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標題:99基測一:第38題
【試題疑義】查看該題組(99基測一:第38題↗)
【資料提供者】考生:呂杰憲、陳恩康
【疑義性質】答案疑義
【疑義內容】
1.有關本次國文基測試題第38題「這篇文稿的寫作目的,最可能是下列何者?」所公布之正解為(C),但學生認為這篇文稿主要分二部分,上面部分為「促銷繪本的行銷文字」,下面部分為「希望透過突顯安徒生不平凡的一生,來增加這繪本的珍貴及可看性」,當然背後「隱藏」目的都是為了促銷這繪本,但學生認為「最可能」的目的,應是直接反應文意的目的,作者在寫這篇文稿的同時,其目的應是在介紹安徒生不平凡的一生,「最終的」目的才是促銷童話繪本。這就如同現在,在香菸盒上註記香菸導致的不好後果,其最終目的當然是希望大家不要抽菸,不要買菸,但這註記的作者,其目的應是要讓大家知道抽菸的不好及導致的後果;所以似這個例子,學生認為第38題的答案,是(C)是對的,但(A)應也可以算對;學生就考時曾就所謂「最可能的」及「最終目的」而思考許久,最後還是以反映直接文意,來認定「最可能的」目的,但正確答案,公布卻為「最終的」目的,還請各位評審委員鑑察。謝謝!

2.(1)題目之意不清──以題目本身之命題敘述來看(題目寫著:這篇「文稿」的寫作目的,最可能是下列何者?)當考生看到題目時,會有兩種解讀,其一是將「文稿」視為整份促銷活動的「傳單」,而另一個是將「文稿」視為整份傳單虛線下方的「文章」。而依照生活的常理,前者明顯不能夠成為最佳解讀。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文稿」的解釋為「文章或公文的草稿」,當然本題不是公文,故應指「文章的草稿」。顯而易見的命題委員是出一題有關「傳單」的考題,主要考的是同學們知道這是一個促銷的「傳單」,可是題目問的是「文稿」,學生我知道命題委員都是學富五車,讀過很多書的人,必定寫過好多篇文章,應該知道:「文稿」不是較正式的名詞嗎?請問基測作文的「文稿」中能加星號嗎?偏偏題目的中間又故意的畫了一條虛線,學生我知道這是為了美觀或是整齊,但這種刻意區分卻正好誤導了一向循規蹈矩的考生們。促銷「傳單」和「文稿」明顯有別,不是嗎?若硬將「文稿」解釋為「傳單」的話,就會產生「文章的草稿」等同「傳單」,以致於「文章」等同於「傳單」的荒謬解釋。那何不在基測作文中寫「傳單體(即在文章中加入星號、圖案、虛線等)」呢?因為在正常邏輯下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故平常人會認為,「文稿」指的是自虛線下方開始的部分。
更奇怪的是,基測命題本以生活化為主,此題雖有照基測本意出題,但是無意中又違反了基測的本意,為什麼呢?因為生活中常見的排版,星號僅出現在廣告傳單中,而在文章中,不常見到如此的版面。而大家也知道廣告「傳單」的排版是先講要促銷的廣告詞,然後再以閱讀心得的「文章」或是「文稿」佐證刊載以增加讀者的興趣,所以其「文章」或「文稿」的內容並不是促銷而是本身書的概要或作者的介紹!還有基測考試基測委員曾說過要考的細心,就像「瑜不掩瑕」一樣,所以如果基測委員還硬是反駁學生的論點,叫學生我不要太細心,那不是更有違背基測的本意嗎?

(2)判斷答案之依據不足──若真的硬要將「文稿」解釋為「傳單」(但實際上不可能成立),那麼傳單為「出版社」「促銷」廣告,理應在傳單附上出版社名稱,就算是書展現場所發之傳單也會附上,因為可能有多家出版社出版類似內容之不同書籍。但若此份傳單是在藝文展覽現場發放,為該展覽做「介紹」,則就可以合理解釋其不需要附展覽名稱,更不需要出版社名稱的原因,因為考生可以輕易地從標題知道展覽名稱。

(3)綜上所述,已足夠佐證;除非題目改為「這篇『傳單』的寫作目的是……」選項(C)方為正解,否則依據題本中題目之意,必須選擇選項(A)為正確或最佳的答案。

【說明】(維持原答案)
1.這篇文稿標題為「安徒生200年珍藏繪本」,正文分為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著重於介紹此紀念版繪本的特色與贈品,第二部分則簡略說明安徒生的生平及其童話之創作歷程,並以相當篇幅說明安徒生童話富含文學性、可讀性,「超越國家、時間和年齡的界限」,「永遠受人們喜愛」,可見這部分的要旨並非介紹安徒生的一生經歷,而是透過安徒生困蹇的際遇說明其童話之所以獨特的原因。故此文稿通篇上下呼應,寫作目的皆在促銷此「安徒生200年珍藏繪本」。換句話說:第二部分的文字內容,其實只在加強、加重第一部分的宣傳效果而已。

2.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稿」指未完成或已完成的文字、圖畫等,如:「草稿」、「畫稿」、「定稿」、「投稿」。而「文稿」一詞的範疇亦廣泛,舉凡各類文章,如公文、促銷文案、傳單……等皆屬之。因此,題幹問及文稿的寫作目的,當以整份圖文的內容來做判斷,不應以虛線區隔為兩份不同的文件。

3.綜上所述,本題仍維持原公布答案(C)。


回 首 頁】  回【 歷屆試題疑義 】  回【 上 一 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