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書蠹片言,20150404 | 點閱:834 |
張貼者:噪音 | No Email |
【晨讀】〈一位台灣工程師的告白:矽谷待3年,抵過台灣30年!我們必須砍掉重練!〉 作者:陳昭穎 Winston Chen(《砍掉重練》作者) 「一直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卻期待有不同結果的那種人,叫做瘋子。」這句話是不是愛因斯坦說的,我不確定;但它共鳴了我,則為實然。 閱讀,作者姓啥名啥,不是重點;讀到了什麼,觸發了什麼,方為珍貴。這道理也不是新潮或我獨創,有句成語叫「牝牡驪黃」,講的就是這概念啊! 「砍掉重練」不是心灰意冷而全盤否定與捨棄,是意識清明且積極應對的能捨決心與果斷行動。 【夜讀】孫德鴻〈饒了台灣吧! 從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哀憐被綁架的台灣建築前途〉 為了看懂這篇文章,我搜尋了: 台中歌劇院 村上隆 高松伸 台灣歷史博物館競圖 原廣司 除了逐條看完原文底下的回應,每一個搜尋的關鍵詞延伸出去都是許多圖文,挑了些盡可能相關的資訊閱讀,匆匆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對於原文陳述引用的人事物,總算有了鮮明的概念,也懂了「一塊人家賣剩的cheese」和「麵攤的滷大腸排排站」笑點在哪!對我而言,這真是拿來當作寫作舉隅的妙例啊!不過,這好像不是作者和原文想要傳遞的主要概念耶! 除了「隔行如隔山」這類陳辭老調的感想之外,這番「閱讀的動作」也讓我再次想起數年前與一位同行關於「推動閱讀」的對話。我主要的論述包括以下幾點: 一、先備知識必須是選擇閱讀文本的優先考量條件,以免造成無意義的學習。 二、輔助工具的推薦與實作教學,是培養自主學習的基礎建設,而非講述太多閱讀技巧與策略。 三、容許閱讀者在興趣與認知範疇內,跳出文本發表屬於自己的「管窺之見」,這應該也是一種回歸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實踐。 四、高層級的閱讀過程,非常耗費時間與精神,不容易在課堂實施,而且,我們的國中生,真的太累了!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