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主 題:【書感】《轉山》/謝旺霖 點閱:1423
張貼者:湘靈 No Email
承蒙Alice師熱情分享《轉山》一書之書感,代為貼上,並致上敬意與謝意。

以下為Alice師分享之書感:

* * *
書  名:轉山∼邊境流浪者
作  者:謝旺霖
出 版 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月25日初版一刷
     2009年7月16日三版十一刷
推 薦 人:志遠老師

2008年暑假參加時報文學營時,幾位不同屬性的老師不約而同地推薦這本書。當時只當它是一本「旅遊文學」,而且還是我所不擅長的「登山」旅遊,心想等「有空」再看。不想這一等就是兩年,直到聽了林老師的推薦。

什麼人養什麼狗,不,什麼人看什麼書。近幾年來推動定向越野運動不遺餘力的林老師會推薦此書必有其道理,這是讓人一睹為快的主要動力。

翻開本書的序,鼓吹學習「孤獨面對自己」的蔣勳老師寫著:「我讀著讀著,忽然夢想著,或許旺霖的書會是一個運動的開始,台灣的青年讀完<轉山>,帶著書,都紛紛出走,走向他們各自孤獨的旅程。....因為謝旺霖,我們都有出走的理由了。」

才讀到這裡就嗅到此書無邊的魅力,這顆不再年輕的心頓時深受蠱惑而燃起蠢蠢欲動的想望。

失戀,使旺霖想要尋找一個「再也沒有思念的地方」,因而有了第一次抽離熟悉環境遠赴西藏的出走行動。然而這一路「忘不了對別人的思念」,卻因為長途跋涉的搏鬥和景物全非的磨難而差點「忘掉自己」。

這種強烈的流浪需求剛好搭上雲門舞集林懷民老師所推出的第一屆「流浪者計劃」,真可謂天時、地利與人和,於是旺霖在沒有充份行前訓練及不被專家看好的情況之下,再次帶著有限的自行車裝備和焦躁的心情,踏上一個即將為大雪所覆蓋的危險旅程。

「轉山」:「對著性靈的大山反覆繞走的儀式。西藏人相信,遭遇苦難的人藉此將能得到罪愆的洗脫與身心的淨化。轉山者,必須捨卻已身私慾,僅為他人祈福而行。」

閱讀轉山,不免深受旺霖「不畏艱難」的精神所感動,但這個「不畏艱難」的背後到底還是年輕氣盛居多,我學不來,自然無須豔羨。倒是聯想到兩年半前毫無計劃地放下習慣的生活,莽莽撞撞地闖入心目中的學術殿堂。幾經風雨,淺嘗學識甘美的果實有之,現實與理想衝突的煎熬亦有之。這一路有笑有淚的求學歷程,竟然活脫脫是轉山的翻版。讀轉山彷彿讀到我自己,這可是始料所未及的。

當年環境迫使我需要有一張大學文憑來襯托我的專業時,我也是毫不猶豫地變換跑道,從老師變成學生。如果這一路顛顛簸簸地走來也算是「重新來過」的話,我的風險顯然要比旺霖大上許多。

決定修一個學士學位時並沒有意識到臺灣的高等教育已經貶值至此,少子化、7分讀大學好像只是媒體的事,家人既未阻撓(只有公公一直把我髮白的責任推給讀太多書),幾位老師雖建議我以專科學歷直攻碩士,但我還是堅持要「蹲好馬步」。結果這個自命清高的脾氣,讓我在學習及交友的過程中吃盡了苦頭。沒有互動的課堂氣氛令人窒息;淺碟的學習態度令人失望;年齡上的代溝造成學而無友......這些不愉快的經驗,雖然不若旺霖「前輪卡在岩縫下,而後輪和雙腿完全懸盪在斷崖之外....」的驚險,但對心靈的衝擊所留下的印記卻是等量齊觀的。

