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看電影】《血色海灣》導演:路易•賽侯尤斯 | 點閱:1329 |
張貼者:alice | No Email |
電影名稱:The Cove 譯 名:血色海灣 導 演:前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路易•賽侯尤斯。 拍攝年分:2007~2009年 拍攝地點:日本太地町國立海洋公園及附近海灣。 得獎紀錄:2009年1月榮獲第二十五屆美國日舞影展最佳觀眾票選獎。 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影片大綱:揭發日本太地町海灣漁民以不仁道的方式,每年屠殺約二萬三千隻海豚的真相。 主辦單位: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 演出地點: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 六O年代擄獲許多童心的電視影集<飛寶>。片中用了五隻海豚來呈現飛寶與人類互動的美好畫面。劇中演出波特叔叔的瑞克•歐貝瑞(Ric O`barry),正是當時負責捕捉海豚的人。他一手塑造了海豚在人們心中嬌憨可人的形象之後,卻也發現人類營造出來的環境並不利於海豚生存。於是轉而成為海豚的守護者。 海豚是一種聽覺動物,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牠們可以收、發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人類的聽覺是16∼20千赫之間),可以在海底"聽穿"你。而我們在海洋公園觀賞海豚表演時,擁擠的空間裡同時響起數千觀眾的鼓掌與吶喊,這樣的聲浪對牠們而言簡直是在耳膜上"轟然巨響",是會要了牠們的命的。就算是表演結束觀眾散場後,人工水池的幫浦二十四小時運作的聲音也會讓牠們焦慮不安。瑞克•歐貝瑞說:"曲終人散後,背對觀眾餵食的,是一瓶又一瓶治療胃潰瘍的藥品。" 是誰讓海豚來陸地上受這個苦呢?是以為"海豚的微笑可以美化人生"的人們。 於是漁民便利用海豚季節性遷徏的機會,從每年九月開始,在成千上萬的海豚要游過太地町時,當地漁民便將安裝在船上的特製鋼柱伸入海底,並在港灣架起天羅地網。一旦發現海豚的蹤跡便不斷敲響鋼柱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以聲音牆將驚慌失措的海豚引進港灣一舉網羅。可愛的瓶鼻海豚以每隻15萬美元的高價售給世界各國的海洋公園,馴獸師挑剩的,便以原始的魚叉一叉一叉地將牠們刺死。看著牠們臨死前掙扎所濺起的水花如紅色噴泉,淚水就忍不住滑了下來。 他們將這些死去的海豚偽裝成鯨魚肉,以每隻600美元的價格賣給魚販,銷不完的則賣進國小的營養午餐。一般食物汞含量安全標準為0.4PPM,海豚肉的汞含量則高達2000PPM,然而不論是獵捕行動還是食品安全的問題,一般的日本民眾並不知情。 日本政府為什麼明明知道這些海豚肉不符合食品安全,為什麼還要讓它流入人們口中呢?明明知道反對捕鯨的運動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何以日本政府還要花鉅資收買小國家來充當"投票部隊",協助他們將小型鯨--海豚排除於保育範圍之外呢?(有些會員國本身的海域是沒有鯨豚的) 除了說是某些團體要鞏固其既得利益之外,瑞克•歐貝瑞說:"只能說是日本帝國主義思想作祟了。" 這部影片的工作團隊裡有參與過野戰部隊的好手、有連續八年拿到世界冠軍的潛水高手、還有攝影專家將攝影機裝置在偽裝的石頭裡。