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標題:91基測一:第33題
「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這段話的涵義和下列何者最相近?
(A)有人需要你的愛,滿足他們吧!此時,你將是上天賜給他們的恩典
(B)豐收是自然和人類合作的大手筆,人豈可貪天之功而愚昧地自鳴得意
(C)生活充滿困惑與潛在的混亂,宗教的力量可以指導我們找到意義與秩序
(D)對生命有真切的擁抱後,看任何事就能寬宏大量,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觀

【試題疑義】
【資料提供者】林聖凱、林曉葳、呂鈺達
【疑義性質】題幹疑義
【疑義內容】
林聖凱:此題目含有要人心存感恩之意,但前兩句話,還隱藏著另一個意義。「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也含有要人付出之意。告訴別人這段話,便是提醒他,他對於社會的貢獻只是滄海一粟般的渺小,相對於其他無數的人對於他的付出,可以說是無法比擬的,所以除了要消極的心存感激之外,更要積極回饋社會、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別人,這才是整段話全部的含意。但是所給的標準答案卻是(B)。(B)這個選項所述,只是藉著豐收是人的努力與上蒼的恩典結合,並非全是人類的功勞,以責備的口吻隱隱要求別人應該要感謝上蒼。但很明顯,並沒有要人付出之意,這便無法完全詮釋題目的含意。為何會給這個答案,我抱持強烈質疑的態度,不知是出題時思考不構嚴謹、抑或是不夠用心?

再來看(A)的答案。(A)選項的前半段,到驚嘆號之前,便是以呼籲的口吻要人在別人需要時付出,後半則是講到感恩部分,這才能夠完全詮釋題目所提的意義。「有人需要你的愛」便是隱喻著等待你付出的社會,而「滿足他們吧」則很明確告訴你:該是你付出的時候了。後面「此時,你將是上天賜給他們的恩典」,便是與感恩有關的部分。你付出了你的那一份,對受到你幫助的人群來說,你是那「人者」的一小部份,你幫助了他們,對於他們來說,你成了「恩典」,也就是成了被感激的人。這段話雖然〕並非直接把讀者當作是該感恩的人,倒反是被感恩的人,但卻也巧妙地隱喻出受人幫忙、應該感恩的心情。所以我認為,真的要在(A)、(B)兩選項中做抉擇的話,(A)較為恰當,因為(A)將「付出」與「感恩」兩層面都說明了,而(B)卻只有提到「感恩」這部分。不要對我說(A)所提的「感恩」並不直接,因為(B)選項也相同,非常不直接!(B)是用責備的情感、反詰的語氣來說話,間接讓人省思自己是否該要感謝上蒼。(A)則是角色易位,也是間接引人感謝的省思。(B)還有一點不太好的地方,因為題目中所提的「感謝天」指的應該是無數的人,而非真指「老天爺」這麼淺薄。(B)主要說明豐收不僅僅是人的力量,仍需要「天」來配合,因此需要感謝天,這不就和題旨又有一段落差?而(A)選項所提是人做出了付出的動作,而感恩的對象也是人,這是否更加貼切?

以上幾點看法,希望諸位出題老師謹慎思考。只要是人,思想總有不周密之時,博采百家之見,方是正途。每個人的心理都不同,想法各異,遇上這種思考題型時,每個人都會因為無法避免的主觀意識觀念影響,而無法有相同的見解。我想信我的想法也並非完美,但比較起諸位出題老師的答案,是否更加精確些?我希望這種類型的題目,應該做到「有道理便該給分」的地步,而不是僵化學生的思想,我今天運氣好,想法路徑與出題老師同,便得分。反之,不但答案不支持自己,自己心中的想法也被淹沒。我希望出題老師能再三思索這段話的意義,如果題目所給的答案的確並非十分周全,那是否應該要給予不同想法但也有一片道理的人得分的機會呢?

林曉葳:「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此處所表達的是一種謙遜的態度。而所感謝的「天」並非是人格的天或自然理義之天甚至神靈,而是對眾人及社會整體的感謝。由此與標準答案(B)中的「人豈可貪天之功而愚昧的自鳴得意」之天何干?即使是人格、神靈亦不合。因此答案(B)有缺點,不貼切,還帶了天威的色彩呢?

而答案(D)「對生命真切的擁抱後,看任何事就能寬宏大量,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觀」在經歷實際生活體驗後,真正覺悟到「謝天」的意義,這樣對「功成不居」的新領悟,美德不是種謙虛的寬宏嗎?如此人生不計較,難道不會令人感到海闊天空嗎?所以答案(D)較答案(B)貼切。

呂鈺達:選項中的答案不太好,(B)選項只是在說不居功而已。

【說明】
語言應該活用,「斷章取義」及「過度引申」往往是言語誤解的最大主因。此題以四句話作題幹,旨在評量學生對於文意的理解;學生的問題在於對此段話的前二句作「過度引申」,將「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解釋為「要人付出」。本題前二句主要在陳述一種「不應自滿」的想法接續到後二句,才有要人「感恩」之意,至於懷有「感恩」之心後要如何做,此段文意並沒有提及。

若要從本題題意加以引申,可以出現無數可能,包括:「付出」、「人要上教堂」、「擁抱人生」等等不同的說法,但這與本題的問法不同,因此,本文的正答仍維持(B)選項。

本題出自課本,但並不要學生過度記憶課文題解與內容。從此題的試題疑義中不難推論,問問題的學生為聰明且用功的學生,對於課文也有相當的嫻熟度,或許是因為對課文或題解太熟了,反而忽略掉此題只要求從節錄的四句去判別。第一位學生在作答時引用了許多出現於課文中,而題目沒有提供的訊息作為解題的依據,以此作為思慮嚴謹的理由,並主觀認定此為較佳答案,這應是過度記憶所造成的傷害,因此,本小組必須再次強調,所有課本的篇章,都是語文學習的材料,只要學生能藉由這些篇章,學習到應有的語文知識即可,過度記憶,反而妨礙理解。

無視當下訊息的差異,只以他處獲得的訊息做為判斷的依據,這種主觀意識與成見太濃厚的心態,都容易造成「無法理解」文意的問題。

【決議】維持原答案


回 首 頁】  回【 歷屆試題疑義 】  回【 上 一 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