所幸這條路是自己選擇的,過程是甘美是苦澀只須對自己負責。

在課堂上,我習慣以專注的眼神、豐富的表情來和老師們互動,深信當老師充滿教學熱忱時才能發揮最好的教學品質,學生才能從中獲益;從不吝惜出借自己的上課筆記到擔任一位老師三個學門的教學助理到個人自掃門前雪,終於勇敢承認別人要用什麼容器來盛裝老師們的寶藏其實與我無關,終於想起了自己的身份是學生,我只管汲取自己所需;年齡上的代溝發生在同學之間,卻在老師這裡找到慰藉......旺霖在壓抑自己的情緒闖過未知的劫難之後,會以大哭來宣洩,我則選擇將自己潛入深海裡,遠離本就不該屬於我的人群。

眼尾掛著淡淡的細紋,姣好的面容常帶著親切的微笑,瀘沽湖女兒,那個摩梭族的年輕媽媽松娜,是旺霖這趟窮山峻嶺、寂寞艱難的陽剛旅程中最賞心悅目的一枝瓊葩。如果沒有這場美麗的邂逅,這一趟旅程豈不是像豐盛的西餐少了甜點,像長篇大論的文章少了立體的變化?

經史子集是主菜,但我也愛甜點。讓我成長茁壯的是主菜,讓我回味再三的是甜點。

旺霖說:西藏不完全是你們所想像的那個原始而美好的樣子。我說:臺灣的大學不完全是你們所想像的那個充滿知識寶藏的學術殿堂。

在剛剛意識到求學的旅程即將抵達終點的時候,一不小心便輕易地洩露了自己善感的心情,於是我安排了一個讓自己優雅遠揚的儀式,遮掩了可能失態的窘境。在讀到「深怕當真正臨別的那一刻情緒過於奔竄」時如遇知音,為那個令旁人莫名所以的儀式找到合理存在的理由。單線思考的人儘可笑我,但你不能。

埋在書堆裡應付比別人都多的期末考試,一路過關斬將、披荊斬棘之後來到目的地時才驚覺,這一切竟然如此「輕易」結束。想當初「不過是」Clever一個督促,趕在報名最後一天的黃昏把資料遞出去,「翻身剎那」人已在書海中沉浮。

旺霖因為這趟旅程有了二頭肌、六塊腹肌和會跳動的胸腺,我呢?

旺霖在越過人生的這座顛峰之後,一定要為自己再找另一個攀爬的目標,我呢?

兩個不同性別、年齡、屬性的人,卻發生了意義上相同的故事,也許這就是人生。

-----------------------------
輕敲我心版的文摘:

1、旺霖第一次從西藏回來,正是拿到法律、政治雙學士學位,準備更換跑道,攻讀中文研究所的時候:

「彷彿有個隱約莫名的啟示,將自己看得更加真切且明白一些。雖然我仍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但至少知道我不要的是什麼......我已能,也願,承擔人生重新再來過的風險。」

2、旺霖的作家友人說:

「文學不是光說,而是要不斷用寫作去實踐的。」

3、當計劃已經箭在弦上的時候,只好這麼安慰自己:

「這躁進的舉止,或說機會,也許是人生中一環扣著一環,一波推著一波,逐漸連綴成的,而非你突然要它,它就來了。說不定未來將發生什麼事早已冥冥註定。總之,與你過去所為所思無法脫勾,我在相信與懷疑之間擺盪:最後的結果可能失敗,但至少我應該在失敗面前看見自己究竟是如何就範的。」

4、為了生存,發現自己在個性上的改變:

「從內向轉外放,從寡言變多話,有些舉止的變化似乎來自西藏旅途裡,向人討吃討喝討住學來的。......最明顯的變化是,過去我長期缺乏的自信,好像長出了一點什麼......。」

5、彷彿是授旗典禮之後遠征的國手,就算來不及也沒得商量了:

「出發了,就是準備好了。所有來得及的與來不及的,都將在出發時一切就位。」

6、旺霖的朋友信誓旦旦地要陪他走一段。

「學習如何過耐苦冒險的日子,以備日後出社會之用。」

7、當自己連人帶車掛在懸崖上求助無門時,告訴自己:

