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標題:93基測一:第47題
【試題疑義】查看該題組(93基測一:第47題↗)
【資料提供者】李秀娟、林立涓、郭怡萱、李昱萱
【疑義性質】答案疑義
【疑義內容】
1.本詩由一、二節可推知「風」是實體,則首句「在溪中揉搓著花樹」又「扯來雲絮」的主語是「風」,而不是「溪水」,應是「風」將花葉吹入溪中,又吹起了一些浪花,作者使用誇飾手法將之濺起的水波譬喻為「雲絮」。這樣的推想也應是符合詩意的。答案應為(B),反而選(D)完全忽視了「風」在詩中的「推動作用」,倒不甚合理。

2.「風在溪中揉搓花樹,又扯來雲絮在溪中洗」意為花樹與雲絮的倒影因風而在溪上晃動。但(D)「流水淙淙,彷彿搓洗著花樹及雲絮的倒影」,卻是強調「流水淙淙」強調的是水聲,而「彷彿搓洗著花樹及雲絮的倒影」是說明造成水聲淙淙的原因,故與詩意不符,當送分。此題若(D)改為「淙淙流水」則無疑,因「流水淙淙」是表態句,而「淙淙流水」是詞組。

3.有關詩意的詮釋,本屬主觀問題,在於個人感受,無法定義「最佳」的答案。詩中第二段提到風抬起女孩的衣角,說:我洗這紅,可見這紅是指女孩的衣裳,又由於詩中用的是「洗」字,加上女孩看著溪中,無法分辨是花的紅或是霞的紅,因此花樹和雲絮極可能是用來形容衣服的色彩,才無法分辨,況且相思中的女孩會在意、注目而感到羞澀的應是容貌衣著,而非花樹,才更能夠符合詩意,因此(C)選項更加合宜。

【說明】
1.由詩句中看不出「風將花葉吹入溪中,又吹起浪花」的意象,也看不出「以雲絮譬喻浪花」的線索,而且「以雲絮譬喻浪花」的話,下一句詩中「霞的紅」將難以解讀。詩句是在描述花樹與雲絮的倒影因風而在溪上晃動,所以(B)不是答案。

2.不論是「淙淙流水」或「流水淙淙」,(D)選項的重點其實是在強調花樹與雲絮的倒影在溪中晃動的景象,且「彷彿搓洗著花樹及雲絮的倒影」並非造成「水聲淙淙」的原因,故(D)選項為正確答案並無疑義。

3.本詩分為兩段,第一段著重在描寫溪中花樹與雲絮的倒影,第二段才將焦點擺在女孩穿著紅衣上。兩段之間,以「突然」做為承上啟下的轉折點,可見本詩脈絡分明,層次井然。題幹所問「風在溪中揉搓花樹,又扯來雲絮在溪中洗」是在轉折之前,只寫花樹與雲絮,而不是寫女孩的紅衣。


回 首 頁】  回【 歷屆試題疑義 】  回【 上 一 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