他們對當地的環境、語言、文字都不熟悉,卻仍大膽地利用月黑風高的夜晚,,闖進港灣取得漁民凶殘獵殺手法的一手報導,再由瑞克•歐貝瑞背著電腦螢幕直闖"國際保育鯨豚的組織"正在開會的現場,一舉揭穿日本代表"已經改進捕殺方法,以縮短海豚死亡時間"的謊言。 影片中我們看到當地漁民不但用蠻橫的態度強力阻止他們工作,並一再企圖激怒他們動手打人,好以此為藉口定他們"不受歡迎外國人"的罪名以驅逐出境。漁民之所以如此捍衛自己獵捕的行為,除了他們自認為這是日本的傳統文化外,政府灌輸他們:海豚是害魚,附近漁獲量逐年減少,就是因為海豚消耗了太多海魚所致。 看到這裡,想到我們一天到晚從媒體上得到的消費資訊,也不知有多少是受到政商的操作。就以喝牛奶一事來說吧!一會兒說多喝牛奶可補充鈣質,一會兒又說喝牛奶會引發過敏……這也許就是小老百姓知識不足的悲哀吧! 影片結束後的討論及延伸出來的常識: 海豚每一個呼吸都是由意識控制的,不像人類在無意識時,就交由交感神經接手控制。瑞克•歐貝瑞捕獲的那五隻海豚在兩年內逐一死去時,最後一隻,也是和他感情最親密的凱西就是在他的臂彎裡,用力吸一口氣之後就"放棄求生的意念"了。 如果吃魚吃肉是無法避免的,就請盡量選擇居於食物鏈低等位階的,並且破除"物以稀為貴"的迷思。 不要因為這部影片就醜化了日本人,也不要只把焦點放在人性的敵、我;是、非;對、錯上。劇中日本漁夫在和保育小組的人爭執的時候說:"這只是你們吃牛肉,我們吃海豚的差別。"其實以不仁道的方式獵殺動物的問題,我們的屠宰場也天天在上演著。 我們只能以不消費的手段去阻斷不公義的、污染的產業。 優勢族群以經濟、科技、軍事的手段來宰制弱勢族群,公平正義何在? 每一種生物的生命結束之後就會變成另一種生物的食物,這是永續的、正常的現象,即便是人類也不例外,天葬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而來的。從人類牙齒的構造來看,臼齒較多是要我們用來咀嚼草食沒錯,但還是保留著四顆犬齒讓我們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撕咬肉類。所以倒不必刻意地排斥肉食,只要是用人道的方式取得,並且不要破壞任一食物鏈的環結即可。 人和海豚在食物鏈上居於同一個等級。 所有動物都沒有肥胖的問題,除了人類。 動物園、海洋館的設立是有教育目的的,但是就長遠的眼光看,我們還要盡量讓它能具有保育的功能。 生物最終難免一死,死亡並不可怕,問題在於尊重與對待的態度。 相關影片推薦: 1、絕地再生 2、世界大戰 3、愛瑪的禮物。 討論後的心得: 社會運動來自於個人的積極參與。 馴獸師看著每天和自己親密互動的海豚,藉著藥物來解緩高壓所帶來的痛苦,不知心中作何感想?也許他們也有混口飯吃的無奈吧! 在海洋公園看海豚表演的時候,海豚配合著馴獸師的肢體語言,悠哉悠哉地做出和諧美妙的前、後空翻,時而跳躍,時而撒嬌,和馴獸師呈現出一付水乳交融的人魚關係。讓人以為牠就像家中的寵物一樣,是心甘情願來到人類的世界,和我們共享快樂的假期......難道這一切都是強顏歡笑?難道致牠們於死的,竟是這美麗的微笑?以後我還有心情觀看這種表演嗎?當孩子興致勃勃地要求參觀時,我要如何跟他們解釋? 影片中,當飾演飛寶的五隻海豚被安置在魚網中動彈不得時,旁白是這麼說的:"牠們不會緊張了,因為牠們回來了,牠們知道牠們不會被傷害了。"這是人類的語言,是擬人法,人類怎麼可以替海豚代言呢?就像有人幫狗狗剔一身穿高跟鞋的皮毛,就以為自己的狗狗是淑女一般。 影片結束時,現場報以熱烈的掌聲,是向荒野保護協會工作夥伴及協辦單位致謝、是對保育團體不畏惡勢力威脅的尊敬、是對瑞克•歐貝瑞英雄形象的崇拜,也是對海豚重現生機抱以熱情的期盼。 影片結束後的分享與討論非常踴躍,而且其中還不乏字正腔圓如即席演說一般的專業人士。這和在學校參加研討會時,一到討論互動的時間,會場氣氛便肅靜凝重比起來,真是大異其趣。 |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