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05會考:第16題 |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冗言贅字? (A)這餐館的鮮肉水餃皮薄餡多,難怪不得店裡座無虛席 (B)父親是那種善於隱掩藏情感的人,哀喜往往不形於色 (C)小孩高聲朗讀童話故事,稚嫰的童音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D)謊言是化過妝扮的魔鬼,讓人在無意間就掉進它的陷阱 【試題疑義】 【資料提供者】考生:吳同學、邱同學、陳同學/教師:陳老師、陳老師、胡老師 【疑義性質】答案疑義 【疑義內容】 1. (C)……「高聲朗讀」……「朗讀」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為「高聲朗讀課文」故在「朗讀」前再加「高聲」應屬冗詞贅語,此題項建議開放給分。 2. 該題問「冗言贅字」,答案為(C)。但(C)選項中「高聲朗讀」,經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朗讀」條目,釋為「高聲的朗讀詩文」,故其中「高聲」和「朗讀」之意重複,似亦為贅語。此題若以此標準,則無適切答案。 3. 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查詢,「朗讀」釋為高聲的誦讀,而(C)選項為小孩高聲朗讀童話,故此句已經產生了冗言,因此本題應送分,因為每個選項都有冗言或贅字,而題目則問何者「沒有」冗言贅字,這會讓考生無法作答。 4. 高聲朗讀 「朗讀」依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為:「高聲的誦讀詩文」故「高聲朗讀」應視為冗言贅字。 5. 選項(C)也有冗言贅字,經查教育部辭典,「朗讀」為高聲朗誦詩文,再查「朗」字,亦有響亮之意,可見(C)選項中「高聲」二字已是贅詞。本題應無答案。 6. 選項 C,高聲朗讀的「朗」字已具有「高聲」之意,故有冗詞之爭議。 【說明】(維持原答案) 疑義者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對「朗讀」一詞的釋義:「高聲的誦讀詩文」,主張(C)選項「高聲朗讀」為冗言贅字。但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收有「高聲朗誦」、「朗讀」兩詞條,解釋如下: (1)「高聲朗誦」:大聲清朗的誦讀。《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在場裡做完七篇文章,高聲朗誦。」 (2)「朗讀」:高聲的誦讀詩文。如:「這篇文學作品,由他來朗讀,聽來格外生動。」也作「朗誦」。 「朗讀」的「朗」,回歸到詞義,除了有「高聲」之義外,更要強調的是「清晰響亮」。所引《儒林外史》的例句,「朗誦」之前,用副詞「高聲」進行修飾,目的即在同時彰顯聲音的「大而清朗」。「高聲朗讀」取義亦相同,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解釋「宣讀」時,即謂:「當眾高聲朗讀。」故「高聲」非贅詞。 2. 搜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全文,可得到不少以「高聲」修飾原本就表示「大聲」的動詞的解釋或例句: (1)來至范屋中高聲大罵。(見「大罵」) (2)高聲叱喝,驅使有若奴僕。(見「叱喝」) (3)高聲喊叫,亂吵亂嚷。(見「大呼小喊」) (4)店中滿座聽見他高聲大喊(見「滿座」) 上述例句或解釋中,「高聲」作為副詞,附加於「大罵」、「喊叫」、「叱喝」、「大喊」這類原就表示「大聲」的相關動詞前,強調其大聲的程度。由此可知,「高聲」與強調大聲的動詞連用時仍有作用,並非贅詞。 3. (C)選項「小孩高聲朗讀」與「小孩朗讀」在語意上有些微差異,前者強調朗讀聲音之大而清晰,能與後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相呼應,後者則無法確知朗讀的聲音究竟多大。本題須根據語詞使用的上下文語境細加斟酌,故維持原答案(C)。 |
【回 首 頁】 回【 歷屆試題疑義 】 回【 上 一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