「不哭,路途上不哭,祇有放心時才哭。」

8、在一般人都以跟團或開車的方式走這條國道時,旺霖選擇以騎單車來挑戰貧窮與流浪。

「這一步踏出,不知前方相遇的會不會是死亡?你永遠不知道,或許,因為你不會知道,所以你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9、有自殺念頭的人,面對的並不是真正的困境,而是過不去自己的那一關。

「在黑暗中差點摔下兩百公尺崖谷之後......慶幸看到自己經歷一場生死邊緣,所迸發的求生意志(過去曾數度思索過自殺的念頭)。」

10、胯部的傷,迫使他不斷調整騎車的坐姿。

「這世上不能太在意的就自己的傷口,人是可以暫時忘掉自已,否則關注過久,它似乎真的會衍生出甚麼毛病來。」

11、高山症發作了好幾次,多到都有心得了:

「來到高近四千米的覺巴山口......祇要中途停車休息,感冒的症狀就會加遽重......這一切的症狀總在你休息時才比較明顯,它彷彿是一個深懂人性的病菌,專挑你軟弱的時候出擊。」

12、咳到吐出的痰裡混濁著血絲,不得不去看醫生,藏族的醫生說:

「”也許正是你每天都著單車,大量活動肺部,才避免感冒嚴重惡化喔!”......你從未想過這樣勞苦和困頓的騎行,竟還能拯救自己,救你或害你,顯然祇有一線之隔。」

13、爬得愈高愈是謙卑。

「在藏地,每座大山的至高之處,都是藏人相信凡人能緊鄰神祇最近的地方。....到達這一無人地帶峰頂....默默地祈禱:”我並不是來征服您,請讓我......。」

14、途中遇到三個女人同行的朝聖者,被她們問到自己獨行這麼艱難的旅途怕不怕的問題,才猛然想到:

「旅程出發前曾經的猶疑與怯懦......果真隻身在路途,卻再也不去思考甚麼是害怕的問題了。」

15、相機耐不過天寒時:

「失去科技的便利後,你便祇能重新索求於原始,勉強睜著眼睛把舉目所見,深深銘刻在腦海裡。」

16、好心的司機眼看雪太大,執意要請他搭便車時:

「這是你一開始就選擇的旅途--貧窮、流浪,你覺得這一關若守不住了,以後同樣問題仍會重複,你不想因這輛車的介入就此載走你的命運。」

17、旅途中收到遠流出版公司主編的電郵,主編給他的建議:

(1)儘量多寫、多拍,尤其「有感覺」的時候。
(2)請記得寫日記,就算是流水帳也無妨,因為有一二句文字提醒,將來要追憶就容易些。
(3)拍照時,同一標的,如有可能,請多拍一二張,以便有選擇的餘地。

18、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真相:

「回到臺灣後......你會向他們坦言,西藏不完全是你們所想像的那個原始而美好的樣子嗎?」

19、到達目的地(米拉山口):

「你還不敢相信,這一切竟會如此輕易來到......山巔上就你一人,你平靜地佇立在一處至高點上,展臂想像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彷彿再也沒有令你激動的消息。想來當初不過是一時介入的決心,翻身剎那便已成行......。」

20、零下十八度,好不容易有個”松多溫泉”可以泡澡:

「凝視著凸爆青筋血管的身軀,發現它已長得格外結實嶙峋,彷彿不屬於你的,二頭肌六塊腹肌突出明顯的線條,小屁股倒三角體,你握緊拳頭,胸腺竟會跳動勒。」

21、以為只有我懂的複雜情緒:

「其實你尚未完成既定的旅途,但你卻已在設想關於告別的種種,深怕當真正臨別的那一刻情緒過於奔竄,你將無法完整記憶。」

22、李老師常說:「現在」一說出口就是過去了。

「當你下筆追逐的那一刻,難道不也是證明失去的時刻嗎?那未能寫出、道出的,永遠都比寫出道出的多更多,這留得住與留不住的一切都已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23、頗富哲理的一段話:

「時間到了某個點後,不再必然是愈久愈長。時間若失去空間便不存在,時間因空間而產生了差異。」

2010/7/19,下午 09:01:51

回【 教學手記 】   回【 上 一 頁

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