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標題:95基測一:第26題
「寧為小人之所罵,毋為君子之所鄙。」這句話的寓意,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美德與羞辱是不能相容的    (B)堅持正道,絕不從眾媚俗
(C)凡事率性而為,毋須盡如人意  (D)人有準繩規矩,才知平直方圓

【試題疑義】
【資料提供者】考生:廖于婷
【疑義性質】答案疑義
【疑義內容】
根據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所編纂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之解釋,小人為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之人,君子是才德出眾之人,準繩是用以比喻權衡事物的法度。這句出自張潮《幽夢影》的話之寓意,綜合上述之解釋,敝人認為答案(D)也可行,一個卑劣的小人,怎會有公正的是非判斷標準呢?正因君子是才德出眾之人,所以能公正、公平地評斷是非,所謂沒規矩不能成方圓,君子與小人之所以不同,便是以品德、規矩判斷是非的能力之差異來判別的。

【說明】(維持原答案)
疑義中提及,「君子與小人之所以不同,便是以品德、規矩、判斷是非的能力來判別的」,然而本題不是在分辨君子與小人。

題幹「寧為……,毋為……」表示一種價值的選擇,「寧為小人之所罵」所以絕不從眾媚俗,「毋為君子之所鄙」所以必須堅持正道。(B)選項正是符合這種價值判斷之下的行為,而(D)選項旨在強調準繩規矩的重要。所以答案為(B)。


回 首 頁】  回【 歷屆試題疑義 】  回【 上 一 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