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書感】《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郝譽翔 | 點閱:1278 |
張貼者:alice | No Email |
書名: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 作者:郝譽翔 出版:九歌出版社 初版:2011年4月 (書感原標題:2014-03-20 好看而且看懂了) 一本讓人忍不住要一口氣看完的好書。 好在哪裡?好在作者把自己掏得很深很深,不但療癒了自己,也救贖了許多人。 不過好看卻未必真的看懂,今天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邀請作者現身說法,聽者無不恍然大悟。 寫作協會以一個區域型的社團,能邀請到這麼重量級的作家來分享如此深度的閱讀與寫作,真是熱愛讀寫者的福音。 釐清何處是故鄉: 故鄉,是許多人年少成長的地方,許多作家一心想要離開她,卻又用一輩子最深情的筆觸來書寫她。故鄉,是許多作家的「回心」之所在。如:沈從文的湘西、魯迅的紹興、茅盾的烏鎮、蕭紅的呼蘭河、老舍的北京、張愛玲的上海、莫言的山東……。郝老師寫作本書的初心也是在為自己不確定的「故鄉」找個定義。 人們對夢想與移動的想望: 父親從大陸隨政府播遷到臺灣、母親隨家族從澎湖移居到高雄;父母在臺灣經濟起飛之前便如許多南部人一樣上台北找機會;南京、桂林、越南的女人遠嫁到臺灣,這無一不是人們對夢想和移動的渴望,為過更好的生活而不斷地追尋。 而這樣的移動,使得臺北愈來愈大(廣義的台北,從台北市∼永和∼三峽∼林口),而中南部愈來愈小。 本省與外省的相遇: 山東籍父親和臺灣籍母親的婚姻,這種外省與本省族群的相遇,算是兩岸故事的縮影。 勇敢面對,自我療癒: 一位美女教授,爸爸是醫生,媽媽是小學老師,任誰聽了都要以為這肯定是人人稱羨的模範家庭了。然而真相卻是在作者一歲的時候父母離異,近四十歲的時候,父親以自殺的方式結束八十歲的一生,徒留一些分散在中國、越南或其他不知名地方,和他結婚又離婚的女人。 作者從書寫中找到力量,療癒了自己,也安慰了別人。 然而這樣的書寫是否對書中的其他人造成影響? 郝老師說自己四十歲有了小孩,是寫這本書的重要契機。迎接新生命彷彿是自己的重生,她要與從前的自己和解,和過去的自己做一個了結,而選擇勇敢面對是最好的方法。 而寫作多以父親為主,一來父親在她的生命中如過客,而且以他的個性比較不會在意這種事情。相反的,生活關係比較親密的母親就不好寫了。 「不過最主要的是父親本來娶了中國太太,說了要去中國定居,於是作者便放心的掏寫,沒想到後來父親又回來了。」郝老師說到這裡自己都忍俊不住笑了出來。 戳破父慈子教兄友弟恭的家庭刻板印象: 在單親家庭有增無減的現代,我們的教育還不斷複製美滿家庭的刻板印象,讓單親的孩子受傷更深。 為什麼臺灣人不寫臺灣: 作者評過幾個文學獎,發現許多文筆很好的年輕人,筆下出現紐約、東京、倫敦,但就是沒有臺灣。 白先勇寫臺灣(台北人),可是那是一群心在南京的台北人;朱天心寫臺灣(古都),可是那是在諷刺台北沒資格稱古都。 非寫不可的力量: 學生為了繳作業,非寫不可。(這是我想的) 情感沉澱到一定的厚度,非寫不可。 莫言則是因為餓,非寫不可。 題外話: 看到郝老師,證明上帝果真是偏心的。祂怎麼可以把美麗、聰明、智慧和好口才全給了同一個人呢? ──在中崙圖書館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