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甲國中國文園地
標題:98基測二:第18題
「唐詩人崔顥遊黃鶴樓,寫下〈黃鶴樓〉一詩,傳為千古絕唱。後來,相傳詩仙李白也登上了黃鶴樓,正想題詩時,看到崔顥題的詩,不禁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就擱筆不寫了。」下列文句的涵義,何者最能與故事中李白的行為相呼應?
(A)能欣賞別人的長處,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B)一個人應該知道適可而止,給別人留一條路
(C)保持沉默、無所行動,有時就是最嚴厲的批評
(D)察覺他人的錯誤不難,最難的是察覺自己的錯誤

【試題疑義】
【資料提供者】考生:李欣庭、史美磐
【疑義性質】答案疑義
【疑義內容】
1.題目所引之文句中最後一句「就擱筆不寫了。」和(A)選項「能欣賞別人的長處」並不符合。若李白欣賞它,必和崔顥一樣題詩來和他較勁。如今李白擱筆不寫,表示李白已認同此詩,亦即給崔顥一條路,應選(B)。

2.本人對於第十八題中的(A)、(B)選項有疑問,文中的涵義應不是著重於「欣賞別人的長處」,而是(B)中「適可而止,留給別人一條後路」,是李白留給崔顥面子,不硬跟崔顥比個高下。謝謝老師看完我的疑問,希望對這題的(A)(B)都給分,謝謝。

【說明】(維持原答案)
1.故事開端即提及崔顥的〈黃鶴樓〉傳為千古絕唱,可知此詩甚為出色。而當李白看到崔顥所題之詩時,他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由「道不得」一句,表示李白讚賞此詩,不禁嘆息自己失去題詩的機會。「道不得」不是批評人,而是他知道自己就算再寫這個題材,可能也無法超越前人(崔顥),因而作罷。故李白的行為與(A)選項「能欣賞別人的長處,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最可呼應。

2.再者,(B)選項「一個人應該知道適可而止,給別人留一條路」,該句主要涵義為「凡事應留一點餘地給別人」,因為所謂「給別人留一條路」,通常都是意謂留給別人一點機會或一條後路,與故事中李白的行為不相符合,故(B)非正答。


回 首 頁】  回【 歷屆試題疑義 】  回【 上 一 頁

回「首頁」回「首頁」
site statistics