言之「選我選我」, 白居易(荔枝圖序)、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 兩人為何不及楊貴妃? 討論到最後會發現,張潮的評價標準「真的很凌亂」, 這時,就可以稱讚同學們已然具備「品鑑」、「析理」的能力, 同時也深切體會《幽夢影》這類隨筆抒感的作品的長短處。 如果還有興趣,《菜根譚》、《醉古堂劍掃》等古典作品也是, 最重要的在這個,市面上許多「心靈雞湯」式的書籍也是, 請同學們閱讀理解一下馬克吐溫這句話: Be careful about reading health books. You may die of a misprint. 小心閱讀養生書,你極可能死於印刷錯誤。 再回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中庸之道, 課程就差不多可以稍歇了。 這樣的練習,或許可以算是: 讓學生帶走一些能力,而不只是記憶古典常識囉! |
第 1 篇回應 | 回應者:噪音 |
相關連結:【課堂五四三】《幽夢影》選之「給我一個好理由」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