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09會考:第43題 |
【試題疑義】查看該題組((109會考:第43題↗) 【資料提供者】考生:賴同學 【疑義性質】答案疑義 【疑義內容】 43.根據本文,作者說「貧瘠的土地可能是富饒的鄉野」,其原因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一般人只注意生活中的衣食所需,卻忽略了大自然的雄偉壯麗 (B)表面上貧瘠的土地,卻可能有肥沃的土壤,能生長出多樣的植物 (C)具備足夠的審美能力,就能從看似單調的景觀裡發現豐富的生命力 (D)只要用心經營,將歷史的經驗與現實的體會相結合,便可改造土地 作者說:貧瘠的土地能是富饒的鄉野 作者阿爾多•李奧帕德在撰寫〈沙郡年紀•鄉野〉中強調了土地和鄉野的不同,土地是大地上因為物質需求被人開放利用的部分,而鄉野則還屬於純粹的大自然,土地由於被過度使用,土地日漸貧瘠,鄉野逐漸減少;都是一些重要的環保觀念,本書後來也被當成環境保護運動的重要書籍,我本身有閱讀過沙郡年紀的原文版,還有解析及作者生平,作者本身是耶魯大學林學院畢業,在國家森林局服務多年,是個自然文學作家,書中內容敘述了許多保護土地的觀念和思想譬如「土地理論 The Land Ethic」、「像山一樣的思考 Thinking like a Mountain」。 所以如果就本題的題意來說,答案 C 提到的「審美觀」或許只是文字的表面意思,和我所讀的原文精神──「環境保護」完全無關;B 和 D 也完全不對題,A 至少有提到「人們注重的一般物質衣食,而忽略了大自然」,比較有符合作者及文章的最重要精神,所以我認為本題應該是 A 或是無正確解答 【說明】(維持原答案) 疑義者就自身閱讀全書的心得與對作者的了解,主張選項(A)為正答或是無任何正解,然作答試題時應以試題提供的文本段落為依據,而非以其他未呈現的篇幅詮釋。 本文首段以「貧瘠的土地可能是富饒的鄉野。」開宗明義,第二、三段描述一個白日看似寂寥的湖岸,近黃昏時顯出勃勃生機,讓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具體說明為何這裡是一塊貧瘠、窮乏的土地,但卻是一片豐饒的鄉野。第四段提及有些人只能感受風景區的雄偉壯麗,卻無法感受到蘊藏在堪薩斯平原看似單調的廣闊玉米田中的生命力,說明「人們對鄉野的品味展現個人不同的審美能力」。第五段說明鄉野「尋常的外觀下常常掩藏著不凡的珍寶」,「想發掘這些珍寶,必須在鄉野生活,並且和鄉野一起生活。」作者更進一步舉例:「在一群啁啾的冠藍鴉突然躥出藍色的身影後,一座歷經一千個夏日、披戴著藍色漿果的古老山丘就變得不一樣了。當一隻雁從天空向一片單調、無精打采的三月玉米田打招呼時,玉米田便不再單調和無精打采了」。回溯第四段,可知要有足夠的「審美能力」,才能從鄉野看似單調的景觀裡發現豐富的「生命力」,選項(C)為正答無誤。 疑義者提到選項(A)「一般人只注意生活中的衣食所需,卻忽略了大自然的雄偉壯麗」可能為正答,但本文並未就「衣食所需」進行論述,亦未提及人們「忽略了大自然的雄偉壯麗」,而是著重於提醒人們發掘鄉野尋常景觀中掩藏的生命之美。故本題維持原答案(C)。 |
【回 首 頁】 回【 歷屆試題疑義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